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跟一個同行的朋友聊到離職的問題,發現很多職場新人面試的時候非常精明干練,離職的時候卻很多問題都拎不清。好好離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離職意味著各種工作的收尾、復盤、交接,一系列手續,人際關系的妥善處理等等。而在如此繁瑣的一系列事務之下,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格局。
原則上,如何開始與如何結束,是任何職業關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但問題是,人們總會花很多時間準備與策劃如何給別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卻很少考慮到“最后印象”。而離職就是這個“最后印象”。離職意味著不再受公司規章制度的約束,日后不會再和原公司有交集,不再與原同事有人情和利益往來。而這個時候,如何做事,如何處理與上司同事的關系,是拍拍屁股瀟灑走人,還是堅守原則敬業到底,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格局。
格局大的人,放眼長遠,堅守原則,出于自身的責任感和道德心會將工作做好詳細的交接,不給其他人添麻煩;而格局小的人,只顧眼前,睚眥必報,給別人留下一堆爛攤子。
有人說,能力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成功。但其實,能力只決定了你能做什么,也能給予你與他人競爭的優勢,而格局,卻能直接決定你最終的結局,而這一切,都在你離職時展露無余。格局越大的人,越不會像這個經理一樣計較眼前的蠅頭小利,他們更懂得舍小利獲大利,懂得欲要利己,必先利人。
一場離職會暴露你的人品和本性,暴露你做事的態度和胸襟氣度,也暴露了你的職業道德素養,而這些是一個人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格局大的人往往會出于道德感和責任心,做好每一次交接,不會只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打算,還會顧及上司和同事,這無疑會為自己贏得更多好感和人脈,讓自己能走得更遠。
薛總是我在會計師事務所任職時的上司,他是所里最年輕的項目經理,只長我們幾歲。和其他項目經理不同,下面的人提交的審計底稿和報告他都會一一過目,并做好標注提醒修改。如遇到同事不懂的地方,他會不厭其煩地解釋,因此他雖嚴厲,但確實是幫助下屬成長最大的上司。因業務能力和專業能力日趨成熟,他萌生了自己組團接項目單干的想法,遂與合伙人提出離職。合伙人自然是不想放過如此優秀的項目經理,于是不斷提出豐厚誘人的待遇條件挽留他。但是他還是婉拒了。用他的話來說,他心中一直有一團火焰,不去嘗試,這火焰便會越燃越旺,撓心撓肺讓他夜不安寢。
他離職前,將所有的項目底稿和報告重新復核了一遍,并將復核意見、項目進度和未盡事項詳細列了備忘錄以提醒下屬,為避免遺漏,還專門召開了項目小組會議,一一確認了每個項目組成員是否明確。
在會議上,他不僅總結了我們每個人的表現,還感謝我們每一個人為項目團隊的辛苦付出,鼓勵我們務實工作,屢創佳績。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多多少少挨了他不少罵,但此刻是真心慶幸有這樣一個領導。他是將所有的事項都確認和交代清楚并和合伙人確認之后,才辦離職手續的。
他的項目團隊起初只有三個人,后來所里的兩個同事還想跟著他學習,遂辭職加入了他的團隊。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憑借自己出色的專業能力和積累的人脈,迅速將團隊擴大到幾十人,承接的項目達上百余,辦公地點也搬進了高檔的寫字樓。就連所里的合伙人也將利潤不達標的中小型項目介紹給他,這以后,他的事業更加做得風生水起。我想成就他的并不全是他的專業能力,更多的是他對于職業的高度責任感、對于身邊人的尊重和對于自己一生的定位。
而這種格局在離職時最能體現出來。畢竟在職時,是在其位謀其政,拿了錢干該干的活;而等到離職時,仍能堅守職業操守,一絲不茍對待工作,將工作經驗和總結事無巨細地交代給交接人,給予上司同事足夠多的尊重,則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使命感和道德心。
這樣的人,往往才能走得更遠。
職業生涯中,你可能會有很多次離職的經歷。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如今人們平均一份工作只做4.6年,或者更短。有些時候,離職對我們來說就是個再正常不過的小事,我們也會很容易松懈下來:“反正都要走了,沒什么好顧慮的,我沒有義務再對公司和同事負責了。”但恰好是這個時刻,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格局和人品。
優雅而體面地離開,不僅是為這一階段職業的終結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又是自我內心的重新梳理和總結,讓自己以更好的姿態重新出發。
正如革命家蕭楚女說的:“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這句話放在職場上也同樣適用:真正的才華,不僅是讓自己這一階段的職業有個漂亮的開始,也能讓自己有個體面的落幕,善始善終,坦蕩磊落,這就是一個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