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 2020/04/03 07:58:26 作者:原創 Donald Tang 8185閱讀
實戰 2020/04/03 07:58:26 作者:原創 Donald Tang 8185閱讀
傳統上認為,市場營銷戰略是一個關于選擇目標市場和通過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地點(Place)、促銷(Promotion)以及市場機會選擇等從而成功地進入目標市場的總體規劃。它是一個關于某種產品營銷的全方位的規劃,其中包括目標市場選擇和目標市場分析、市場創造和市場維護的一系列的市場營銷組合。制定市場營銷戰略的第一步是透徹地調查市場并選擇目標顧客群;第二步是創造市場營銷組合,這也是獲得成功的關鍵。
(一)目標市場
目標市場是指那些最可能想買或需要購買某種產品的顧客群。在選擇目標市場時,市場營銷人員應該把他的工作中心從整個大市場范圍縮小到一個更小、更有利于管理的潛在顧客群市場范圍。然后作進一步市場調查以確定目標市場的贏利程度和使本企業獲得成功的程度。
(二)市場營銷組合——戰術營銷的4P
當企業確定了目標市場后,第二步就是設計一個市場營銷組合,它包括四個因素:產品、價格、分銷和促銷。企業可以輕易地控制市場營銷組合中的每一個因素,但是它很難控制其所處的環境。例如,某汽車制造公司可以決定制造哪一種汽車,但是它不能決定污染控制法規的內容和其它競爭對手的行為。由于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市場營銷人員必須結合整個商業環境來考慮營銷組合。
(三)戰略營銷4P
1.戰略營銷第一個P──Probing(探查或研究)
美國市場營銷學家菲律普·科特勒教授將傳統的市場營銷組合理論──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地點(Place)、促銷(Promotion)稱為市場營銷戰術4P;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市場營銷戰術4Ps:如果公司生產出適當的產品,定出適當的價格,利用適當的分銷渠道,輔之以適當的促銷活動,那么,該公司就可以獲得成功。這里有一個問題:你如何確定適當的產品、價格、渠道(地點)和促銷!所以,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又提出了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擇優(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的市場營銷戰略4Ps理論以解決這一問題。
Probing(探查或研究)是一個醫學用語,本意是指醫生對病人進行深入細致的徹底的檢查。在營銷學上,Probing實際上就是市場營銷調研(Marketing Research),其含義是在市場營銷觀念的指導下,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用科學的方法,系統地收集、記錄、整理與分析有關市場營銷的情報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確保營銷活動順利地進行。市場營銷調研是一個老話題,但被提到戰略的高度來研究還是第一次,確實是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的一大創舉。
市場營銷調研是市場營銷的出發點,它開始于企業還沒有生產任何產品之前。“生產什么產品?”“顧客在購買一種產品時,他們的實際需要是什么?想得到什么利益?”“競爭對手是誰以及在競爭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所有這類問題都需要市場營銷調研來解決。“真正的市場營銷人員所采取的第一個步驟,總是要進行市場營銷調研”,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如是說。
市場營銷調研可幫助企業確定產品的潛在需求量,了解市場的大小和性質;可對新舊產品不斷提出改變營銷策略的建議,以適應變動的市場態勢;可對日益復雜的分銷方法和策略提出意見和建議。
總之,通過市場營銷調研,為企業進行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市場提供了基礎和保證;為企業制定產品策略、價格策略、分銷策略和促銷策略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打無準備之仗!營銷者必須重視市場營銷調研。
2.戰略營銷第二個P──Partitioning(分割或細分)
Partitioning(分割或細分)的本意是把某一整體分割成若干部分。在市場營銷學上,Partitioning實際上就是市場細分 ( Market Segmentation),其含義就是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運用系統的方法,把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個消費者群的過程。每一個消費者群就是一個細分市場,亦稱為子市場或亞市場。
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是具有類似需求傾向的消費者構成的群體,因此,分屬不同細分市場的消費者對同一產品的需求有著明顯的差異,而屬于同一細分市場的消費者的需求具有相似性。可見,市場細分運用的是求大同存小異的方法。
市場細分不是對產品進行分類,而是對同種產品需求差異的分類。所以,市場細分的客觀基礎是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購買行為、價值觀念、偏愛程度等引起的對同一產品消費需求的差異性。
市場細分是衡量市場營銷觀念是否真正得到貫徹的標志。
3.戰略營銷第三個P──Prioritizing(擇優)
市場競爭目標的設定、競爭手段的選擇、競爭時機的把握、競爭結果的分析,都需要頭腦的創造性思維。
在市場營銷運作過程中,營銷者也必須首先確定經營的目標,選擇好的目標市場。
