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2日,阿里淘寶造物節在杭州舉行,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阿里的“無人便利店” 版本——“淘咖啡”2.0。
筆者了解到,阿里的無人零售店“淘咖啡”的展示版本大約200平米,“集商品購物、餐飲于一身”。與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不同,200平米當中,有一部分是餐飲區,而真正用于擺放貨架的空間并沒有那么大。
今年6月初,一家叫“繽果盒子”(BingoBox)的無人收銀便利店登陸上海,號稱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模化復制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
投放運營1個多月以來,這些便利店已累計接待顧客數萬人,未發生一起偷盜和破壞事件,用戶復購率接近80%。價格比超市貴比便利店便宜。在運營成本上,“繽果盒子”的運營成本不到普通便利店的15%。
緊接著,更加玄乎的無人零售便利店又出現了。6月25日,一個叫TakeGo的無人智能公仔便利店首次在上海亮相,這個幾平方米的TakeGo便利店沒有售貨員、沒有收銀臺,取而代之的是門口的一臺手掌識別設備和幾個攝像頭。你把手掌放在商店的門上,門就開了。挑選出你要的商品直接拿走,出門后門就會自動關上,一場線下零售交易就完成了。這可不是‘霸王餐’,在你拿了商品,離開店后,你綁定的支付賬戶就已經自動扣款了。實現了“掃手進店,拿了就走”的零售體驗。
亞馬遜在去年底推出了線下無人便利店——Amazon Go。同樣是通過一段視頻,亞馬遜向世人展示了“拿了就走”、“不用排隊、無需結賬”的全新零售模式。
哇哈哈、周黑鴨等都在摩拳擦掌投資進入無人零售便利店布局。繼網紅經濟和共享單車后,無人便利店或將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繽果盒子”宣稱,目前運營中的所有盒子,投放當月即可實現盈利。這對投資人來說,著實是不小的誘惑。
本君認為,無人零售便利店成為下一個風口是毋庸置疑的,這或是新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或許是線下實體店應對電商沖擊、擺脫目前困局的出路之一。從本質上說,無人零售便利店利用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等現代科技技術手段。是線下+線上的模式,更為關鍵的是客戶體驗良好,順應了社會市場零售業的發展,特別是消費者的消費升級趨勢。
按照一些機構的粗淺分析,目前無人零售便利店有三種模式:物聯網流派,是指利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感應器、傳感器、掃碼槍等技術實現識別結算。據說,最近剛融資的繽果盒子使用的是這種方案。
互聯網流派,是指用戶利用二維碼掃碼開門,掃碼結算,商品可掃碼溯源等。目前阿里的無人便利店“淘咖啡主要使用了這種方案(疊加了RFID)。
無人便利店或是下一個風口。晝夜24小時不歇業的無人便利店在互聯網+、新零售的風潮下或很快風靡全球。移動支付給無人便利店,特別是智能智慧的“掃手進店,拿了就走”的模式,提供了比投擲硬幣更方便體驗更好的支付方式。抓住無人便利店這個風口,財富將落入你囊中,你趕都趕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