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層面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
實戰
發表時間:2019/5/15 6:40:49??作者:haoyui??
實戰
發表時間:2019/5/15 6:40:49??作者:haoyui??
做績效考核,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導讀:產品的靈魂來源于自身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基于對用戶需求的關注,需求創造價值。因此,如何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去實現需求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問題。
一、如何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
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需要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
第一,從戰略層面上看,有競爭力的產品首先是從戰略層面發現的。我們要先發現市場的趨勢,在趨勢中找到機會點。這個階段并不關注產品的形態,關注的是在最先發現這個機會點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布局;
第二,從策略層面上看,在每年的年度經營計劃中就應發現明年或近期的產品,思考我們應該怎么盡快地把握機會、整合并投入資源,然后進行快速開發,在時間窗的節點上推出產品,形成我們的早期銷售;
第三,在執行層面上,需要考慮我們如何快速地實現需求,將機會變成利潤。
在此基礎上,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般大家看到的只是公司層面需求的收集、分析、分發和跟蹤層的管理;實際上,在產品層面上,產品的實現過程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需求管理過程。
這兩個互動都是面向目標市場,滿足市場需求的。需求的實現是不斷演變的過程,舉例來說:需求類似于小蝌蚪最后變成了青蛙,呈現出來的是兩個不同的形象。所以,需求管理是將最初的客戶需要,轉變成正式的市場需求,最后到產品包需求的管理。
二、定義產品包需求
這里不是單純地講產品需求,而是講產品包需求,兩者之間在概念上有明顯的區分:
以前產品包被定義成交給外部客戶的、沒有考慮過下游客戶、內部客戶的產品。產品開發出來之后,是否可以快速地按照原來所定義的產能指標完成生產?能否有效地支持銷售?能否有效地完成其在現場的工程安裝?答案也許不一定。如果產品定義只考慮開發功能和性能上的需求,那么這個產品只能被定義為 “裸機”;如果只完成了這兩方面的一些開發就直接上市,則可被定義為“裸奔”;
產品包是對客戶和下一個環節交付的統稱。產品包需求是對最終交付給客戶的產品包的完整的、準確的描述。既然最終遞交給客戶的是產品包,就需要把產品包的需求統一清楚。所以我們一定要看到,現在的產品開發是面向兩類客戶的:外部客戶和內部客戶。
那么,產品包需求該如何逐步構建完整?
IPD中對產品包需求的構建有一個明確的脈絡。首先是立項,立項的過程中會形成相對比較完整的需求,立項之后還會不斷地進行補充、完善;概念階段形成的是一個初始產品包需求;計劃階段形成最終的產品包需求;開發之后進行驗證,最終完成產品包的上市。
三、分析客戶需求
$ APPEALS需求分析型模型可以用來理解客戶需求,同時也可以進行競爭分析。通過該模型,可以分析出在哪些維度上我們比競爭對手更占優勢,定位我們在競爭中的位置,做到知己知彼,而不是泛泛地進行價格比較,或者進行一些策略比較。這個方法也可以幫助看清市場需求,從而發現我們的發力點,定義產品,最終讓市場滿意。
?從客戶的角度,$APPEALS關注客戶購買的需求因素
?通過競爭對比分析,加強自身關注來滿足客戶需求
$APPEALS需求分析型模型從八個維度保證了需求收集的全面性。其中,功能和性能需求只是一個P(performance,性能),其它的七個環節合起來之后才能對客戶的需求有一個完整地了解,或者比較全局地了解。
在需求分析的時候,產品開發團隊需要反復提問:在產品開發中是否考慮到應用性方面的需求,是否考慮到社會接受程度?除此之外,易用性和社會形象等都需要考慮并構建的。用$APPEALS模型的八個維度去定義產品需求,每個維度都占有權重,就形成了如圖的“蜘蛛網“。
如果客戶對性能指標要求的權重是30%,對易用性或其他維度的要求占了第二的位置,那么這些權重就決定了產品開發的方向,應該在這些方面著力去產生優勢。
同時,在分析過程中,主要競爭對手的產品需求分析圖也能被畫出來,然后對比得到我們的競爭優勢。假如我們的優勢是可獲得性,競爭對手的優勢是性能,那客戶買單的是性能還是可獲得性?如果性能是客戶關注的焦點,而競爭對手又在這方面與我們存在差異,我們則需要進行調整。所以$APPEALS模型是我們做需求分析時,非常有利的一個模型。這個模型能保證需求是真正關注客戶價值的需求。
除了對客戶需求的分析和產品包需求的定義,IPD中還定義了如何把客戶需求轉化到設計需求和設計規格,以及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把握產品包成熟度的方法,保證最終交付給客戶的是符合要求的殺手級產品。
產品的開發不是某一個思想火花的閃爍,也不是某一個小聰明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真正實現商品化的全過程。因此我們需構建一套強有力的、系統的方法進行產品管理。(轉自微信公眾號hygls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