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老板把你喊來——
老板:這是我們的新產品,馬上要推廣,抓緊寫文案!接著他喊來研發(fā)部的家伙,發(fā)給你一堆word,ppt,告訴你這是產品介紹,至于產品該怎么賣,推廣策略是什么?通常你會得到這樣的答復:老板:看資料,自己揣摩一下!打開word的瞬間,你就暈了,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一堆復雜參數,原理優(yōu)勢,完全看不到重點。
對于研發(fā)人員來說,啥功能都是自己心血,都是寶,所他會告訴你這個很厲害,那個也重要。一款產品,隨便都能給你整出10個賣點。比如一款洗碗機,賣點隨便列一下就有10個:
1、智能wifi控制
2、自動油污感應
3、烘干增強功能
4、消毒功能
5、重油污清洗
6、洗碗方案個性化定制
7、清洗情況檢測
8、快速洗功能
9、水果清洗功能
10、簡潔弧線外觀
如果不動腦,把這些全羅列到文案里,肯定賣不動貨。因為什么都說,意味著什么都說不透?。《胰绻銓懙锰L,無論推文還是詳情頁,大家都沒有耐心看,加載速度也會很慢!真正懂營銷的大師,會抓1-2個點,非常準地抓出王牌賣點,而且展開寫,寫精彩,寫到消費者無法招架
一個賣高端大米的品牌,詳情頁就打一個點【米飯好吃】,嚼上三口就變甜……某堅果大品牌在創(chuàng)立初期,主推賣碧根果,文案聚焦【新鮮】兩個字,從采摘到加工只有15天,吃過才能體會的新鮮!
某小巧充電寶,出自一個造電池起家的大公司,盡管它擁有各種充電專利技術,但他的王牌賣點聚焦一個【小】,口號是【小如口紅】,逛街、聚會帶上它很輕,拿著不累,打動了一大批女性顧客下單。
至于其他賣點,相對不重要,甚至就是雞肋,所以簡單帶過,甚至完全不寫,一點不影響賣貨賺錢。很多人寫過很多文章,把這種能力定義為大佬們的商業(yè)直覺,或是百戰(zhàn)歸來的經驗智慧。言外之意是年輕營銷人就甭奢望懂了,等到胡子長到肚臍那,腦袋謝頂了才能悟透其中門道。
而我發(fā)現事實明明不是這樣。
最近聽了幾位營銷大師的課程,重新讀了他們的書,發(fā)現3種方法,能從茫茫產品資料中 ,抓出最有用的王牌賣點,而且蠻好用的,一步一步很好操作,幫助你迅速理順思路,抓出直擊人心的賣點,不但賣掉更多貨,還能省掉大量迷茫糾結的時間,早一點下班!
這樣的好方法,你有興趣了解嗎?
鼠標點幾下
大數據給你答案
既然是王牌賣點,那么一定要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某互聯網品牌出了本書,用80%-80%原則定義這件事情
我們定義產品的時候,要著眼于80%用戶的80%需求。
80%用戶指的是大多數的中國普通老百姓。80%需求指的是相對集中、普遍的需求,即剛需。
道理我們都懂,問題是去哪里找呢?
比如你接受一個項目,要賣一款新的充電寶的,請問你:80%人,對充電寶80%的需求是什么呢?
4A或是營銷書告訴你,你去做調研,你問30個人,可能會聽到18種說法
要能帶上飛機的!
要可愛的!
要有兩個接口的!
……
你一言我一語,說的都不一樣,你的感覺就像進了亞馬遜森林,嘰嘰喳喳,聽到一堆大鳥小鳥叫,到底聽誰的?誰能代表主流大眾想法?不知道??!
調研樣本也是問題。我們能調研多少人?50個?200個?調研300個人,能把自己累趴下。
但是看看中國用充電寶的人吧,起碼有3個億啊,這是0.0001%的量,樣本明顯太小了,相當于在大海里調研了一粒沙子,根本沒有代表性。
調研別人購物需求這種事情,就是有各種天生的缺陷,但是我們可以借助大數據,更精準地找到真相。
調研只能掌控一小部分數據,大數據可以掌控全部數據。
調研記錄的是語言,用戶可能礙于面子騙你。大數據記錄的是行為,用戶搜索了什么,看了多久,購買了沒有。這是拿時間和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當然更準。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去哪里用大數據呢?比如,我們該怎么用它挖出中國人買充電寶的需求呢?