Prioritizing(擇優)實際上就是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的選擇,即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企業要進入的那部分市場,或要優先最大限度地滿足的那部分消費者。
選擇目標市場的必要性是由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和企業資源的有限性決定的。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使企業不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企業資源的有限性使企業不能經營所有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求。任何企業只能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和消費者的需求,經營特定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部分需要。
可供企業選擇的目標市場策略有無差異性策略、差異性策略和集中性策略。無差異性策略以整體市場為目標市場,差異性策略以若干細分市場為目標市場,集中性策略只以一個或幾個更小的細分市場為目標市場。這三種策略各有利弊,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資源、產品的性質、競爭對手的情況進行審慎的選擇。
營銷者應牢記“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略,“把好鋼用刀刃上”!
4.戰略營銷第四個P──Positioning(定位)
Positioning(定位)的直接解釋是確定位置。在營銷學上,Positioning實際上就是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其含義是根據競爭者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消費者對產品的重視程度,強有力地塑造出本企業產品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個性或形象,從而使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市場定位并不是你對一件產品本身做些什么,而是你在潛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做些什么。也就是說,你得給產品在潛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確定一個適當的位置,如品質超群、新穎別致、高檔品牌、方便實用等。市場定位實際上是心理效應,它產生的結果是潛在消費者怎樣認識一種產品。可供選擇的市場定位策略有三種:一是專鉆市場空隙的拾遺補缺定位策略;二是針鋒相對的迎頭挑戰定位策略;三是高人一籌的突出特色定位策略。
企業只有在搞好戰略營銷規劃的基礎上,戰略營銷組合的制訂才能順利進行。
大市場營銷理論(Megamarketing Concept):權力(Power,或稱政治:Politics)和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
傳統市場營銷組合理論,把企業可控制的四個市場基本因素: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外界環境,并全面影響消費者。這一經典理論奠定了現代市場營銷學的基礎。
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大市場營銷》一文中介紹:大市場營銷觀念就是企業為了成功地進入特定市場,并在那里從事業務經營,要在策略上協調地使用經濟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關系等手段,以博得外國或地方的各有關方面的合作和支持。
今天,市場保護壁壘隨處可見,要打開這種市場,除市場營銷組合的4P以外,營銷人員還必須加上另外兩個P,權力(Power,或稱政治:Politics)和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這就是被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菲利普·科特勒稱為“大市場營銷”的兩個P。這就是說,企業為了成功地進入特定市場,并在那里從事經營活動,在策略上協調地運用經濟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關系等手段,以博得東道國或地方的各方面的合作與支持,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組織內部市場營銷和外部市場營銷理論──市場營銷11P理論
前面我們已經說明了10個P,再加上“人”──People,就是11P。這個People在營銷學中的意思是理解人,了解人。這就是要做好“以人為本的市場營銷”。這一點對所有的營銷人員都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服務行業的營銷人員更加重要。如果你經營一家賓館、一家航空公司,或一家銀行,你必須擅長管理人──你的下屬,因為是他們與顧客直接打交道。你必須訓練他們學會禮貌待客。對經營賓館來說,優良的服務更是至關重要。你幫助下屬做好工作的問題叫做“內部營銷”(Internal Marketing);滿足顧客需要的問題叫做“外部營銷”(External Marketing)。有時一個公司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營銷的問題:怎樣使全體員工全心全意地為顧客服務,也就是怎樣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真正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顧客真正體會到“上帝”的感受。 文章來源:公眾號/
回望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