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使供應鏈的總體效益最大化,而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之間卻是相互獨立的。只有通過貫穿各環節節點企業的紐帶,實現供應鏈一體化,才能在交易成本降低的同時避免縱向一體化所造成的管理成本過高的弊端,最終實現該目標。
結合當前農產品供應鏈痛點,相信以下幾種模式可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的紐帶:
1)加強信息流+物流的整合
完善供應鏈上的信息平臺,強化倉轉配的大物流與平臺的信息共享,在信息流和物流上雙向流通,實現各環節的品質追溯、時效追溯、物流全程追溯,提高供應鏈總體效率。
2)技術流
考慮到農產品本身特性多樣,部分農產品已進入工廠化生產階段,在供應鏈各環節提高技術保障、標準化操作,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和物流廢棄成本。
3)新零售+新供應鏈
打造以「消費者】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實現訂單生產,減少供應鏈中間環節,降低供應鏈流通成本,提高供應鏈總體效益。
4)供應鏈金融+物流
以貼近末端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或銷售中心為交易核心,抓住生產和銷售兩個環節對資金的依賴,打造資金流、物流全封閉的農產品供應鏈金融,實現各環節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