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原來這就是‘耍牙’,我還是第一次親眼見到,太神奇了!”。“安塞腰鼓太棒了!完全是讓我秒回那年去玩過的黃土高坡……”。“川江號子和那個道情皮影戲我都喜歡,特別有原生態的味道。”
6月3日晚,在重慶解放碑一棟50層的大廈天臺,一場由快手帶來的“手上的非遺”展演在300米高空如約舉行。來自天南海北的非遺傳承人和愛好者們用一個個絕活兒點亮了山城夜空,更激起了大家對非遺傳承的新期待。
多項非遺絕活兒點亮山城夜空
眾所周知,6月10日是第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本次快手將“手上的非遺”展演帶到重慶,正是希望通過這場獨具特色的秀,提前點燃大家對非遺的熱情。
“‘打開快手,給非遺一個更大的舞臺’是我們這場展演的主旨。”本次活動的策展人介紹說,本次活動場地的舞臺,是用快手與國際知名CGI(計算機生成圖像)團隊ILLUSION合作的概念海報落地搭建起的“巨型手機”舞臺。“我們希望為這些快手非遺創作者不僅在網絡上,也在現實生活中準備一個更大的夢想舞臺。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看見中國非遺。”
晚上8點,展演正式開始。
重慶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江號子率先登場。“喲嗬嗬嗬嗬,喲……”當高亢、嘹亮的號子聲響起300米高的云端時,現場觀眾的激情被迅速調動起來。粗大的纖繩被扛上肩頭,沉重但滿滿都是力量感的步伐……將當年船工、纖夫們齊心協力同江水搏擊、與命運抗爭的畫面再現得惟妙惟肖。
“我學川江號子已經七年了,可以說我和團隊的伙伴們每天都在為打磨作品努力。”表演結束后,表演團的95后成員邱澤東介紹說。“大家應該看到了,重現纖夫的極具力量感的每一步就是整個表演的精髓。為了真切地還原,我們光是跟老船工們去學、去模仿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在邱澤東看來,自己和伙伴的努力既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重慶的川江號子,同時也想賦予它更多年輕的色彩和活力,以便讓更多年輕的朋友喜歡上它。
醒獅、腰鼓、皮影戲都來重慶了
在快手上@胖哥醒獅-黃國森絕對算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關注他的“老鐵”已經超過了27萬。表演現場,他自己創辦的“江夏堂醒獅隊”也把廣西醒獅帶到了重慶。
“醒獅開光,如意吉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簡短的點睛儀式后,兩只可愛的小獅子瞬間就活躍了起來。它們一會搖頭晃腦,向觀眾賣萌;一會又爬上爬下,展示著自己的矯健身姿。看得現場觀眾掌聲和叫好聲不斷。
“我教過的孩子里最小的只有6歲。”接受記者采訪時黃國森格外感慨地說,“我是從2016年開始通過快手推廣廣西的醒獅文化,到現在我的粉絲數已經超過了25萬。這樣廣泛的傳播既對我們打造、推廣個人IP是非常有利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來關注廣西醒獅。”
“快看,皮影戲!我終于看到現場版皮影戲……”當魏宗富和助手將道情皮影戲的舞臺搭建好后,現場觀眾的情緒再一次被調動起來。
光影之下,一個個精美絕倫的剪影依次登場,小屏幕上的故事徐徐展開。伴隨著同樣是非遺項目豫劇的大方唱腔,幕布后面的每一個動作仿佛都在講述著光陰留下的故事。
經常刷快手的網友,對魏宗富和道情皮影應該不陌生。這位地道的陜北農民從小就纏著爺爺想要學習皮影,最初都被爺爺以耽誤讀書為由堅決反對。倔強的他干脆輟學,邊放羊邊背戲本、練嗩吶。兩年后,爺爺終于松口,魏宗富也從此走上了皮影演出的道路。這一演就是四十年。
2018年,早已成為道情皮影傳承人的他在女兒的幫助下注冊了快手賬號@魏宗富,道情皮影傳承人,他便踏上了將皮影帶出大山的旅程。過去5年里,魏宗富收獲了20多萬粉絲,生活也因短視頻創作的收入得到了改善。本次來到重慶,魏宗富一語道出了自己一直堅守的原因,“就想讓我們的道情皮影,中國非遺,讓更多的人看見。”
同樣讓人感受到傳統和質樸撲面而來的還有王世虎。在快手上,他的賬號名叫“安塞腰鼓三哥哥”。
作為來自陜西安塞的腰鼓傳人,王世虎和伙伴們帶來的表演,帶觀眾瞬間就穿越到黃土高坡。明快的鼓點聲搭配著腰鼓上紅綢的上下翻飛,讓現場觀眾看得大呼過癮。
王世虎說,祖祖輩輩生活在黃土高坡上的鄉親們農閑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打腰鼓。自己從小就耳濡目染,并且學會之后一打就是二十多年。從小有名氣,直到兩次受邀到天安門演出,王世虎也并沒忘記安塞腰鼓的魂在黃土高坡。成名后他很快就回到安塞,帶領鄉親們在家鄉演出。2016年,他在快手注冊了賬號@安塞腰鼓三哥哥,憑借地道的安塞腰鼓技藝收獲了28.4萬粉絲。讓他很感慨的是,站在快手這座更大的舞臺上,即便身處黃土高坡,安塞腰鼓也能被五湖四海的人看見。
