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深圳寶安機場又被一大波智能藍“攻陷”了。
15個落地場景、15位合作伙伴、熟悉的智能藍。不難看出,這也是自去年“云+未來峰會”上騰訊云提出“AI即服務”——將“云+AI”首度納入到全產品矩陣之后,向智能品牌化的一次全面進階。
2018年是騰訊云正式對全社會開放的第六個年頭。正是在六年前,騰訊首度提出“互聯網+”概念,并于兩年后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全民熱詞。彼時,云計算作為一種基礎設施的出現,以一種更經濟、更高效的方式將碎片化的信息連接起來。而六年后的今天,已成為騰訊技術開放總出口的騰訊云認為,云計算的本質必將是服務和技術開放,通過“在云端利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的方式,將智能的技術和服務以更低的門檻開放給各行各業,助力合作伙伴實現商業成功。
騰訊云希望通過全新的廣告視覺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智能+”時代已席卷而來。
從數據到場景,由計算到智能
在數字世界,像素方塊(pixel)作為組成數字圖像的最小單元,代表著單一信息和數據元;成組出現的像素集合代表著騰訊廣泛互聯網業務下所蘊含的海量數據和豐富的用戶畫像;曲線元素代表著計算力,輔助線則表示對圖像、文字、數據等信息的識別能力與不同算法集成。
一根根曲線穿透像素方塊形成立體的網格紋,既描繪出海量數據的流動感,也暗藏著騰訊云對AI本質的思考和優勢——以海量數據模擬人類信息感知和獲取,利用強大的算法交互和豐富的業務場景,最終實現智能決策的過程。如果說,“互聯網+”是將連接數字世界的能力賦予各行各業,推動全行業數字化和信息化轉型;那么騰訊云提出的“智能+”,則意味著大數據、AI等更多的科技能力也將更深入地滲透到產業全鏈條,助推產業真正實現降本增效和業務升級。
從科技到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在視覺上引入了綠色作為品牌輔助色,兩條交匯和相互連接的色帶描繪出智能云與不同行業產生的碰撞,也預示著一個綠色美好、可持續的社會更加可期。目前,騰訊云已深入到超過50個細分行業,在世界范圍內17個區域建立了36個“營地”。無論是“蓋房子”所需的一磚一瓦,還是與合作伙伴共同設計創新藍圖;無論是底層IT能力輸出,還是應用層的技術能力輸出,智能云作為“技術軍師”,將幫助出海和海外本地用戶專注業務創新,免受技術壁壘的桎梏。
賦能融合
兩種不同顏色的曲面相交象征著賦能和跨界;軸對稱的設計,體現了“和諧共融”的理念。這與騰訊提出“去中心化的賦能者”的整體定位不謀而合,騰訊云希望通過為各行業合作伙伴提供如“水和電”般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更低門檻的AI技術等場景應用,促進各行各業從“互聯網+”時代加快邁向“智能+”時代。
匯聚未來
將視線拉遠,未來即在眼前。無數曲線匯集于一點,向外無限發散,象征著云與各行業合作伙伴不斷開拓邊界,共同引領智能未來。想象一下,打開電腦,營銷更懂人心、金融服務讓人更安心,快遞更快上門;走出家門,出行不再添堵,教育更加生動有趣,辦理業務最多“跑一次”。無論是金融民生、物流出行,還是通信、零售領域,智能將在解放人類雙手的同時,讓機器更懂人,讓社會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