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對企業的層面上,經銷商玩不過廠家。
不過,在個人對個人的層面上,經銷商老板搞定廠家駐地業務人員還是很輕松的,雖然廠家占據了戰略層面的主動權,但是,在戰術推動層面,有大量的具體事務被經銷商所阻滯。
首先,從客觀角度來說,廠家駐地業務人員在面對經銷商老板時,在年齡、社會地位、個人身份、生意閱歷、個人財富、視野格局,乃至考慮問題全面性等方面,是遠遠落后于經銷商老板的。或者說句最簡單的話,經銷商老板對付廠家業務人員的經驗與數量,要遠遠超過廠家業務人員對付經銷商老板的經驗和數量。整體而言,在廠家業務人員和經銷商老板的交往中,更多是經銷商老板在主導,或是說,在帶節奏。
具體的來說,經銷商老板在對付廠家業務人員方面,最為常見的套路有這些:
1.發揮主場優勢。
這廠家業務人員上門找經銷商,自然是客場作戰,氣勢上要矮一頭。而經銷商老板則利用自身的主場優勢,在環境場景上輕松壓制住廠家業務人員,尤其是這些年經銷商老板翻新的豪華辦公室,面積越來越大,老板桌越來越大,裝修檔次越來越高。一般的廠家基層業務人員進入這等豪華辦公室,氣勢上先自弱了幾分。
2.強調自己的社會資源。
的確,經銷商最大的吃飯本錢就是在當地的社會資源,上三教下九流,從胳膊上戴各種箍的,到胸口上紋滿龍鳳或是咸帶魚的,以及老板嘴巴里隨時冒出來一句:“我有一個朋友~~~”。
也許,在行業里,廠家有地位有排面,跺一腳整個行業都要晃一晃。可在本地這二畝三分地上,經銷商老板打一圈電話還是能搖出來不少人的。你廠家在行業里是牛叉,但是,你廠家的一個業務人員,還要不要在當地混了?
3.迅速抓住廠家的不足。
畢竟沒有完美的廠家,廠家在品牌力、市場投入、產品力、人員配置、價格、整體規劃性等方面,難免有些不足之處。雙方接觸伊始,廠家的短板會迅速被經銷商老板抓住,接下來,往往會充分利用這些短板,不斷的向廠家業務人員強調,你們廠家這里不行,你們廠家那里不行。甚至每次常規拜訪中,經銷商也會先把廠家的各種不足先擺一通,先占據溝通的主動權,同時直接打擊廠家業務人員的底氣,讓廠家業務人員先心虛,不敢給經銷商提條件提要求,并為經銷商逃避自身責任做好鋪墊。
4.竄貨和亂價的問題。
但凡有點名氣的商品,都逃不過市場亂價和竄貨的命運。這本是市場經營中的正常情況,但卻被經銷商抓住不放,作為經銷商無法加大鋪貨,暫時不打款,相關活動無法開展等等問題的原因所在。當然了,有些廠家自身也沒什么腦子,在合作初期就大言不慚的告訴經銷商,廠家能很好的控制亂價和竄貨~~~。
5.廠家的發展規劃。
這個更多要怪廠家自己了,有些廠家只有自身的整體發展規劃,但廠家業務人員沒本事做出在本地市場的經營規劃,面對經銷商時,拿出來的只有銷售計劃,這自然要被經銷商鄙視了。認為你們廠家思路不清楚,方向不明確,沒有整體規劃,只曉得壓貨回款,市場動銷的壓力都在經銷商身上。
當然了,即便廠家業務人員能做出來本地的市場發展規劃,經銷商老板又會強調,我們這個市場很特殊啊,你這個規劃里的很多東西沒法實現啊,除非你們廠家的投入力度要調整。
6.拿點好處,直接擺平。
至此,廠家業務人員直接變成經銷商的馬前卒,這個就不展開說了。
7.經銷商的資源投入。
從工作節奏上來說,廠家業務人員要比經銷商快,廠家希望加大進貨量,要多鋪市,多作推廣,最快的速度把銷售局面打開,也希望經銷商能調動更多的資源來配合廠家。而經銷商一方面會強調自己在當地有多少資源,誰誰誰與自己很熟,但是,在節奏上又很慢,總是強調:
7-1.不著急,市場要慢慢推廣。
7-2.本地市場的內在關系復雜,誰先誰后,我心里有數的。
7-3.你廠家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我們經銷商怎么會有信心放開了做?
7-4.有些事情還不成熟,等條件具備了再說。
7-5.慢慢摸索,邊做邊調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