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除了《芝麻街》愛發(fā)牢騷的奧斯卡之外,很少有人能夠奢侈地在工作期間任何時候完全徹底地展現真正的自己。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么我們便是在提供心理學家所說的“情緒勞動”,也就是當個人所從事的事情并非自己所愿的時候,人們會擺出一副職業(yè)面孔。人們在工作之余也不例外(在疲累和厭倦的時候在電梯中進行客套),但這一舉措可能在工作中更為重要,因為大多數人每周都會在辦公室呆很長的時間,而且它也是維持我們的職業(yè)形象和生計的手段。
例如,你的老板就“利用更少的資源,完成更多的事情”發(fā)表了一次毫無新意的動員演講,你會微笑點頭,但是你想做的卻是掀翻會議桌。一位客戶因服務差而對你抱怨,盡管你對其感到十分厭惡,但你依然表現得畢恭畢敬,而且十分熱心。或者,你可能前一天晚上沒睡好,但是你會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因為有人對你說過(連自己都不記得說過多少遍了),偉大的領袖會給團隊帶來正能量和士氣。
情緒勞動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通常又被稱為禮貌待人。然而,每個人的扮演程度的深淺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有的人是“深層表演”,這關乎其工作的核心價值和信念(“是的,客戶自視高人一等,但是我很同情她,十分在意幫她解決問題”),或“淺層扮演”(“我要以禮待人,但是實際上我真的想罵人”)。
研究表明,人們傾向于在情緒勞動中進行“淺層扮演”,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假裝或壓抑其情緒,人們的想法與表現存在很大差距,而這一趨勢也會為個人和組織帶來實實在在的成本。當人們習慣性地表現出淺層扮演的壓力時,他們更容易出現抑郁或焦慮、工作業(yè)績下滑和倦怠等現象。這也會給他人帶來影響:那些淺層扮演的領導者辱罵雇員的可能性更大,例如貶低雇員或侵犯其隱私。工作壓力也可以轉移至家庭生活。一項針對在工作中(“是的,夫人,能為您送上更蓬松的長袍我感到十分高興。”)大量進行“淺層扮演”的酒店雇員的調查發(fā)現,其配偶更有可能將其工作看作是沖突的源頭,而且希望對方更換工作,從而緩和雙方的緊張關系。
通常,人們進行淺層扮演的環(huán)境包括:
“
個性(例如內向或外向水平)與工作崗位中應扮演角色之間的差距;
價值錯位,你所從事的事情不符合個人價值觀;
職場文化支持或不支持某種特定的情緒表達方式(心理學家稱之為“表達規(guī)則”)
當然,理想的情況是人與工作的完美契合,這樣,你的行動和感受始終保持高度一致,人們也就無須整天筋疲力盡地偽裝自己。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盡量減少淺層扮演行為并進行深度表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高度契合自我個性)的目標并不是遙不可及。如果人們找到了工作的意義,而且并不完全認為自己入錯了行,那么,你可以在工作中通過以下方式來減少你的情緒勞動,并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有信心。
提醒自己從事這份工作的原因
與自己的宏偉目標進行關聯——你正在學習的技能對于你的整個職業(yè)生涯至關重要;雖然這份工作目前比較枯燥,但十分穩(wěn)定,因為你的孩子需要醫(yī)療保險,當一位好家長對于你來說至關重要,它有助于加強個人與工作之間的關聯。
嘗試樂觀的思維方式
人們很容易就陷入“是該干活的時候了”這種思維模式,即把工作看成是“必須”完成的事情。就大多數人財力情況而言,工作并非可有可無的。然而,務必讓自己看到工作給你帶來的益處,或許這種益處是與同事之間的頭腦風暴或提升系統(tǒng)的效率。將工作看作是你選擇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要求做的事情。須明確的是,我并不是僅僅在建議你“樂觀地思考問題”或者試著將實際問題合理化。但是,請務必多留神那些不起眼的語言陷阱,其中,工作任務(哪怕是你喜歡的工作)會被定性為繁瑣累人的事務。如果你無法發(fā)現工作中你“想要”的關鍵組件,這可能意味著你需要進行調整。
對工作進行一定的重塑
試想一下,你是否能夠與你的經理一道對工作進行調整,從而讓其更符合你的價值觀。例如,假設當你訪問分公司的時候,新遇到的員工和他們不同的行事方式讓你備受鼓舞,因此,你可以提出一個新項目,后者涉及更多此類拜訪工作。此舉的目的是讓你的工作變得更有意思,并借此減少對情緒勞動的需求。
當人們一想到工作壓力,人們會把其歸咎于時間壓力、信息量過大以及變化。然而,人們在工作中所付出的情緒勞動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需求源,值得人們去關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