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有25321家百年企業,而中國只有5家?7月17日,“《中外管理》百年企業傳承日本考察團”來到京都,走進300年的大丸百貨和383年的小丸屋,看看如何才能做好企業傳承,怎樣才能做到基業長青。其結果,居然讓我們隨團的中國企業家在不寒而栗之后恍然大悟……
1
“先義后利”和“行善不作惡”
1717年,大丸從京都的一家和服店開始,發展到現在年營收超6100億日元的大型百貨公司集團,這期間300年生死攸關的波瀾曲折靠什么渡過?來與我們座談交流的小野部長說出的兩大法寶居然是——“先義后利”、“行善不作惡”。所謂先義后利,即做對社會有利的事,后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做對社會有利的事,對自己有利的結果也自然會來。這是大丸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理念。
在這個理念之下,大丸鍛造出對抗電商沖擊的“大殺器”是——日式服務。其標準就是,不好的服務就是沒有微笑的服務,無視客戶的服務,而且是以貌取人的服務。這個“微笑服務”可不是花架子,在后來的觀摩中,我們在商場中親眼見到了如下場景:店門打開,迎賓曲響起,由店長帶隊、穿著統一制服的營業員以日式標準行禮鞠躬;無論遇到商場管理人員、營業員、收銀員、保安、保潔,他們臉上無一不面帶著微笑;每層樓面的觀光電梯門口都有禮儀人員,還是統一制服;在收銀臺,迎接你的是“收款站立道謝服務”,唱收唱找、雙手遞物、致道別語、目送離開,收銀員不再是某些傳統百貨那里見慣的“低頭族”、“無聲族”。
參訪互動時,小野部長提及,“先義后利”、“行善不作惡”都不是起源于日本,因為他在上海千年古剎靜安寺的墻上看到已經相同的流傳了百世的語句。
2
“信念不動”和“利他之心”
小丸屋株式會社,又稱為小丸屋住井,創業于寬永元年(1624年),是一個專注于制作團扇和各種折扇的歷史悠久的老鋪企業。據傳小丸屋住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當時的住井家還是皇朝中的權貴家族。
如今的“小丸屋”,僅有9名員工,其中既有經驗豐富技術高超的工匠,也有新加入公司不久正在學徒的新手,而其年平均營業額卻高達1.5億日元,員工收入遠遠高于其他行業。從業務范圍來看,除了從事高端團扇的制作和銷售之外,產品還有各種舞臺用扇、舞臺小道具等。那么,“小丸屋”是憑借什么來實現十代傳人、400年經營的呢?
67歲的小丸屋第十代社長住井啟子女士答道:“在我家里有一條橫幅,是祖先歷代傳下來的傳家之寶,上面寫著四個字,叫做‘信念不動’。對于這四個字,我的理解就是要守天命。我們家族的團扇事業,是受命于天皇的,因此可以說就是天命。而作為住井家族成員,既然受命于天,就要盡本分。努力做好我們的團扇事業,是我們家族的榮耀,更是我們家族每一代人所背負的義務?!?
如果說“信念不動”是先祖傳下來的責任心,那么“利他之心”則是自我驅動的使命感。住井啟子解釋說,“利他之心”體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小丸屋歷代都嚴格堅守不耽誤客戶的需求,都是長年來往的老主顧,絕對不能給人家添麻煩”?!安唤o他人添麻煩”,包括了很多內容,比如產品質量、交付期限等等。有“利他之心”,就能想顧客所想,既能發現顧客新的需求,又能做到讓自己提供給顧客的產品和服務超出顧客的預期,讓顧客從產品和服務中體會到超出預期的滿足感。
在小丸屋,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陳列手工扇的一個展覽館。那些擺放在陳列架上能被參觀者隨意把玩的折扇,都是價值不菲的文物。“這些扇子是藝術品,可以拿但不能扇。”翻譯介紹,這里有不少扇子都有幾百年的歷史,而且每一把扇子都有一個典故。通過這些扇子,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信念不動”體現出的是一種對家族事業愚直的堅持,是對工匠精神的堅守,也是對家族信念的執著。而“利他之心”,“不給別人添麻煩”,既體現出了小丸屋在企業經營和行商之道方面的智慧,也是她所堅持的另外一種捍衛,對家族信譽的捍衛,對工匠精神尊嚴的捍衛,更是對400年“小丸屋”這塊商號的捍衛。
3
日本百年企業的傳承密碼
參訪完大丸和小丸屋,讓隨團企業家感到震驚的是日本之所以成為長壽企業大國,其精神內核源于佛教、儒教以及日本自古就有的神道教的融合,尤其認真學習了中國的思想。譬如,大丸就是借鑒了荀子的“先義后利”、“仁義禮智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都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精華。
正是由于日本企業認真學習了這些經典思想,并經過長期實踐,才創造出在這一世界上少有的長壽企業大國。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我們更應該互相學習、互相尊重。
中國有句俗話“富不過三代”,但相反正是中國的經典思想幫助日本實現了“富可過三代”。中國現在也有許多企業迎來了傳承期,相信只要中國的企業能夠重回經典,必然能實現圓滿的傳承與長壽!
