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老板來說,花高薪請人,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或是高級技術人才,企業發展急缺,當前內部也選拔不出來,時間不等人,只有出高薪在外面挖人了,別說年薪幾十萬上百萬了,甚至數百萬的都有。
這錢,老板花的起,可重金請來的人才就一定能發揮價值嗎?不一定。
一、只挖人,挖不了身后的平臺系統
在正式入職之前,老板看到的這些外部人才的履歷,不論是歷史業績還是個人情況,必定是通體發光的,不然老板也舍不得砸下這么多銀子挖人。可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往往是基于身邊平臺的系統支撐,也就是說,往往不是這個人的能力怎么樣,而是身后的系統厲害,老板只是挖了個人,又挖不走人家身后的平臺系統。當人才脫離原有系統后,個人能力往往迅速下降,要么玩不下去,要么開始務虛。
這種情況尤其體現在民營企業挖外企高管中是最為常見的。
二、對當前中高層員工的沖擊
當前的老員工,薪資待遇方面往往是按部就班了,要想漲工資,至少得要等一年,還得要拿出一堆的證明出來。要想晉升更高一級職務,那難度更大。可老板挖過來的人,年紀比自己小,看起來也不咋地,上來就是高薪高職。你說這老員工心里能平衡嗎?
三、生存環境惡劣
高薪挖過來的人才,老板雖然是高看一眼,但在當前老員工眼里反而是低看一眼,雖然表面上客客氣氣,但實際工作中的配合質量可想而知。
客觀的來說,空降下來的人才,在企業內部沒有群眾基礎,想做點事情還是很難的,尤其是在涉及到資源調動,跨部門協調的時候。
客觀的來說,老板花高薪挖人,根本上是老板自己的眼界和管理能力不到位導致的,為什么要高薪挖人?因為企業急缺啊,那為什么早期沒考慮到呢?為什么早期沒有儲備和培養呢?無論什么樣的商業變化,都不可能是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的,老板早干嘛去了?
要想脫離急用人,高薪挖,活不了,繼續挖的惡性循環,有些事情老板得要想在前面了:
1.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至少是著眼于未來十年的發展,從資源、業務、管理等方面,推算到所需要的人力資源。
2.戰略規劃確定后,要保持每年的修改微調,及時加入新變化的元素,畢竟,市場環境年年都在變,企業家也不是先知,2010年做的規劃,能算到當前的直播帶貨?
3.基于公司未來發展的需求,提前建立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內部培養體系。當然了,這句話誰都會說,真正有建立內部人才培養機制的企業寥寥無幾。
4.實在來不及內部培養,非得要再外部引進的,要考慮清楚幾點情況,諸如其個人能力有多少是取決于身后的平臺系統;外部引進人才與當前團隊之間的融合問題;是指望外部人才來為公司搭建一個新的體系,還是基于公司當前已經搭建的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
5.用人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全職招進來,也許兼職是個效率更高的選擇。
6.前期以外部顧問的形式進行兼職,特別優秀的,還可考慮在公司內部給其設置專屬辦公室,配置專職助理。
7.對一些專業較強的崗位,也不一定非要由某個人才來獨立承擔,而是考慮進行分解,分解成若干小模塊,降低工作難度,然后拆解給若干崗位來承接。
8.涉及到新部門新系統新項目打造的,最好還是由當前的老員工牽頭,外部的人才作為技術顧問。因為老員工在內部溝通、資源調動、跨部門協作等方面更具備優勢,外部人才則發揮技術優勢,雙方各取所長,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