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的本質是從機會到商業變現。
集成供應鏈解決了,公司的管理問題基本上就全部解決了。
——任正非
產品開發流程處于企業價值鏈最上游,這里出現的問題通過生產制造、銷售、交付、售后服務等下游環節會產生十倍百倍的放大。在分析采購業務系統時,就發現很多問題的根本出在產品開發過程。因此,從產品開發這一源頭入手,是提高產品投資收益、解決公司系統性問題的治根之舉。
IPD、ISC對于華為的價值
華為花巨資引進IPD,就是希望通過變革產品開發模式,縮短產品上市時間,降低費用,提升產品質量,最終能夠提高產品贏利能力。??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產品開發)是關于產品開發(從產品概念產生到產品發布的全過程)的一種理念和方法,它強調以市場和客戶需求作為產品開發的驅動力,在產品設計中就構建產品質量、成本、可制造性和可服務性等方面的優勢。尤其重要的是它將產品開發作為一項投資來管理。在產品開發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從商業的角度而不只是從技術的角度進行評估,以確保產品投資回報的實現或盡可能減少投資失敗所造成的損失。這是IBM歷時5年總結出來的一套管理模式。華為希望穿上IBM的鞋,迅速走上國際化管理的軌道。?
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供應鏈)管理的原則是通過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和控制,保證實現供應鏈的兩個關鍵目標: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降低供應鏈的總成本。ISC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供應鏈,而是集財務、信息和管理模式于一體,任正非曾經說:“集成供應鏈解決了,公司的管理問題基本上就全部解決了。”
IPD的實質可以歸納為:需有所研、研可生產、產可成銷、銷有所得;ISC的實質在于解決:需有所供,急有所供、緩可化險、合作共贏。這充分抓住了現代市場經濟“快變”的特點,同時又抓住了市場經濟的本質“人——客戶”的需求。市場經濟的快變體現在以下幾點:1、市場需求變化快;2、產品周期越來越短,市場格局定型快,因此往往出現大幅度“浪涌”現象;3、競爭的激烈使企業的新陳代謝加快。
華為的管理升級是以流程化組織建設為抓手。從1999年起,華為花巨資向IBM先后引進IPD(集成產品開發)和ISC(集成供應鏈)流 程,支撐華為產品的交付和實現研發,IPD為華為公司“萬里長城” 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供應鏈被華為看作是企業“第三利潤”的 源泉,IPD和ISC的貫通從根本上提升了華為整體競爭力,保障華為全面走向國際化。
要適應這些變化,傳統管理模式必然受到挑戰。我們需要“更快”:更快地了解客戶需求;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更快地完成產品向商品的轉化并更好地保障整個流程的通暢,這就是IPD/ISC。(來源/微信公眾號hygls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