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上很多都是常識,關鍵是你能不能把常識做到位,做到極致,只有做到位,做到極致才有可能勝出。
目前很多企業管理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個問題,各部門相互獨立分散,無法形成高效的協同體系,進而導致運營效率低下,無法實現高速發展。那么如何基于常識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配稱體系呢?
華營管理培訓董事長、華為前高級副總裁胡彥平在私教坊授課中作了相關分享:持續進行管理改進,化繁為簡,以質量為抓手,關注過程,從基層做起。
胡彥平老師精彩觀點摘錄:
1. 很多企業一再期待爆品,但爆品不會總是產生,運氣不會一來再來,也就無法通過可以練習來形成技能上的積累。因此也無法形成壁壘與護城河,一旦江郎才盡,也就意味著職業生涯的結束。
2. 凡是一上來就像打雞血一樣用力過猛的,一般都難以堅持長久,甚至不得善終。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重大的改變,都是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發生的。對于一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可持續性。
3. 作為管理者,每天首先必須要思考如何持續地進行優化,而不要總是想著顛覆。
4. 企業家管理企業與消費者選擇商品都是基于人性的,而質量是雙方基于人性選擇的唯一共識與交集。
5. 在管理上,很多是常識。關鍵是你能不能把常識做到位,做到極致,只有做到位,做到極致,才有可能勝出。”
一、配稱系統讓戰略有效落地
我們知道企業是以追求卓越績效為首要目標的,而實現這一目標有兩大關鍵因素:戰略定位、運營效益。
圍繞戰略定位,為實現企業的運營效益,并使企業能保持綜合與持久的優勢,把看似分散、各自獨立運行、但實際上相互影響的幾百個運營活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高度協同的體系或平臺,我們稱之為戰略配稱。
在日常經營活動動,任何一個單項運營能力都不足以形成并保持持續戰略的優勢。此外,企業的運營效益來自其全部運營活動總和的效益,而不僅僅是其中某些活動。如一個銷售團隊要想比對手更有優勢,其產品需要擁有高技術含量,技術服務團隊具有精湛的服務能力等;換言之,沒有配稱系統,戰略不可能有效落地實施。
二、為什么要建設配稱體系?
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活得久
企業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企業家管理和經營企業,要遵循企業成長的規律。任正非建立配稱體系,他的初心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企業戰略定位和高效運營的需要,更是為了建立百年基業。好企業的管理之所以高效,它的文化和管理是融為一體的。
任正非兩次對話吳敬璉:華為的戰略是“活下去”。
任正非為什么要起草《華為基本法》?本質上是讓華為活的更健康,更長久,實現百年老店的夢想。因為怕死,才能活的久,因為活得久,才能偉大。
三、如何建設配稱體系?
企業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握了管理的規律,才能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華為的高層對管理規律有著成熟的把握,善于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即通過變革推動配稱體系的建設與不斷完善。那么如何建設這個體系呢?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持續管理改進,將業務化繁為簡
把一件復雜的工作分成若干段來分別完成,不僅可以減少難度,而且從身邊的小改進開始做起,每一段都進行持續地循環改進,點點滴滴積累,是配稱體系建設必不可少的過程。
華為早年干部員工自主開發的小流程、小工具有幾千個之多,之后的研發體系IPD,供應鏈體系ISC,大量地梳理與整合了這些小流程。沒有這些小改進,配稱體系建設就沒有磚瓦。
一萬小時定律:反復形成不了力量,有反饋的反復,才能形成力量。
點點滴滴改進不是重復地做“一成不變”的動作,僅僅重復并不能帶來進步。有些人號稱自己有10年工作經驗,其實只是把一年的工作經驗重復了十年而已。
真正的進步來自掌握反饋方法。每個領域最杰出的人,往往都是能夠很好地運用反饋體系,而且是刻意練習時間最久的人;
任正非為什么二十年前就不斷倡導“小改進,大獎勵”?因為英雄能夠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情,但不可多得。這個世界上,普通人是多數。企業家要做的是給廣大的普通員工立功受獎的機會,不斷提升其成就感和成就動機,非此不能實現組織的宏大目標。
2配稱體系建設要有持續性,欲速則不達。人生最快的速度是“不貪勝”。
對于一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建設配稱系統正是如此(華為前后花了20年,目前還在持續進行),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可持續性。
愛因斯坦說:“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成功。”
韓國著名圍棋手李昌鎬是世界級頂尖高手。16歲就曾獲得世界冠軍。話很少,看起來很高冷。他下棋的最大特點,就是從不追求“妙手”,即那種能夠迅速克敵制勝,力挽狂瀾的高招,盡管這是自古以來很多棋手都追求的目標。每手棋李昌鎬只求51%的勝率,俗稱“半目勝”。
李昌鎬本人親自對記者說,我從不追求妙手,也沒有想過要一舉擊潰對手。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每步棋只追求51%的勝率。
