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營企業,就是經營績效!每個員工創造的績效越高,企業盈利競爭力便越高!
我們在接觸很多中小企業過程中,發現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績效管理總是做不起來,即便拿著成套的績效方案,后面也做成了形同虛設!
流于形式!甚至很多企業連績效管理都沒有做,經營了十幾年,到現在發現越來越難經營!
總結中小企業績效管理做不起來的幾大原因:
一、客觀條件:
1、不重視數據:大部分中小企業根本沒有數據管理的概念,公司管理報表只是簡單的記賬方式。數據是能說話的!沒有對數據做內部管理,做經營分析。扎頭猛干,最后發現企業經營的一塌糊涂,甚至有老板連自己的利潤多少都全無概念!
2、團隊不穩定:中國已不再是人利時代,員工找工作更加自由,企業招聘員工卻越來越難!團隊的不穩定,直接導致了企業績效運行的持續性!
3、缺乏專業人士:大部分企業高管,都是因為多年的工作經驗,升級到某個管理層。然而在績效管理的推動,不僅需要管理經驗,更需要專業方法。引進不了專業人員,那就要想辦法讓管理層接觸更多學習,增強專業能力!
4、認知與設計偏差:管理思維舊化,對績效認知不夠,導致方案設計不能接地氣!
5、目標方向不明:企業定位不清晰,經營問題不梳理,員工價值未分析,導致方案設計混亂!
二、主觀意愿:
1、怕麻煩:改變是痛苦的,不改變就更加痛苦!安于現狀,不做改革,如何能夠突破?
2、擔心反效果:方案還未執行,便開始擔心各種問題!只有行動了,問題終將可以解決!
3、未知的壓力與恐懼:企業沒底氣,便懼怕改革!很多企業不是被市場淘汰,而是自己淘汰了自己!
4、共贏思維缺失:老板格局小,企業重考核,員工的抵觸一定越大!想要掙錢,老板首先得有分錢思維!
5、創新動力不足:沉浸在固有模式,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員工愉快接受的薪酬績效方案是怎樣的?打破固定薪酬,讓員工為自己加薪
KSF薪酬模式:適用于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設計方法:
1.提升薪酬的彈性,彈性部分占80%以上:越有彈性的部分越具有創造性和激勵性。
2.將員工的價值進行明確指引,將價值分類定價,創造多少價值獲取相應的薪酬回報。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多創造多回報。
3.將產值量化與價值量化相結合,一切以結果為導向,深入分析價值模式與產值關系,讓兩者相得益彰。
KSF通過實現“六個轉化”,為企業與員工創造超價值:
1、將企業目標轉化為員工目標
2、將企業要員工做到轉化為員工自己要做到
3、將籠統的職責轉化為清晰的價值
4、將對立的利益沖突轉化為協作的做大共贏
5、將管理層或團隊的責任轉化為所有員工的共同責任
6、將員工為企業或他人而做轉化為員工首先為自己而做。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jx13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