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 發表時間:2018/8/31 12:04:09??作者:meiklp??
大數據 發表時間:2018/8/31 12:04:09??作者:meiklp??
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的產業演進過程
萌芽期(2010年以前):2009年,阿里公司率先開展云平臺的研究,并逐步與制造、交通、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合作,成為一些工業企業搭建云平臺的重要推手。
發展初期(2010年—2014年):2010年,騰訊開放平臺接入首批應用,騰訊云正式對外提供云服務。2011年,華為公司依托其資本和云計算研發實力,發布華為云平臺,面向互聯網增值服務運營商、大中小型企業、政府、科研院所等廣大企事業用戶提供包括云主機、云托管、云存儲等基礎云服務、超算、內容分發與加速、視頻托管與發布、企業IT、應用托管等服務和解決方案。
快速發展期(2015年—至今):2015年以后,國內企業積極開展布局:航天云網、三一重工、海爾、富士康等企業依托自身制造能力和規模優勢,推出工業平臺服務,并逐步實現由企業內應用向企業外服務的拓展;和利時、用友、沈陽機床、徐工集團等企業則基于自身在自動化系統、工業軟件與制造裝備領域的積累,進一步向平臺延伸,嘗試構建新時期的工業智能化解決方案。然而,目前中國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產業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落后于美國、德國等工業強國,為了能夠追趕上它們的腳步,中國必須加快工業物聯網的發展步伐。
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結構
數據采集層:包括協議解析、數據集成、邊緣數據處理等。數據采集層是基礎,負責采集精準、實時、高效的數據。考慮數據的安全性與協議的復雜性,要構建一個精準、實時、高效的數據采集體系,把數據采集上來,通過協議轉換和邊緣計算,一部分在邊緣側進行處理并直接返回到機器設備,一部分傳到云端進行綜合利用分析,進一步優化形成決策。
IaaS層:是支撐層,對所有計算基礎設施的利用,包括處理CPU、內存、存儲、網絡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用戶能夠在該層部署和運行任意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IaaS服務提供商為企業提供硬件設施的基礎服務。云端的服務器與存儲設備集中在IaaS服務提供商的大型機房內統一管理,節約了企業服務器的占地資源與維護成本。
PaaS層:是核心層,構建一個擴展的操作系統,為應用軟件開發提供一個基礎平臺。系統軟件開發測試需要在本地配置開發環境和服務器等設備,而PaaS平臺提供了軟件開發的基礎架構,軟件開發者可以在這個基礎架構之上建設新的應用,或者為已有的應用擴展新的功能。
SaaS層:是關鍵層,主要是以工業APP的形式體現,用于面向特定的工業場景提供特定的服務。SaaS產品種類包括設計、生產、設備管理、能耗優化等。這類軟件都是以年費的形式采購后通過實體光盤來進行本地安裝,通過企業內部局域網連接,當軟件系統出現問題時則必須有專業的軟件售后服務人員上門進行調試,同時軟件系統也無法做到及時頻繁的更新升級。
中國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產業鏈環節
目前中國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利潤較高的是IaaS層。隨著產業不斷發展成熟,市場對于服務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數據采集層、PaaS層和SaaS層的利潤將逐漸上升,并將成為產業利潤的主要來源。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業領域的落地將成為制造業智能化的核心部分,工業物聯網作為物聯網的子集,是智能制造的神經系統,也是物聯網產業結構中市場份額最大、最具潛力的領域。而工業物聯網云平臺處于工業物聯網五個架構層(感知層、現場管理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中的平臺層,其作用在于收集、處理數據等。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產業鏈的參與者主要包括: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網絡運營商和平臺供應商等,而處在不同產業鏈環節的企業則借助工業物聯網云平臺,專注于自身優勢業務發展,蓄勢待發。
平臺之戰打響 IT巨頭爭相布局
工業云平臺的價值在于“互聯”和“優化”,根本上是為了實現信息對稱和生產效率的提升。以阿里、騰訊、華為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利用數據上的優勢,著力打造工業云平臺的建設,以數據驅動生產,以互聯構建工業物聯產業鏈。
