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又來了,這個阿里自創的購物節如今已成為所有電商的狂歡日。作為B2C領域第二把交易的京東,如何在貓狗大戰中搶占先機?答案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關鍵鑰匙就是騰訊。
自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下發后,體育產業已經是公認的藍海和朝陽產業。官方更是表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產值要達到5萬億元。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萬達、樂視紛紛高舉大旗進軍體育產業。
幾大巨頭在體育電商的小試牛刀上也都嘗到了甜頭,天貓與皇馬達成官方合作后,皇馬旗艦店的球衣銷售立即井噴。樂視也在自己的樂視商城銷售賽事IP周邊和自家的體育裝備。
可見,將體育產業和電子商務有機融合,是做大體育產業這塊蛋糕的一條必經之路。然而,對于天貓和樂視來說,他們都存在這方面的短板。
天貓雖然有著良好的電商基因,但在賽事IP上卻明顯不足。雖然與皇馬的合作讓人眼前一亮,但單點爆發遠不能帶動整個行業。樂視則恰恰相反,版權豐富的樂視盡管一再強調自己的生態圈,但在電商領域卻毫無話語權。
實際上想要一家通吃兩大領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騰訊選擇了和京東聯姻,或將利用各自的長處,共同做大體育電商的蛋糕。
京東之所以能在阿里的陰影下一步步發展成為國內B2C領域的老二,關鍵一點就在于老板劉強東以互聯網思維打造的差異化戰略。京東選擇了不同于天貓的路徑切入B2C領域,以追求極致用戶體驗為出發點,自建物流體系。起初這樣的做法還有爭議,但現在那些以類似阿里路徑進入這個領域企圖單純做B2C平臺的電商基本全部失敗,或只能偏居某一細分領域。只有京東,在強大的天貓的覆蓋之下依然將市場份額做到了20%以上,市值更是突破了500億美元。
除了自建物流體系,劉強東的互聯網差異路線還在繼續,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選擇與騰訊合作,后者入股京東15%。騰訊除了將自己旗下的電商平臺全部并入京東外,還向京東開放了微信和手Q一級入口位置,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大殺器。
畢竟京東發展再迅猛,活躍用戶也不過1億左右,遠不能和天貓相提并論。但騰訊旗下手Q和微信的活躍用戶加在一起,已經逼近15億。騰訊向京東開放一級入口,無疑將會大幅度提升京東的流量。
以上的合作還都只是常規性武器,騰訊和京東的潛在武器在于如何利用好騰訊體育的資源。2015年騰訊體育簽下眾多國際頂級賽事的版權,其中就包括了最讓人眼紅的NBA賽事的網絡獨家版權。
同時,京東與騰訊已經開始嘗試打造基于社交屬性與用戶行為,精準還原用戶畫像,讓營銷更加精準高效。
另一方面,基于移動端場景化,社交行為+購買行為+高品質商品+強物流倉配+微信手Q京東APP三大渠道,會實現一個完整的營銷閉環,這也是一個相對阿里平臺更加開放的體系。
要知道在體育產業中,體育裝備和用品是占比最大的一項,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版權和門票收入。而在體育電商領域,移動端的場景化營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騰訊體育可以通過賽事直播積累更多數據,基于用戶的大數據分析,為足球迷推送C羅最新款球鞋;為各項運動的發燒友推送最專業的裝備。而其售賣平臺則是京東商城,京東利用自己的平臺和物流保證了球迷在一次消費環節中線下部分的良好體驗。
天貓與皇馬一家俱樂部的嘗試性合作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要知道騰訊體育所擁有的是整個NBA聯盟的權益,此外還有更多的賽事IP。如果騰訊體育和京東能打好體育電商這張牌,無疑將會在體育產業和電商領域實現一次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