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中的校長是什么樣子的?是威儀凜然,還是不茍言笑?對于福州中加學校的同學們來說,這些形容與他們的校長實在相去甚遠。
“中學生的青春期叛逆不是一種病態,當拋棄一味的打壓而選擇積極疏導時,不那么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變得很優秀。”王運調,這位心中充滿人文關懷的校長,對于中加學校的學生來說更像是一位能在相遇時放松交流的大朋友。
傳統教育堅持的一直是以考試成績論成敗,雖然相對公正,卻也將許多富有創造力的幼苗扼死在土壤中。出身教育世家的王運調在行業里閱過20多年浮沉后,越來越意識到身心健康、自由獨立的成長對于學生來說有多重要。借助百度推廣、信息流等新型推廣形式,王運調已經成功實現了他招生計劃的第一步,也將這一教育理念傳播給了更多家庭。
0流失率創記錄 人性關懷托起國際教育
作為上世紀稀缺的英語人才之一,王運調從1994年便開始接觸國際教育。讀研究生時修讀的心理學也使得他在推廣國際教育的路上更加順利。
“無論是師生溝通還是家校溝通,如何尊重對方,如何聆聽對方的傾訴,用什么溝通方式能夠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都是做教育必須要仔細琢磨的問題。”得益于心理學背景與對教育行業的觀察,王運調管理的學校從學生到老師一直保持著0流失率的記錄。
在王運調看來,將看似矛盾的人性化與制度化糅合在一起的國際教育,不僅十分先進,還很符合國際潮流,而這個在上海升起的念頭最終落地在福州。
福州中加學校用小班的方式提高
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度,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自由發展。加強教學模式中互動與自主的部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視野與能力,還會培養他們的審美與自信。此外,學生會、俱樂部、藝術節……學校都盡量讓學生自己來策劃組織,把這些以學生為主站在臺前的活動的話語權還給學生自己,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悟社會生活。
“其實學生們需要素質教育,只是他們為了應試的課業負擔實在是太重了。”王運調說到這里的時候,不自覺地微微搖了搖頭。王運調說:“我們想培養的,是面向未來全球化的人才,這個‘人’是有人性的人,而不只是能力的人。”
“三步走”戰略:百度助力招生宣傳
目前教育行業對于素質教育的呼聲雖然很大,但傳統觀念對于國際教育卻始終有著很大誤解。王運調說,國際學校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國內的教育模式,國內教育該學的東西,學校的學生一樣要扎扎實實地學。一個學校發展最核心、最本質的還是教育教學質量。
但是一個新的學校,別人都沒有渠道了解,又怎么能知道其教育教學成果呢?一千多年來的科舉思想對我國的影響,讓家長接受國際教育需要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渠道和策略。
王運調對此實施的是三步走的招生宣傳策略。對一個發展初期的新學校而言,因為缺乏知名度和成績實例,此時最需要的是通過互聯網渠道讓更多的潛在生源獲知學校的信息。
“在我看來百度是國內最知名、最大的一個資訊的搜索平臺,所以人們有什么需求都是百度一下。就算你的學校發展的很好,你也首先應該要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學校發展不可能擺脫互聯網,所以選擇百度信息流我認為也是一個很明智的,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方式。”
許多家長在擇校時,都會在百度搜索中輸入內容進行檢索,而王運調正是通過百度信息流廣告,讓日常有國際教育閱讀和檢索習慣的潛在用戶更容易看到學校信息,進而通過后續的咨詢溝通和參觀達成入學。
對于王運調來說,信息流作為一種傳播新形式,能把廣告做成內容,推薦給對國際教育感興趣、想了解的人,在內容的豐富度與精準度上都表現不俗。從數據來看,與百度的合作也為福州中加學校帶來了非常顯著的推廣效果,為王運調之后將要實施的招生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營銷的第二步,王運調表示,當擁有一定知名度之后,就可以參加或開展招生咨詢會,對家長們發表介紹演講,并和他們進行面對面的現場溝通。家長對于學校的了解在通過信息流知曉之后,將會在咨詢會上發展的更加深入。前兩步做得好,第三步依靠家長之間的互相推薦便順理成章。當學校擁有一定的口碑和成績積累之后,家長之間的口口相傳就足以滿足招生的需求。
閩商精神為基 打造福建國際教育樣板
王運調在創辦中加學校之前一直生活在上海,雖然來閔時間不長,但他卻十分欣賞閩商精神。
王運調說,閩商精神是支撐學校或者說支撐市場發展的基礎。閩商的闖勁和創新、對國外的認可度,都使得國際教育在閔地的推進相較別處更加順利。
如果說第一代閩商是為生計而遠走他鄉,現代的閩商則是為了發展而向外擴張。福州地處福建腹地,學生中有大量的閩商子弟,匠心的傳承讓他們更愿意參與到國際教育中來。
“這是在中國做國際教育最有基礎的一個地方。”善觀時變,敢冒風險,合群團結,戀祖愛鄉。閩商精神激勵著王運調在這片沃土發展國際教育。“這種基礎對于整個國際教育行業而言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經營好福建地區,打好一塊樣板,對整個行業而言擁有至關重要的價值。”
對于我國國際教育發展來說,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生源達成入學仍然是現階段的重點。而福州中加學校借助百度推廣、信息流等營銷形式,在互聯網時代進行精準的用戶定位與信息傳播,促進了生源的轉化,這種新穎且成功的教育營銷模式也為其他國際教育品牌提供了經驗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