阿里云創立于2009年,是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據2017年8月阿里巴巴財報數據顯示,阿里云付費云計算用戶超過100萬,其服務客戶超過230萬。
騰訊云是基于QQ、微信、騰訊游戲等海量業務的技術錘煉,從基礎架構到精細化運營,從平臺實力到生態能力建設,騰訊云將之整合并面向市場,使之能夠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集云計算、云數據、云運營于一體的云端服務體驗。
華為云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為了更好地支持云服務業務的發展,2017年3月專門成立了Cloud BU。這是一個基于公有云業務把產品及其運維和運營端到端打通的組織。同時,華為還與業界頂尖的科研院校積極展開合作,不斷增強在公有云、AI、大數據、算法等領域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制造業轉型升級設備制造商蓄力建設工業云
工業物聯網的完整解決方案有四個環節:設備接入、設備通信、工業物聯網平臺、軟件應用于服務。設備接入,則是把數以億計的終端工業設備連入互聯網,通過數據交流共享工業云平臺的最終價值。以徐工集團、沈陽機床等設備制造商為主的企業,利用信息化理念,構建工業云平臺生態系統,實現全價值鏈的信息化服務。徐工集團旨在打造中國的“Predix”。在2009年,徐工就啟動了信息化整體提升工程,形成了完整的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信息化體系,積累了150T的工業大數據。在2016年11月11日,徐工攜手阿里巴巴、華為等,正式面向全球啟動了“徐工工業云”。目前,平臺已接入了超過31萬臺設備,包括工程機械設備、汽車、農業機械、環衛機械以及竣工機械,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沈陽機床則著力打造iSESOL工業云。沈陽機床集團聯合神州數碼控股、光大金控于2015年共同投資成立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云科打造了iSESOL云制造服務平臺。iSESOL工業云是以工業數據服務驅動供需新生態,旨在助力企業實現從智能裝備到智能車間,再到智能工廠的逐步衍進,涵蓋了制造數據、交易智選、區域協同、金融合作、人才匯聚和個性定制等服務。而iSESOL網致力于滿足機械加工領域的交易需求,提供快捷、安全的交易環境,構建生產能力共享經濟生態。“iSESOL俱樂部”會員服務計劃同步推出,秉承“讓制造更簡單”的理念,為合作企業提供各類線上線下增值服務。
從制造走向“智造” 生產制造商的工業云之路
高速運轉的生產線產生的數據對實時性要求很高,因此工業大數據的處理相比商業大數據更加困難。完整的工業生產流程,設計從原材料采購、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管理到產品銷售的所有環節,使得工業云平臺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以富士康、海爾等各大生產制造商為代表,以從“制造”走向“智造”為核心理念,全面實施起工業云平臺建設。
BEACON平臺。富士康集團于2017年開發了工業物聯網平臺BEACON,探索將數字技術與其3C設備、零件、通路等領域的專業優勢結合,向行業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公司轉型。BEACON平臺通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軟件及工業機器人、傳感器、交換機等硬件的相互整合,從而建立了端到端的可控可管的智慧云平臺,將設備數據、生產數據、產業專業理論進行集成、處理、分析,形成開放、共享的工業級APP。目前,富士康借助BEACON平臺實現生產過程全記錄、無線智慧定位、SMT數據整體呈現(產能/良率/物料損耗等)、數據智能實現集中管理數據、基于大數據的智能能源管控和自適應測試平臺。
COSMOPlat平臺。海爾集團基于家電制造業的多年實踐經驗,推出工業物聯網平臺COSMOPlat,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產模式,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產模式,實現需求實時響應、全程實時可視和資源無縫對接。COSMOPlat平臺共分為四層:第一層是資源層,開放聚合全球資源,實現各類資源的分布式調度和最優匹配。第二層是平臺層,支持工業應用的快速開發、部署、運行、集成,實現工業技術軟件化。第三層是應用層,為企業提供具體互聯工廠應用服務,形成全流程的應用解決方案。第四層是模式層,依托互聯工廠應用服務實現模式創新和資源共享。目前,COSMOPlat平臺已打通交互定制、開放研發、數字營銷、模塊采購、智能生產、智慧物流、智慧服務等業務環節,通過智能化系統使用戶持續、深度參與到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級等環節,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