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 發表時間:2019/5/28 12:04:17??作者:tghb??
大數據 發表時間:2019/5/28 12:04:17??作者:tghb??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社會和社會運行進行了重塑,全球重新分配權利、財富、競爭和機遇,顛覆性的創新、突破性的思維、新型的商業模式和稀缺性的資源將影響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每一領域。 普華永道根據調研結果構建了四種截然不同的“未來工作”模型,在今天的“未來人力資源”系列中,我們談談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背景下,未來工作形式的改變以及科技對就業前景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世界
科技突破(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空缺工作的性質和數量,科技改善了生活、提高了生產力、提升了生活質量、延長了壽命,讓人們可以專注于個人成就與職業發展。
人口變化(Demographic shifts)
除少數地區外,世界正在經歷老齡化,給企業、社會機構以及經濟都帶來巨大的壓力。人類壽命的延長將會對商業模式、員工職業意愿和養老成本產生影響,年長的職場人員將需要學習新技能以保證更長的工作年限,再培訓將成為常態。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經濟體中,勞動人口的短缺將促使科技領域和生產效力的發展。
城市化加速(Rapid urbanization)
到2030年,聯合國預計世界上城市居民將達到49億;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將增加約72%。許多大城市的GDP水平已經高于中等規模國家的GDP。在這個新的世界中,城市將成為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力量。
全球經濟地位轉變(Shifts in global economic power)
擁有大量勞動人口、具有商業精神、能夠吸引投資者以及重視教育的快速發展國家將在科技變革中獲得最大收獲。在新興國家,科技加深了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若無法吸引可持續的投資,失業及移民問題將會繼續加重;在發達國家,因大規模自動化導致的中產階級減少、貧富差距增大和工作機會丟失等問題,將增加產生社會動蕩的風險。
稀缺資源及氣候變化(Resources scarcity and climate change)
到2030年,預計能源和水資源的需求將分別增加50%和40%,需要創造與替代能源、新工程工藝、產品設計、廢物管理及再利用相關的新類型工作,而傳統能源企業與他們數以萬計的員工將經歷快速轉型。
未來工作的“四色世界”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工作的影響是廣泛的,調研從四個維度,即個人主義VS集體主義、商業集聚VS商業分散,研究了未來工作的發展趨勢。我們曾根據調研結果提出過未來工作的“四色世界”猜想。
紅色世界:創新占據壓倒級優勢
紅色世界是一個一切以“創新”為基礎的世界,新產品和新型商業模式飛速發展,科技催生出強大的、具有相同理念的跨區域企業。數字平臺迅速匹配雇員與雇主、技術與需求、資本與創新、消費者與供應者,幫助企業獲得遠超其規模的影響力。
藍色世界:全球性企業王者回歸
藍色世界是一個“資本統治一切”的世界,企業將規模和影響力視為在與同行及市場新進入者激烈競爭下保證利潤的最佳路徑。企業的規模和影響力將會大于國家,甚至替代國家提供各種服務,包括兒童教育、醫療保健和養老。企業的成功取決于高效的勞動力,因此頂尖人才被企業強烈需求并成為大企業彼此競爭的重點。
綠色世界:踐行關愛的企業收獲雙重忠誠度
企業社會責任在綠色世界中成為關注重點,是企業生存的必要屬性。企業是開放的,與不同的機構合作,在培養員工和支持當地社區建設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將社會目標置于商業戰略的核心地位。
黃色世界:“以人為先”被賦予全新的涵義
黃色世界里的員工和企業對他們所從事的領域追求更高深的意義和聯系。對財富分配、資源和特權的強烈公平意愿引領著國家政策的方向。黃色世界擺脫傳統員工與雇主的關系,員工樂于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服務與工作。
應對“四色世界”的行動方向
四色世界看似差異巨大,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和運作模式,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四色世界的形成和發展均起到了決定作用,正確認識科技進步,是對應“四色世界”的關鍵。
普華永道2019年第二十二次全球CEO調研報告結果顯示,全球85%的CEO認為人工智能將在未來五年對商業模式產生重大影響,將近三分之二的CEO認為人工智能的影響力將遠超互聯網,超過三分之二的CEO認為政府應在解決人工智能進步而產生的社會問題中發揮作用。88%的中國CEO相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將超過它產生的就業機會。CEO認為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在人工智能和相關技術飛速發展的未來社會中將成為主流,大約有30%的傳統工作在2030年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另一項調研結果顯示67%的企業意識到正確認識數據及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的重要性,但僅有35%的企業認為他們的人力資源職能具備足夠深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來有效地運用分析。
政府、企業和員工個人需要即刻著手應對人力資源領域新的挑戰:
政府應謹慎對待科技發展,與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并加深合作,制定負責任的方針和政策以管理科技和人工智能對就業產生的不利影響。政府應積極尋找方法解決由于科技進步帶來的失業危機,采取手段建立內部市場來解決收入和失業問題,力求幫助勞動人口再就業。對于許多就業者來說,工作流動、再培訓和輪崗將成為提高自身適應能力、就業能力及社會有效性的最佳手段。政府和企業應一起努力使培訓與再培訓的道路變得更容易,并鼓勵和激勵員工提升適應力、領導力、創造力和革新力。
企業需要以未來視角看待科技與人的協作以達成企業使命,澄清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可以帶來的生產力提高及客戶體驗提升,以便關注更有附加價值的任務,同時尋找能利用科技為現有及潛在員工提升自我價值的方式。企業內業務主管和人力資源主管需對組織和科技變化迅速評估影響并做出反應,能夠使用數據分析來預測和監控人力資源的技能缺口,確保員工受到及時培訓,為企業的未來做好準備。企業接受新的現實,意識到行動的緊迫性,與員工積極合作應對變化,使企業在未來具有強大優勢。
員工需明確知曉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及這些趨勢對自身工作的影響,利用四色世界的不同特征對不同的發展模式及結果進行預判,進行適時技能更新。在自動化的世界中,雖然一些常規性、重復性工作將被替代,但人類員工仍被大量需要。適用于未來的技能和知識不單單僅限于科學和技術,創造力、領導力、同理心等人際能力也是關注重點,員工需不斷加深這些方面的學習,以保證在組織中不被淘汰。人類常常同時擁有無限的適應性和風險規避性,員工需找出阻礙自己進步的因素,克服這些因素,改變傳統觀點,保持終身學習能力。
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正不斷替代人類的某些工作、改變企業對員工能力的要求,這些重大變化引發了對組織、人才和HR職能的巨大挑戰,政府、企業、員工已在努力應對前所未有的風險、變化以及政治和社會動蕩,未來的世界仍在掌控之中。
關于未來人力資源
從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到數字化移動與虛擬協作,技術成為變革的最根本驅動力。我們的工作將更加高效、更有意義、更充實。為了應對這些,企業將需要重新平衡人力資源。“未來人力資源”(Workforce of Future)即在探討企業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PWC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