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難,金三銀四累成狗;但還有一件事,比狗還累,這就是人才留用。伴隨著企業攬才競爭的加劇,人才選擇空間的擴大,留用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不難不刺激,不難不熱鬧,咱們這群人就是迎難而來,困知勉行的。所以,你準備好了嗎?
留不留
在企業中,哪些員工需要用心留住,哪些員工要請離,哪些員工需要培養激勵?這是我們做人才用留前要盤兒清的。
喬布斯曾說:“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我大約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于招募人才。”組建由一流的設計師、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組成的“A級小組”,一直是喬布斯最核心的工作。核心人才,A級小組是企業保留人才的焦點和重點。
關鍵人才、核心人才要用心留住,這部分人是企業的寶,是優勢資源。他們或是業務骨干,或是技術達人,或是企業元老,企業對他們而言,不僅是工作的場所,也是感情所在。
價值觀和企業背離的,一定要請離。上下同欲,其利斷金,在一個企業中,除了敬業、誠信等普世價值觀外,也有企業發展中的價值導向,價值觀越趨同,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就越強。若價值觀背離,就是鐵銹,不僅自身沒有價值,還會迅速侵蝕鋼和鐵,尤其是能力越高腐蝕性就越強。
梯隊人才需要培養激勵,不同崗位、不同層級都是需要新生力量補充。如何識別這些新生力量呢?筆者的經驗是看狀態,一個員工可以能力暫時不夠,但一定要有積極的狀態。
別總拿道德說事
國人有一個習氣,習慣從道德上評判他人,如不知好歹,忘恩負義,不忠不孝等等,尤其是認為別人對不起自己的時候,更是站在道德高度抨擊綁架對方。這種習氣體現在企業中,一個員工離職,領導就會說,組織待你不薄,你這樣對得起組織嗎?當員工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可能也會說,我這樣辛苦拼命,組織對不起我,我一定讓XX好看!
殊不知,企業是雇主和勞動者自愿進行價值交換的場所,人才和企業是價值交換關系,這才是職場的本質。你有怎樣的想法,或者領導有怎樣的想法都是自由的,但大可不必用自己的想法要求別人,甚至幻化為道德教條。
切莫在員工走與留之間,加入過多的道德評價。如同一個天天對你笑的人,你不會覺得他很有道德一樣;那個對你板著臉,甚至離職的人,也不一定就是道德敗壞。
唯有拋開了道德評判的習氣,我們對人才的用留才會趨向理性,也才能更有效的做好用留工作。
如何對待新成員
我們都有加入新企業的經歷,作為新人的心情正如神曲忐忑一般:
不安之時要笑臉迎人,懵懂之際要故作鎮定,既想和大家親近又保持距離。
此時,組織如何對待新人,就是值得琢磨的問題了。大家都會說,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可真是如此嗎?看大家怎樣說:
1、這是新來的,頂替某某的,干的好嗎!
2、哈哈,又來了一個壯丁!
3、聽說很有能力,看著也不咋樣嘛!
4、這個人來,對我有什么影響?
……
趁著新人不熟悉情況,把活推給新人,甚至故意看新人出丑,給新人挖坑都屢見不鮮,這樣的暗黑史有的人忍了,有的人走了。一位深受其害經理的朋友曾郁悶的說,這樣的企業就像個監獄,感覺老員工們都過得不開心又不愿離開,如同陷入了囚徒困境:彼此勾心斗角又談笑迎合,來了新人,便欺負新人取樂消遣,當新人變成老員工,又會沆瀣一氣,欺負下一波新人。
還有一種情況,趁著新人想表現的心態,部門安排重活、累活、苦活給新人,用而不惜,大有竭澤而漁,掏空新人的架勢。還會說,我們當初就是這樣過來的,你接受不了就是適應能力太差,怎能成大事?這樣的迎新,筆者不得不懷疑主管是BT了。
只有開放、友善、充滿希望的企業,員工才自然地體現出熱情、善意、積極的迎新狀態。如果你的企業,新人到崗后流失過多,就需要反思下企業的價值觀了。
留心
留用,分為留人,留身,留心三個層次。
留人,即人在,如某些人雖在崗,卻不得其用,也無價值產生。
留身,指肢體留用,在制造型企業或其他勞動型密集型崗位,通過規范的動作要求,作業流程標準化,延長工作時間都可以產生價值,此時的員工功能接近于工具。
留心,則指員工自主、自發的開展工作,發揮個人稟賦和技能主動創造價值。可以說,在任何組織形態中,留心都是上上策,但許多組織的留用策略,都是舍本逐末,造成出工不處力,甚至人滿為患,機構臃腫。
如何留心?達人成己而已,達人就是滿足人欲。
人皆有欲,欲求是人才奮斗的動力,也是激發人才激情的鑰匙。不論欲求披上何等外衣,是庸俗還是高雅,都是值得尊重和正視的,不能因為你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就說你高尚,別人追求三餐溫飽,就說他人卑微。欲求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不平等,是因為他人的欲望把你的頭腦刷屏了。
從組織層面來談欲求,可分為欲求定位、延遲滿足、營造氛圍三步。
需求定位,即招聘人員和管理者需要明確企業可以滿足人才什么樣的滿足。若說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利,雖然極端,但也說明了欲求共性所在,只是具體追求不同罷了。不同企業可以提供的條件不同,企業內部崗位不同提供的條件也有差別,在招聘要求和認知資格之前,我們更要明確自己的實力可以吸引那些欲求,進行欲求匹配。如餐飲行業人員流失很大,但有心的老板通過老員工從農村老家帶人來北上廣做服務員,同樣的薪資和環境給于職員的滿足感是不同的,激發的活力也不同(筆者無歧視任何人或職業之意,僅作舉例)。辦公室文員工作,可能大學生覺得無聊,簡單枯燥,做得也是三心二意;如果把這崗位讓電腦培訓班畢業的學生來干,結果如何呢?候選人重視、珍惜這份工作,就是欲求定位準確的體現。
延遲滿足,將員工的欲求明確化,幫助員工跳一跳夠的住。企業的各項工作目標都很明確,那就是為了盈利;員工的各項工作行為目標也很明確,那就是為了滿足欲求。
某員工的辭職信這樣寫,:我上班就是為了錢,不要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雖是段子,可也指出了某些企業對員工激勵隔靴搔癢,企業目標和員工動力脫節的問題。要激發員工活力,就要將企業目標和員工的欲求滿足結合起來。給員工一份希望,并告訴員工完成任務,就可以達成個人的期望,這是一個延遲滿足的過程,卻也是充滿激情和干勁的體驗。需要告誡的是,不要忽悠員工,給員工畫餅,不靠譜的許諾都是耍流氓,對企業對員工都是雙輸的結局。
營造氛圍。高明的管理,不是喊口號打雞血,而是讓員工認為是給自己干,不用揚鞭馬奮蹄;更高明的管理,是讓團隊中所有人比學趕超,都認為是為自己干,生怕干少了。企業目標明確,同欲求掛鉤,規則清晰,獎罰分明,你做得好我要比你做得更好。在大家為自己摟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圍中,企業目標也悄無聲息的達成了。
人才留用,首在招聘關口,不以人才留用為目的的招聘都是耍流氓。其次是價值導向,想法不同何必同路?留人關口在留心,舒心開心放心了,人才的自主性和潛能才會激發出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club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