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國家政策對中國文化大力扶持,《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一系列文化節目開始熱播,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更是強調文化走出去,文化先行的概念,品牌“出海”這個概念也在這幾年成為了出現在中國企業口中最多的詞語之一。
從互聯網科技品牌,如華為、阿里巴巴、elex(智明星通)、小米的大步闊進,到一些酒行業、消費品行業如茅臺、五糧液的海外推介嘗試,中國品牌正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場。
在中國文化品牌出海的風口浪尖,茅臺在海外市場的初步成功無疑為中國白酒企業如何走出去提供了一個鮮活樣板案例。日前,茅臺集團黨委書記李保芳在考察新加坡市場時也表示:推廣中國的白酒文化,實質就是推廣中華文化。新加坡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可以先培養一批喝茅臺的群眾,在海外樹立起樣板來。
自茅臺集團積極推行國際化戰略以來,貴州茅臺酒已陸續進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新加坡、意大利、德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酒水市場。實際上,茅臺國際市場的征途早已啟程,并且每一次都有重大進展,所用時間也越來越短。1915年首次亮相海外;1955年試水港澳和東南亞市場;1986年茅臺躋身貴州省創匯50萬美元企業;2010年出口創匯增加100倍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2011年出口創匯突破1億美元翻番;2014出口創匯突破2億美元再翻一番。2016年出口茅臺酒及系列酒1700噸,創匯3.17億美元。
中國的品牌多如牛毛,茅臺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海外消費者心中的一張飄香名片,在海外市場征程中高歌挺近,除了自身積累的深厚文化歷史底蘊之外,也得益于茅臺近年來在海外市場一系列大手筆的品牌營銷活動與精細的渠道建設。
2015年始,茅臺在莫斯科、米蘭、舊金山、漢堡等海外城市舉辦了一系列品牌推介活動,這一連串規模巨大、影響廣泛的海外推廣活動,極大地攪動了國際酒類市場,也使茅臺酒迅速從華人社會走向更寬闊的西方主流社會市場,更從整個形象及氣質上,貼近跨國酒業先進的營銷潮流。
然而品牌“出海”之路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從以往的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品牌的海外推廣要遵循變與不變兩個原則,變的是從產品到營銷手段的本土化,不變的是品牌內在不可撼動的價值觀。針對茅臺而言,品牌的根基就是中國文化,東方之釀,傳承東方文化精髓,因此茅臺的海外推廣應主打文化牌,順應當前市場趨勢,將民族品牌的影響力傳播向世界。
為打造受人尊敬的世界級企業,享譽全球的國酒茅臺,茅臺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茅臺品牌“出海“的戰役,在前不久的2017茅臺外宣工作會上,提出了幾點踏實落地的戰術:
茅臺的海外之路,應當緊跟大國出訪步伐比
緊跟領導人出訪步伐,積極參與到中國企業代表中;參加或者贊助世界重要會議,如G20、達沃斯論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中歐工商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借助國家政策,締結友好城市,比如與世界知名酒都如慕尼黑、波爾多、圣地亞哥等締結友好城市。可以將仁懷從中國酒都打造成世界酒都。
文化,是茅臺出海的標簽,更是茅臺走向世界的東風
現如今,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文化,唐人街、孔子學院、中國村隨處可見,利用中國文化這一強大因素,在海外開展文化活動,如贊助當地華人活動用酒、與文化機構合作等;與流行文化相融合,合理運用電影、游戲、動漫等IP資源,植入強勢文化資源,共享流量;和體育項目合作,借勢奧運會、世界杯等活動的贊助,擴大品牌影響力。
豐富產品形象,進行個性化塑造
在全球范圍內,個性消費的趨勢在逐漸興起,更多元的產品組合才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喜好,除了經典的飛天產品,可基于區域文化特色和消費者喜好,開發個性產品,嘗試打開新的市場。
充分調動一切利益相關者
每一個海外的相關機構,都是中國品牌海外市場推廣的一筆財富。伴隨著華人華僑在世界范圍內的崛起和強大,應想辦法激活這部分人群的商業價值。如果能把德國茅臺協會的模式復制到其他國家,邀請當地華僑作為茅臺協會成員,通過長期的活動維護建立情感關聯,將是一批優質口碑擴散的群體,同時可以為品牌在當地的推廣提供充分的資源。海外的經銷商和合作機構也是一樣,可以為品牌的推廣提供無窮的想象空間的價值。
抓住世界范圍內傳播趨勢
海外公關是一個新命題,要用外國人的思維去維護海外媒體關系。意見領袖圈層同樣是品牌傳播尤其是口碑擴散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應用好,將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互聯網營銷浪潮已經席卷全球,新的傳播陣地,應當更多地傾向互聯網媒體,如Facebook、LinkedIn、YouTube等。
據悉,未來茅臺將繼續深入推行國際化戰略,我們也堅信它也會帶來更多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