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貸可以借錢了,快去看看你能借多少吧!”
春節過后,來自騰訊系金融產品——微粒貸刷屏微信朋友圈。一直以來,金融類的朋友圈廣告鮮少見到,但這并不意味著金融行業就此與朋友圈廣告絕緣,一些新興的銀行已經開始在朋友圈種下“十里桃花” ,瞄準移動社交做足營銷功課。
在互聯網金融浪潮洶涌來襲的環境下,傳統商業銀行如何借勢逆襲?以理財產品為例,銀行要將廣告送達有投資和理財需求的人群,達到精確投放、精準覆蓋,不讓廣告和推廣費打水漂,必須要借勢互聯網,擁抱移動社交廣告,而不能再向從前一樣在線下打轉。今天小聚就來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最近一段時間銀行都在朋友圈中打出了怎樣的廣告手法。
借勢熱點拉升品牌關注度
近年來網絡信貸機構、P2P 貸款平臺等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形形色色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與傳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一起爭搶理財者手里的“錢袋子”,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版圖正在被蠶食。面對此種情況,銀行必須轉型。然而,轉型并不是從線下到線上簡單換個“門臉兒”賣產品,而是運用互聯網思維,融合社交網絡,實現營銷創新。最近,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就用“借勢”思維在南京人的朋友圈刷足了存在感。
恰逢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熱播,劇中的十里桃林讓觀眾印象深刻,在朋友圈引起熱議。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借此契機通過微盟盟聚發布朋友圈廣告,將“十里桃花,不如有你”的“渤盛150號”理財產品廣告傳播到南京地區的“四海八荒”,觸發朋友圈用戶的點贊關注。而詳情頁中植入的“理財預約”鏈接,則引導有投資理財意向的客戶進一步了解,幫助渤海銀行收集目標客戶信息,促成理財產品的銷售轉化。
本地推廣增加網點曝光
事實上,微信“朋友圈本地推廣”推出以來,在諸如餐飲、百貨等線下實體門店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了,但很多人忽視了“本地推廣”對線下網點眾多的傳統商業銀行來說也同樣適用。仍以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為例,事實上,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為此次傳播投放了三條朋友圈廣告,以江寧支行、城南支行、城東支行三行為主要推廣門店發布本地推廣廣告。
其實,線下商業銀行在朋友圈投放時選擇朋友圈廣告,恰恰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相較于線上互聯網金融,線下商業銀行多年深耕線下,擁有廣泛的網點分布,用戶也更放心地將手里的錢投資到銀行。而通過線上本地推廣,不僅能夠增加線下支行的曝光,更能為支行帶來精準的客戶和流量。
洞察用戶訴求重點出擊
看完渤海銀行理財產品推廣的案例,我們來看看銀行的信貸產品又是怎么做的。“南京e貸,e心為你”——這是南京銀行通過微盟盟聚為南京e貸投放的朋友圈廣告。
相比于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十里桃花”,南京銀行的這則廣告看起來則樸實得多,但卻實打實地向用戶傳達了南京e貸的優勢所在:在線申請(不用跑到線下網點就可辦理);人臉識別(高科技能為賬戶安全保駕護航);即時審批(客戶需求能及時得到響應)等等,而這些正是有借貸需求的客戶最關心的話題。南京銀行將這些信息傳遞給用戶,勢必能夠增加用戶對南京銀行以及南京e貸的好感度和認可度。
在廣告詳情頁,南京銀行則重點介紹了南京e貸額度高、隨時貸、輕松還三大優勢,結合高質感的圖片素材展現給用戶。其實作為信貸產品來說,瞄準的都是有貸款需求的人群,這部分人群的訴求主要集中在貸款額度是否能滿足需求、貸款及還款流程是否便利、到款時間是否快速等方面,而南京銀行就很好地洞察了這一關鍵點,利用微信朋友圈廣告的人群標簽功能,精準命中用戶訴求的靶心。
可以看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商業銀行在推廣上已不再局限于線下網點柜臺的單向宣傳或者猶如大海撈針的電話營銷,他們通過微信這個移動社交平臺正在積極擁抱互聯網、擁抱朋友圈。其實,除了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南京銀行,還有眾多線下商業銀行廣告主通過微盟盟聚投放朋友圈廣告,借朋友圈廣告釋放的精準勢能,實現品牌和效果的雙重提升。
對銀行業來說,如何在朋友圈促成一次成功的品牌傳播呢?小聚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生活化突兀的廣告展示只會降低用戶點擊的欲望,而貼近生活的文案素材卻可以獲得用戶的青睞。
引起共鳴生硬的廣告往往讓用戶無感甚至反感,而當廣告引起用戶的共鳴時,打動用戶從而放大廣告效果。
突出關鍵信息點對于傳統商業銀行的投資理財產品,用戶的關注點自然就是收益和風險等話題,在外層文案和圖片中對這些關鍵信息予以突出,能夠讓消費者直觀了解產品。
福利刺激通過禮品刺激,吸引用戶點擊參與,不失為一個促進廣告效果的良方。渤海銀行無錫分行“全民尋寶”送話費就是一個很好的示例。
當然,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影響廣告傳播效果的因素遠不止這些,用戶的精準定位、廣告投放時機等都可能對廣告效果產生影響。但對于銀行廣告主來說,在線下推廣面臨瓶頸、線上流量吃緊的情況下,朋友圈廣告是對流量缺口的很好的補充。而如何利用廣告創意和落地頁的配合,哪種廣告組合對轉化的效果更好,需要專業的團隊提供專業的指導,銀行業擁抱朋友圈廣告,未來還有很大的創新和擴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