★ 最簡單的做法是這樣的:登錄某寶賣家中心,點生意參謀——選詞助手,搜索充電寶,就會出來一堆行業(yè)相關搜索詞:某米充電寶、某馬充電寶、某勝充電寶、20000ma充電寶、超薄充電寶、創(chuàng)意充電寶、充電寶m20000……
搜索,是顧客表達需求的過程。每個人購物前,腦海里都會有一個模糊的理想產品,有一些要求和條件,然后順著線索往下搜,顧客搜什么,就說明他在乎什么,他需求什么。
具體到充電寶這個市場,我們可以導出搜索熱度排名前30的詞,經過歸納總結,我們會發(fā)現它們分成3類:
第一類是品牌,某米、某勝等,這不難理解,充電寶是個成熟市場,大品牌知名度高,而且我們都看過充電寶爆炸的新聞,買小品牌害怕買到炸彈。
第二類是容量,這也好理解,電量就是安全感,出差,坐飛機,在外一整天的場景下要耗不少電,電越多,心里越從容。
第三是小巧,這是很多女生的強烈需求,有的充電寶跟磚頭似得,逛街1小時手就拿酸了,還怎么繼續(xù)“戰(zhàn)斗”?
假設你要發(fā)布一款針對大眾市場的新型充電寶(小眾特色的除外),詳情頁里最重要的是打這3個賣點:品牌信得過、電量足、小巧。足夠征服80%以上的大多數顧客了。
至于充電寶能不能戴上飛機,有沒有2個插頭,相比之下全是次要的,帶過即可,甚至不一定要寫。
當你進入一個新的行業(yè)做營銷時,這招真的很好用,花15分鐘,你就能搞懂嬰兒車市場最大的需求是“輕薄”,臺燈市場的主流需求是“護眼”、“充電式”、“臥室床頭用”。
對于電商老司機來說,這屬于小學常識,但是我發(fā)現,還有很多非電商的營銷人不知道,所以特別拿出這個好用的知識點,在這里和你分享![NextPage]
如果你沒有某寶賬號,沒關系,找個做電商的人幫你看看,幾分鐘就出來了,很簡單的。
畫個投資表格
答案呼之欲出
做投資的人,每天要看各種項目,養(yǎng)雞場和泡椒雞爪品牌,投哪個?賣棉床單和棉柔巾的2個品牌,投哪個?做選擇時,他們常常提到一句話——
對于做投資的人來說,這是入門常識。而在營銷圈子里,好像很少人提到這句話。其實這句話是一針見血,又極其精煉的?。?
市場大小決定覆蓋面,需求強弱決定購買概率,頻率高低決定單位時間內的購買次數,3個點都直接影響到一家企業(yè)的商業(yè)價值。
我有一天心血來潮,把這3點拿來做思維工具,來分析各種賣點的價值,我發(fā)現它同樣非常好用!我馬上舉個例子為你說明。
一個瑞典高端品牌賣兒童浴盆,給小baby洗澡的,能用到4歲,它有這3個賣點:
1、能折疊,在家里不占地方
2、方便帶到海邊給孩子玩水
3、孩子4歲后,還可以做個漂亮的收納盒,放玩具
先看賣點1,不占地方,這個市場大啊,現在房子貴得跟鬼一樣。大部分年輕夫妻都是住小戶型,都需要省空間。需求也比較強,浴盆擱廁所里就是顯得擠,看著鬧心。這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這個賣點能高頻率用到。
再看賣點2,海邊玩水,很多家庭在內陸,或者不愛去海邊旅游,這個市場就小了,孩子去海邊,也未必要玩盆里的水,需求不強,一般家庭只能假期去海邊,頻率也低。
再看賣點3,收納,這個市場不大,因為孩子4歲前,媽媽們早買好收納盒了。過氣的玩具收拾或扔掉,很好處理,對收納的需求也不強。唯一的優(yōu)勢是如果利用起來,每天都可以收納,使用頻率高。
OK,我們把結論做到表格里做分析:
顯然,可折疊不占地方市場大,需求強,頻率高,是王牌賣點,值得重點說,說透,其他相對不重要,可以說得少,篇幅小。這樣分析下來,即使不做大量調研,也能獲得比較靠譜的結論。
再看一款掃地機器人,它有下面3個優(yōu)點,那么請你利用“大市場、強需求、高頻”來分析下,哪個是王牌需求?
