常常會聽人提到“人脈”、“圈子”這些詞出現在雞湯中,甚至還有一些成功學的書、課程教你如何擴大自己的人脈,一個人若是擁有強大的人脈、會混圈子,好像就差不多接近成功了。于是很多人以結識更多牛逼轟轟的人為目標,花費大部分時間精力去要電話去約飯。
你以為你認識某個大咖,說過幾句話,就可以要求對方幫忙了?對方又不傻,一天到晚找他的人那么多,人家憑什么幫你?
人脈是你們彼此能夠相互影響。
人脈,不是你認識這個人,而是你與對方能夠互相影響。通俗來講,就是能夠在對方面前“說得上話”,對方說話做事會考慮你的想法和態度,換個人,就不一定了。用得上的才是人脈,用不上的,頂多只算認識。
也就是說,你幫得上我的忙的同時,我也能幫得上你的忙。如果雙方“實力”差距太懸殊,單單只有一方提供幫助,而另一方只會索取,是無法建立和維持的。
只有當我們能夠影響彼此的時候,我們的關系才有價值。
人脈的本質就是資源置換。
朋 友
是交換觀點、想法的人
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通常不會太過計較誰請誰吃飯,誰請誰看電影,因為朋友之間的交換的并不是金錢,而是觀點、想法。我們會一起討論電視劇,說說對劇情走向的預測,對演員演技的吐槽。偶爾會談論自己的家庭,吐露一些很少告訴別人的經歷。和朋友在一起,或許我們的金錢并不會得到增長,但是我們看問題所擁有的視角變得多元化,人生經歷、感悟因為朋友的分享而多了一份。
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成為朋友,不是因為我們的經濟水平不一樣,我不能給你帶來利益,你也無法在工作上幫助我,而是因為兩人的思想不在一個段位,或者我對你沒有交流欲望。
如果你想和一個很牛逼的人成為朋友,那么你需要的不是找到他,私信他給他留言,而是讓自己在某方面也能變的牛逼。那個時候,你們坐在一起,他把自己的一些獨到的想法告訴你,你也能告訴他他不知道的某些知識盲點,你們彼此在一起會覺得合拍。而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勢均力敵”,段位懸殊太大的兩個人,是無法維持長期的友誼的。
情 侶
是交換吸引力的人
男人喜歡年輕、胸大、腰細、屁股豐滿的女人,女人傾向于選擇擁有一定社會地位、良好經濟水平的男人,按照生物進化的觀點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
即便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在挑選伴侶的標準依然建立在生育優勢上。年輕、胸大、腰細、屁股豐滿的女人意味著優良的生育優勢;社會地位、良好經濟水平的男人意味著撫養后代的優勢。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長得漂亮的女生挽著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甚至有點猥瑣的男人,并不是女生傻、活著審美出現問題,而是彼此交換的資源不一樣。匹配現象認為,人們通常會接近那些吸引力方面與自己大致匹配或者高出自己的人。而吸引力往往不止來源于外表,其他品質:聰明、情商高、善良等也具備吸引力,一些外表吸引力較差的一方,常常具有其他方面的品質,可以對自己的外表進行補償。
合 作 伙 伴
是交換利益的人
合作伙伴是有商業往來的人。很明顯,你們之所以成為合作伙伴,是因為某些共同利益把彼此聯系在一起。你身上有我想要的資源,我身上有你需要的資源。
當你需要尋求合作伙伴時,不是說雖然我什么都沒有,但是我很努力、勤奮,說好聽點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換句話來說就是空手套白狼。在如今的社會,你跟我談感情我們就坐下來慢慢談感情,但是你要跟我談生意,那不好意思,麻煩拿出“誠意”。
你必須有和對方匹配的資源,你不能僅僅考慮你能為我帶來什么,我有多想和對方的合作,你必須知道你手里有什么,你有的是對方想要的么?你擁有的東西資源足夠份量嗎?
努力、勤奮就想獲得別人的投資?就能讓別人拿出自己辛苦賺的錢給你?對方如果不是傻瓜,恐怕也只會回復你呵呵兩個字了。
二 度 人 脈
是擁有潛在資源置換的人
什么是二度人脈?二度人脈,是指通過一度人脈認識的人。譬如在朋友聚會上認識的朋友的朋友,或者同事介紹的工作伙伴。這些二度人脈,或許無法立即和你“資源置換”,但是他們擁有一些“潛在”的資源置換價值。
根據格蘭諾維特的“弱關系的力量”假設:弱關系促成了不同群之間的信息流動。弱關系傳播了人們原本不太可能看到的信息。由一個人的弱關系分享的信息此后不太可能被局限于小范圍內。簡而言之,弱關系最有可能向好友提供一些他們原本難以獲取的信息。
你的朋友因為相同的價值觀、相似的興趣愛好走到一起,你的同事因為同樣的工作環境而認識,你的合作伙伴也是相同圈子的人。這就會導致你的信息盲點。
你所接觸到的、聽到的都是這個圈子、行業內都知道的信息。但是弱關系(二度人脈)的人卻很可能來自和你不同圈子、不同行業。他們能夠帶來很多你所不知道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恰恰很有可能促成你們以后的合作,或者為你以后跳槽、創業帶來機會。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身就是“功利”的,人際關系學中的“相互依賴理論”認為,人際關系所帶來的獎賞和代價之差就是結果。當獎賞大于代價,則人際交往結果為正,當獎賞小于代價,則人際交往結果為負。
我們都希望能夠從一段關系中得到的比付出的多,但長久的關系不僅是你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而是你們兩人得到的都比失去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