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級非遺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承載著千百年來的歷史記憶。為了讓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發揚傳承,今年端午節,快手聯合非遺傳承人,推出了“乘風而上”非遺主題端午禮盒。一只金馬派風箏技藝制成的紙鳶風鈴,一方以萬載夏布技藝織來的桌布,再配上兩張折椅、幾枚香粽……在現代化的生活場景下,非遺技藝“乘風而上”,顯現出蓬勃的活力。
為吸引更多用戶關注非遺文化,快手還邀請了眾多達人參與端午禮盒開箱活動,并聯動郭德綱等站內明星,和用戶一起感受端午佳節的文化底蘊,體味傳統技藝的絕妙之美。此外,快手還上線了端午禮盒宣傳片,帶領更多人走進禮盒背后的非遺文化。
繪制著各式花鳥魚蟲的紙面,裹著幾條纖細的竹節,先糊后畫、膀條一根成、拴線用紙捻,北京金馬派風箏非遺傳承人呂鐵智展現著金馬派風箏的三絕技藝,一個精美的紙鳶也躍然指尖。系上風鈴,一只靈動的紙鳶風鈴便成為了夏日清風的傳語者。
交織著傳統手藝和現代時尚美學,紙鳶風鈴乘著風,讓非遺文化的聲音響徹更廣的空間。在快手新市井社區內,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化身“新市井匠人”,以多彩的傳統文化內容,讓更多人聽見來自非遺傳承的呼喚。截至2023年1月,快手已經覆蓋1535項非遺項目,非遺項目覆蓋率達98.6%,快手上的非遺興趣用戶總數也已達到2.06億。
“作為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年輕人去知道它、去了解它,才能夠延續下去。”這份屬于呂鐵智,也屬于眾多新市井匠人的期待,正在快手上實現。
飛揚的風箏是向往自由的詩句,而麻絲細密的夏布則是人們對腳踏實地的頌歌。將紗質細膩、輕薄平整的夏布制成桌布,江西萬載縣夏布非遺傳承人宋志學在中夏端午時節,為人們送上一抹清涼,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手藝的精細與質樸。
起源于東晉的夏布,傳承著獨居東方特色的布藝文化。以苧麻為原料,經過打麻、績紗、漿紗、織布、漂染等五大步驟、幾十道工序,一匹夏布方能制成。在一織一捋中,宋志學把千年前的布藝帶回當代,通過桌布、涼席、杯墊、胸花、圍巾等原創產品讓夏布回歸人們的日常生活。
如今在快手新市井社區內,眾多非遺技藝傳承人借助直播電商的能量,讓非遺文化產品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為非遺傳承注入更強動力。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快手上傳統文化主播已超過15.5萬,平均每天有超過4萬包括非遺在內的傳統文化主播在快手開播。@銀匠雪兒·山呷呷 的苗族銀飾、@泥巴哥(騰哥) 的泥咕咕等非遺產品,已經通過快手銷往全國。
越來越多的非遺文化在快手上找到了新生的土壤,快手也持續發揮平臺價值,為文化的傳承再添能量。在持續探索傳統文化傳播的創意內容形式的同時,快手還推出“新市井匠人扶持計劃”等政策,為優質非遺創作者提供更多曝光和變現機會。數據顯示,2022年快手上手藝創作者獲得的總收入同比增幅達40.6%。
而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快手也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聯動線上直播與線下展演,為非遺技藝搭建舞臺,以創新形式打造國潮文化,吸引更多人關注非遺傳承。據悉,在6月1日至30日「新市井匠人之我家鄉的非遺」活動期間,文旅局長、明星藝人、快手站內創作者為家鄉非遺打Call,通過非遺技藝與當地文化的結合,立體展示全國各地的非遺保護傳承樣貌,帶動各城市文旅產業發展。
快手的商業化營銷平臺磁力引擎也在持續挖掘傳統非遺文化商業化的可能性,2022年快手與河南衛視合作的國潮盛典,讓非遺技藝與傳統文化與商業發生碰撞,傳統內容也爆發出商業新機。
當今,非遺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時代元素的注入,基于站內豐富的文化內容生態,快手將持續探索傳統文化傳播與傳承的創新形式,搭建更廣闊的新市井文化舞臺,讓非遺傳統文化的活力在新時代潮流下精彩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