你可以很快就發(fā)現,APP報告功能和爬坡過門檻功能,只對部分家庭有用,而靜音這個賣點,對所有人都有用,誰不討厭噪音?需求也很強,頻率也高, 畢竟每次掃地都需要它安靜。于是把這些填進表格里——因此可以算出來,靜音是價值最高的賣點,軌跡和爬坡相對次要。無論寫推文還是詳情頁,我們都可以考慮把靜音先說,重點說。
你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很好用的思維工具,把你從紛繁復雜的概念中抽離出來,站在一個更高、更宏觀的商業(yè)視角看賣點,幫助你更快地獲得靠譜的結論。
無腦式調研顧客
才能獲得準確情報
在文章開始,我就黑了調研,不是因為調研沒用,而是因為很多人把調研方法搞錯了。
我以前做調研也是瞎做,后來讀華杉老師的書受到啟發(fā),才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在項目里進行了實踐,發(fā)現很好用。
你知道調研的第一條鐵律是什么嗎?是你問顧客的問題,必須是無腦回答的,不需要他思考。
這就是錯的問題,因為你在要求顧客做思考、做總結。而思考很容易出錯,總結很可能不準,我說一個例子你就懂了。
你問一個女生
男生:嘿,你喜歡什么樣的男生?
女生:啊,我喜歡1米8以上,喜歡穿襯衫,斯文紳士,有一份穩(wěn)定工作的男生。
結果半年后,你看到她和一個1米7,穿嘻哈T恤的獨立攝影師結婚了,你一臉問號。第一次遇到這種事,你可能會很驚訝,這不是她要的男人??!
但是生活經驗多了,你會發(fā)現,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你看看,找對象這么重大神圣的事情,你讓人總結需求,人家都說不準,何況選充電寶????!
那么老關,到底怎么問,才能獲得真相呢?
答案是——問具體!
同樣是調研找對象需求,你給女生發(fā)一個男生的資料,有5張生活照,詳細介紹他身高,家庭,工作情況,然后問:“這樣子一個男生,你想不想約他出來見一見?為什么?看完這段介紹,你對他哪一點印象深?”這時候,她的回答就比較準了。
所以我不會直接問顧客:“嗨,你的需求是什么?”我知道那樣不準,我會自己寫一篇文案,里面包含ABCDE好幾個賣點,我發(fā)給顧客,單獨發(fā),請他馬上看,看完我馬上打電話給他,問下面這些問題——
★ 文章最下面有一個橙色的購買按鈕,你看完的時候,按了沒有?
★ 為什么按了?/為什么沒按?
★ 你現在回憶下,這篇文章哪些內容讓你現在還記得?
★ 我們回顧下,這篇文章講到某某內容,你剛才看到時,心里怎么想?
★ 這篇文章還講到某某內容,你看到時,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
這些問題,只需要顧客回憶一下,無腦回答,于是我就能掌握他比較真實的想法。
當你調研30個顧客,有25個不約而同地表示被A賣點打動時,你就知道A賣點可能是王牌賣點,而無人記住的C賣點,可能是你要淘汰掉的。
顧客調研還有一個好方法——去問老顧客為什么復購?
顧客,他不是你表妹或親哥,接二連三地來買你們家產品,一定是有原因的。
一款高端大米訴求好吃、香,滿足了人性對美食的欲望,是個確定的好賣點,但是不夠出乎意料。最終,創(chuàng)始人在訪談老顧客時發(fā)現了新靈感。
一個媽媽是忠實顧客,她回憶起第一次買米回家的情景
那天孩子只吃飯不吃菜
一口氣吃了兩碗!
于是創(chuàng)始人馬上總結出一個新的強力賣點
讓孩子上課精神一點,長得更高一點,這話戳中了多少媽媽的心!這款米比市場均價貴一倍,目前銷售依然在平穩(wěn)上漲,16年至17年估值翻了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