出現妙手的機會是不穩定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如同靈感,不是想要來就能來的。很多企業一再期待爆品,但爆品不會總是產生,運氣不會一來再來,也就無法通過可以練習來形成技能上的積累。因此也無法形成壁壘與護城河,一旦江郎才盡,也就意味著職業生涯的結束。
長期以來有一個規律,即無論做什么,凡是一上來就像打雞血一樣用力過猛的,一般都難以堅持長久,甚至不得善終。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重大的改變,都是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發生的。對于一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可持續性。
企業管理的改善始于持續的、點點滴滴的進步。作為管理者,每天首先必須要思考如何持續地進行優化,而不要總是想著顛覆。管理改進無“巧” 可討,企業要學習阿甘的“傻子” 精神,腳踏實地地苦練基本功,提升管理能力。
Alaska有句話: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捷徑是迷路的最快的辦法)。不存在什么彎道超車的事情,關注本質最重要,不然即使超過去,也會被超回來。
在管理上,很多是常識。關鍵是你能不能把常識做到位,做到極致,只有做到位,做到極致,才有可能勝出。例:董事長帶領全體高管學習如何一絲不茍地做“小” 事:開會、研討、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等。
3配稱建設從哪里著手?以客戶為中心,產品是生命力,質量是抓手。
建立面向市場的創新流程,培養企業價值創造過程的能力。企業提供產品與服務的能力及其效率,是企業核心能力(效率、質量、成本),是企業的發展與生存之本。
建立面向客戶的做生意流程,培養企業價值實現過程的能力。企業的銷售、服務和財經管理能力,關鍵是回款,確保健康的現金流和利潤支 持企業持續發展。
企業家管理企業與消費者選擇商品都是基于人性的,而質量是雙方基于人性選擇的唯一共識與交集。
? 任正非講:“質量是我們的良心”、強調要有“板凳要做十年冷” 、“尼姑面對青燈”的精神 、“要有現代商業良心與工匠精神” ;要專注點滴改進,不要總想著顛覆;
? 華為多年前就邀請德國技術研究院、日本豐田退休董事帶領團隊幫助提升產品質量;任正非又多次要求,在工藝、產品質量和成本管理方面,華為要堅持向德國、日本企業和富士康等學習;
? 2016年初,任正非對消費者事業部講話:不要總想著賣多少部手機,關鍵是要抓產品質量。只要一款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后果就不堪設想;
? 前不久,任正非對授權終端部門五年試驗時,再次強調質量對于企業的生命意義和重要性。“你們要把質量當成整個終端的生命線,沒有質量,就沒有未來。”
產品和產品質量,需要依靠體系來保證。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涉及公司的思想文化建設、哲學建設、管理體系等方面,不只是研發、工程設計、制造以及產品質量的本身。這段話正是配稱體系的生動寫照。
4配稱體系建設是個過程,創始人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因為結果藏在過程之中。不關注過程,結果一定不可控。
配稱系統實際上就是企業的一個個業務流程的協同與集合。因為有了這些流程,業務結果才能發生,戰略定位所要的東西才能實現。
換言之,流程的價值就是為了確保結果的發生,而這個結果是我們所期待的;流程就是業務規則和業務邏輯,它們是企業管理業務的 一種規律性的東西。按規律辦事,才能收獲結果。
所以老板既是領導者,也是管理者。
德魯克很早就意識到,無論是最高層的管理者,還是企業的基層員工,各個層面的組織人員都必須成為Manager,有內容明確,方便操作的工作目標。這些目標應包括一些具體內容,如實現怎樣的績效,要求管理者做出怎樣的貢獻等。
5從基層業務做起,能做出改變的是基層力量。
配稱系統的建設,關鍵在基層,自下而上,華為的實踐以及其他企業的實踐都是如此,要堅定不移。
《清教徒的禮物》書中有一段介紹100年前美國閘瓦公司的老板歐文的故事。此人是軍人出身,他認為:企業的工作,如果沒有基層員工的參與,任何事都不能真正成功。建立戰略配稱系統,大量具體工作在基層。組織的智慧也來自基層,沒有基層干部與員工的參與,配稱系統也是不可能建成的。
“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上甘嶺出將軍”、“猛將必發自卒伍,宰相必出自州郡”、“凡沒有在一線經受鍛煉的干部,不能在機關當官,只能當職員。”
關注一線和基層呼聲、化繁為簡,防止官僚主義和腐敗,是任正非當下最關注的事情。至今《兩報一刊》、心聲社區依舊直接向任正非匯報和負責。
高度重視基層干部員工的參與度,是華為的管理文化:
? 幾千人參加《華為基本法》的起草和討論,歷時二年,八易其稿;
? 上千人參與《戰略與規劃》項目的深度研討與培訓;
? IPD/ISC項目,連續100多期,每一期25-30人的深度研討,聽取意見與建議;
? IPD/ISC 項目推行前,全公司高管,封閉三天會議研討,統一思想;
? 組織設計項目,60名高管,兩次研討方案,每一次封閉三天;
? 財經項目推行,全公司相關干部與人員,全部參與培訓;
? 最典型的例子,是近期公布的《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綱要總綱2.0版》
沒有配稱系統,戰略就是一句空話。成功的“秘訣” 是遵循常識。華為的成功離不開對管理常識的回歸,常識雖樸實無華,但在時間的加持下,它將具有無比的力量。
最后,送給大家洛克菲勒的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滿了 學而無用的人。只有毅力和決心無往不利。作者:胡彥平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hygls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