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信息化”不再是新興詞匯,技術也已經歷了多輪滾爬摸打,正逐漸向產業和行業下沉,因此傳統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數字化轉型”。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瘋狂發展,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瞬息萬變,很多傳統企業不是沒有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而是在轉型的過程中步履維艱。
傳統企業轉型路上的5大誤區
誤區1:數字化轉型是一項技術挑戰
根據2017年《福布斯》數據,所有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中,84%的企業轉型失敗,只有很少一部分轉型成功。對于這樣的高死亡率,一個主要的問題是企業轉型難,一個成熟的傳統企業很難做出改變。
很多企業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一場關乎技術的挑戰,其實不然,數字化轉型是從企業面向未來的戰略開始,技術只是難題的一部分,我們更應該將轉型看成一種愿景。
誤區2:數字化轉型必須采取漸進的方式
很多企業認為數字化轉型必須采取一種漸進的方式。但實際上并不如此,除了對企業進行漸進性的改變之外,更好的方法是重新思考自己的商業模式。
行業專家George Westerman曾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其實就是從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過程,變成蝴蝶后可以讓企業更快的貼近客戶,但很多公司都在考慮怎樣成為一種快跑的毛毛蟲而不是演變成蝴蝶。
誤區3:成功的數字化轉型始于前臺
很多企業認為進行數字化轉型必須從前臺開始,但實際上后臺才是最佳的轉型起點,擁有一個調理有序的后臺辦公環境,企業才能更容易與客戶達成一致。
誤區4:客戶渴望自動化服務
關于客戶到底想要什么樣的服務,業界有很多種說法。但大部分企業的錯覺好像是客戶更喜歡自動化的服務,但其實不是,客戶更想要一種個性化服務而不是自動化。
eMarketer的一項數據顯示,到2021年,零售總額將達到5.68萬億美元,那些利用數字化轉型來個性化客戶體驗的公司將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實際上,客戶只想獲取他們想要的服務,包括他們想要的時間、地址、方式等,他們并不關心該服務是來自于人還是機器人。因此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明確客戶需求是關鍵,而不只是一味追求自動化。
誤區5:自動化威脅就業率
企業自動化的興起導致了兩種趨勢討論:失業和就業。很多人擔心數字勞動力將會取代人工,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
其實,這只是一種偏激的猜想,智能自動化表現更多的是一種“補充”而非“取代”。人工智能自動化的到來重塑了各類工作。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將有7500萬~3.75億的工人(占全球勞動力的3%~14%)需要改變職業類別或提升技能。遠觀之前的工業革命,自動化也將是一種向上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