今天是跟隨《中外管理》來日本考察的第一天,參觀了大丸百貨和小丸屋,兩家企業的共同點是歷史悠久,而悠久歷史的共同原因,在我看來則是真善美。大丸坦誠三百年來的變革和現今的困難是真;莫作惡多行善是善,先義后利是善也是美,售前售后售中的體貼服務則是敬畏心和真善美的完美體現。而小丸屋第十代傳承者的精彩分享則把真善美體現得淋漓盡致。用手做事的結果是產品,用心做事的結果則是有溫度的作品,而產品一旦賦于了愛,也就成了正能量的作品。對前輩的敬畏心,后輩骨子里對家族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得事業傳承更為有序。我很欣慰我們富美服飾跟她們有著完全一致的經營理念。只是對于百年企業的夢想,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大丸百貨從一家小小的和服店,發展成上市公司,憑著“先義后利”的經營理念走過300年。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戰略,全渠道、全方位,順勢而為,吸引了更多顧客。善于現場管理,接受一線建議,老帶新的傳幫帶,讓年輕人成長,達成了企業傳承和基業長青。
小丸屋靠著堅定不移的“信念不動”,堅守383年,對外傳播著日本傳統文化,對內用心愛感動著每一個員工,將之全部塑造成匠人。員工做錯,沒有責罵,而是讓員工感悟。留人之道值得學習!所以,當面臨危機時,員工會一起迎接挑戰,共度難關。經營之道,不為賺錢,只為顧客滿意,住井家族的利他心態,關注行業持續發展,令人敬佩!
通過今天參觀學習大丸百貨和小丸屋,我們看到和學到的是一種民族文化的精神傳承,也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百年的企業必定有百年的思想和行為來支撐。
學習讓我們明白了,解決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是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只有想對了,觀念正確了,才會做對的事情,只有做對了事,才會有好的結果。[NextPage]
我們要學習百年企業的理念,以義取利,利他才能自利的經營理念,要學習用責任心做事,塑造工匠精神的工作風格,用愛心做人,改變自己為人處事方式,去影響感化身邊的人,把自己團隊打造成愛心團隊,把企業做長,做大做強,為更多的人去服務,用感恩的心去回報社會。
總之,今天收獲很多,百年企業的經營理念及工作中的實操方法,都是日本企業珍貴的思想財富。
這兩家企業都是傳統企業,都遇到過時代變革所帶來的經營困難,但他們面對困難表現出了幾個相同點:
1、淡定。因為都是三、四百年的企業,都經歷過無數次風險和磨礪,以至于她們把企業變革都當成了員工和企業成長的機會。
2、創新。以經營創新來改變甚至引領行業發展。而所有創新必須是基于為顧客的利益和需要。
3、利他。經營企業的初心都是為了推進社會的進步和培養員工成長,賺錢不是目的。這才是他們企業能延續幾百年的基礎。
非常受益!
著名的大丸百貨和精美的小丸屋,都屬于日本優秀的企業,具有日企的鮮明特質,理念為先,信念堅定,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精神。
大丸百貨的“先義后利”深深影響著他們的員工,讓我震撼的是他們“行世間大義”已成為員工的共識,其文化已經滲透到了員工的血液里,成為了他們的自覺意識。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做才是對的,他們對理念的堅貞——真信、真做是最大的工作驅動力,這是文化的力量。凝聚一個團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靠文化,這是顛覆不破的真理。
小丸屋住井啟子社長的匠心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一個只有幾百萬人民幣銷售收入的公司傳承到了第十代,383年歷史,就那一份堅守就是匠人精神的典范,其精神內核是一顆強大的“心”即:責任心、誠心、真心、用心、敬畏之心、虔誠之心和一顆博大的愛心,從而成就了幾百年的事業。
參觀完這兩家企業,膜拜的同時,照照鏡子,認真找企業差距,用心做好自己,腳踏實地地向著基業長青目標邁進。
因為工作關系與日企打交道多年。也來日本公干過很多次,自認為已經很了解日本企業。但此次日本之行仍舊感觸頗深。敞開心扉的交流,近距離的接觸大丸、小丸,不同文化的日本企業,即使是同處日本差異也著實不小。
我們所崇尚的日本企業,用心、專注、執著、堅持初心、先義后利……動則百年、甚至三、四百年的歷史傳承,這些標簽令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中小企業羨慕不已。
但是,日本企業的發展模式、傳承都需要必要的土壤,日本國民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以及整體較平均的道德及單純樸實地社會氛圍才能孕育眾多的日本百年老企業, 而這個部分往往是高速發展中的中國企業家所忽視的部分。日本均富的社會架構無論你身處在東京或是北海道收入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差別,人也就沒那么急躁了。相對于仍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日本各方面的機會少之又少,做好當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相信中國未來如繼續保持社會、政治制度的穩定,教育體系的成功再過10-20年中國也會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創新的工匠精神的企業。相信不久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成功的企業模式叫“中國Style”。
導師點評
姚鳳鵬
青島知行合一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總裁
今天參觀的兩家百年企業,很巧合,一家叫大丸,一家叫小丸;一家300年,一家超過300年。總結兩個感受:1.兩家企業都很久;2.很久的兩家企業毫無年邁之感,活力十足!為什么久,是因為一份永恒不變的理念傳承,“先義后利”、“信念不動”,幾百年管它環境如何變化,永保一顆如如不動之心,反而能洞察變化之本質應對無窮。為何活力永保?因為對事業的熱愛,愛員工、愛客戶,為社會進步盡全力,為愛工作,因愛付出,何苦之有?何累之有?惟有滿滿激情,充滿動力!我們要向百年企業學什么?關鍵是找到自己秉承的事業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