當然,同樣在快手上已經圈粉無數的非遺創作者李藝(18歲)和曹公子(19歲)帶來的國家級非遺“耍牙”絕活兒也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齊聲喝彩。
非遺保護、傳承需要更多共同關注
“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我們一起來關注和努力。這就是我們策劃這次展演的初衷。”本次活動的策劃人表示,“手上的非遺”是快手近年重點打造的內容IP。“手”既指快手社區,也指短視頻時代人們通過手機即可快速獲取非遺內容。
據介紹,本次活動邀請的表演嘉賓均為快手創作者。作為傳統非遺的傳承人與愛好者,他們大多都曾面臨過傳承斷代、生計受阻等問題。因為快手平臺,借助短視頻和直播,他們讓傳統的非遺被更多人看見。今年2月,“手上的非遺”曾在成都夜游錦江成功落地,吸引了數千成都市民現場打卡,十多萬網友觀看直播。
而本次落地重慶,主辦方看重的是這里兼具了年輕、包容、多元的個性和真實溫暖的城市煙火氣。“年輕化,與更廣泛的大眾、尤其是年輕群體連接。這是非遺煥發新活力的必由之路。”該策展人表示,快手也正致力于內容的年輕化、精品化、多元化,以及打造更溫暖的社區文化。“今天表演的很多創作者是剛過18歲的年輕人,但是他們愿意學習和傳承非遺文化和技藝,快手也希望用這樣一個舞臺,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看見中國非遺。”
立足于科技力量和平臺優勢,快手一直以來都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并持續通過生態構建、資源扶持、創作指導、商業變現等方式,對非遺創作者進行全方位賦能。2022年,快手就面向非遺創作者推出長期的“新市井匠人扶持計劃”,為優質非遺創作者提供更多曝光和變現機會。此外,快手直播也針對包括非遺在內的傳統文化賽道,推出了優質內容定向扶持政策。
快手新知與中國文化報聯合發布的非遺長圖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月,快手已經覆蓋1535項非遺項目,非遺項目覆蓋率達98.6%。戰國的剪紙、秦朝的腰鼓、漢朝的泥塑、唐朝的舞獅、明朝的蛋雕……在快手上,各類傳承千百年的非遺文化,開始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傳承發揚。而古老技藝與時代共振迸發出的光彩,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駐足欣賞,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快手上非遺興趣用戶總數已達2.06億。
多元玩法激發全民參與非遺傳承
中華文明亙古綿延,在漫長歲月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也在各地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非遺技藝。非遺背后,藏著許多人的家鄉記憶,因而每個家鄉都有值得傳承的非遺項目,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非遺文化的守護者。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快手藝術就以非遺城市為主線,于2023年6月1日-6月30日推出「新市井匠人之我家鄉的非遺」活動,廣邀文旅局長、明星藝人、站內非遺創作者為家鄉非遺打CALL。通過非遺技藝與當地文化的結合,活動將立體展示全國各地的非遺保護傳承樣貌,有效帶動各城市文旅產業發展。
活動也邀請到了黃渤作為快手非遺推薦官號召大家開啟守護家鄉非遺之旅,而“跟著局長玩非遺”系列直播,則吸引到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文旅局長孔凡波、四川省甘孜州文旅局長劉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州文旅副局長何淼推介家鄉非遺。
目前,「我家鄉的非遺」活動仍在進行,非遺匠人及非遺文化愛好者正源源不斷地上傳短視頻,展示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非遺項目。他們用新理念、新方式、新態度呈現非遺魅力和城市特色,吸引更多人關注傳統文化與自己家鄉。
據介紹,未來,快手也將圍繞非遺文化進行更多積極探索,將與更多非遺創作者一起,以匠人匠心打造新市井文化。不僅向前傳承、也向后發揚,繼續在營造保護非遺文化良好氛圍、擴大非遺傳承人影響力等方面持續行動,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打造更多元溫暖的快手內容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