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9/07 05:36:45 來源:文化產業新聞 作者: 康璐瑋 86534閱讀
文化 2019/09/07 05:36:45 來源:文化產業新聞 作者: 康璐瑋 86534閱讀
手機APP、網絡游戲、網絡文學、動漫音頻、直播秀場......近幾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急速發展,以智能手機、電腦等數碼電子產品為載體的數字文化產業深刻地影響了文化的傳播方式與消費形態。
與當下如履薄冰的影視文化產業相比,在這個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捷報頻傳的2019年,數字文化產業或將成為文化經濟發展的新風口,引領文化產業登上新的臺階!
數字文化產業:年齡最小,跑得最快
作為文化產業領域中的細分產業,數字文化產業由數字創意產業衍生而來,“年齡最小”。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首次將數字創意產業納入其中,成為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制造、綠色低碳產業并列的“十三五”時期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五大支柱之一,而數字文化產業正是數字創意產業在文化領域的具體表現。
近幾年來,數字文化產業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內容短、視頻化、更新快的“短頻快”特征。其中,新技術的運用也在不斷拓展數字文化產業的邊界,成為了文化發展新動能。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人們獲取知識、傳遞信息、鑒賞文化的通道,推動文化創作生產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革,不斷增強數字文化領域的消費潛力。
數字內容、動漫游戲、視頻直播等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文化業態,也已然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增長點。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超過4.3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超過6.1億。
而在數字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科技”也是繞不開的關鍵詞,隨著互聯網與數字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應用,傳統文化企業也在不斷呈現出新的發展形態,其新模式新業態仍將不斷演進,為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更新換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可以說,乘著數字科技的這股“旋風”,年輕的數字文化產業正在迅速崛起,成為領跑文化產業的引擎。縱觀這兩年來數字文化產業領域的成績單,5G、短視頻、數字出版等細分行業的發展正在迎來大爆發。
5G、短視頻、數字出版......數字文化產業迎來多個新風口
根據近期發布的《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新技術的應用在數字文化產業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報告指出,我國文化產業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兩倍于GDP增速,2017年,數字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1.03-1.19萬億元,總產值約為2.85-3.26萬億元。
今年,數字文化產業將迎來多個新風口。
5G商用,突破技術“天花板”
2019年,5G是文化科技領域繞不開的關鍵詞。
2019年6月6日,隨著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6月,在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上海總站在現場設置超高清互動體驗區,成功實現我國首次5G+8K電視節目信號傳輸測試;6月12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各方合作創立的文化和旅游產業人工智能應用實驗室正式啟動。
隨著5G逐漸商業化,它將成為支撐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力量,其發展空間和支撐力也將越來越大。
《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報告》顯示,技術是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未來,以5G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大數據的存儲、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及其與消費互聯網的融通,以及區塊鏈相關技術將可能對當前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短視頻市場增速同比增長745%
報告顯示,過去十多年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催生了一批數字文化領域的細分產業。根據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在持續增長的數字文化內容產業中,短視頻已成為僅次于新聞之后的一大重要產業領域。
在去年,互聯網平臺與傳統媒體向短視頻市場集體發力,或搭建特色短視頻平臺、或通過戰略投資、或扶持創作團隊,加強原創內容生產。傳統媒體也紛紛涉足短視頻,借助這一新興領域,提升自身輿論傳播能力。
根據《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達到7.25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6.48億。截至2018年12月底,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占總上網時長的11.4%,超過綜合視頻(8.3%),成為僅次于即時通訊的第二大應用類型。市場規模方面,2018年整個視頻內容行業的市場規模為1871.3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52.8%,其中短視頻市場規模增速最快,同比增長744.7%。
數字產業整體規模持續擴大,出版成果喜人
對于數字文化產業的核心,我們關注的增長空間包括9個大類和43個中類,其中游戲、新聞、短視頻和文學是增長相對較快的,它們是主要的增長核心。
根據《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報告》顯示,當前數字文化內容產業總體仍保持增長,網絡游戲行業集中度增加、游戲品質提升、出海意愿增加;網絡視頻和網絡音樂更加重視原創和自制節目;網絡新聞、短視頻和網絡直播更多的借助專業機構和數字工具產生優質內容;網絡文學和動漫的“創意之源 ”地位更加鞏固。
而從《2018-2019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的數據上看:
2018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8330.78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互聯網期刊收入達21.38億元,電子書達56億元,數字報紙(不含手機報)達8.3億元,博客類應用達115. 3億元,在線音樂達103.5億元,網絡動漫達180.8億元,移動出版(移動閱讀、移動音樂、移動游戲等)達2007.4億元,網絡游戲達791.1億元,在線教育達1330億元,互聯網廣告達3717億元。
移動出版和網絡游戲的收入分別為2007.4億元和791.1億元,在數字出版總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別為24.10%和9.50%,兩者合計占比33.6%,超過全年總收入規模的三分之一,雖然在全年總收入中占比有所下降(低于2017年的40%),但移動出版和網絡游戲仍然是數字出版產業收入的重要支柱。
數字文化產業路在何方?文化價值觀是固基之本
對于數字文化企業來說,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文化。
雖然大部分數字文化企業都是由網絡科技公司轉型而來,以技術為立身優勢與支柱。然而,文化企業的發展并不同于資本逐利的一般規律,文化需要積累與沉淀,需要情懷和眼光,在潤物細無聲中形成企業的文化特色。過度追求搶眼球和制造噱頭,只是技術造勢和信息的無序,帶來的是技術的狂歡和資本的狂舞,而不是文化的使命擔當。
從技術上看,“互聯網+”實現了無線鏈接的可能,成為資源和要素流動與整合的利器。但是,文化才是消費的對象和附加值以及利潤的來源,是經濟價值的來源,是社會價值的載體。實際上,積極正向的文化價值觀才是數字文化企業的固基之本。
當前,在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中,正確的價值導向及其評價體系亟待完善,需要健全包容而理性的社會評判標準,以全社會之力支持數字文化產業做強。在未來,數字文化產業不但自身要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渠道,還擔負著孕育和潤澤創新文化的重任,更要成為時代文化的引領,成為文化及其價值創新的源泉。
由此,發展數字文化產業需要“科技+”與“文化+”協同創新,它既需要平臺的整合與垂直分發能力,更需要文化的集成與價值的提煉與創新,使技術與文化保持適度的審美張力,才會有意義的高地與價值的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