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隔壁有只貓?“貓來了”另類“網紅”煉成記
職場
2019/10/09 14:31:55 74064閱讀
職場
2019/10/09 14:31:55 74064閱讀
在繁忙瑣碎的工作生活之余,萌寵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的慰藉。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公開數據顯示,寵物行業仍然是少有的市場規模龐大且維持高速增長的潛力行業。短視頻和直播行業的蓬勃發展,更為寵物相關內容奠定了全面生長的土壤。
萌寵領域的頭部IP“貓來了”近期打造了一個獨特的短視頻賬號——“隔壁有貓”。在眾多記錄萌寵日常生活的垂直賬號中,“隔壁有貓”別出心裁,通過“一只叫大頭的貓觀察辦公室里的人”這一視角,引起了很多愛貓、養貓人的共鳴和關注。
優質的內容和高粘性的粉絲決定了“隔壁有貓”的成長值。目前,“隔壁有貓”抖音粉絲47.6萬,累計獲得280萬贊,相當于每6個點贊用戶中就有一個被“隔壁有貓”圈粉。在以瀑布流形式推薦的抖音平臺上,這一表現頗為亮眼。
“隔壁的這只貓”為何能夠收獲粉絲的關注與喜愛?我們透過“貓來了”團隊的實戰經驗和一線觀察,解析“網紅貓”大頭背后的一二三。
▲“隔壁有貓”抖音賬號
另類都市生活:辦公室的人與隔壁的貓
天下萌貓千千萬,有趣有個性的靈魂卻是萬里挑一?!柏垇砹恕盋EO陳壘認為,搭建賬號的關鍵點是,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設”。好的“人設”能夠放大某種真實的特質,形成鮮活藝術化的獨立形象,讓人不用經過太多思考就能快速認識你。
“隔壁有貓”以一只叫“大頭”的橘貓為主角,通過大頭和它的小伙伴還原貓的日常生活——它‘養’了一群辦公室上班的白領;同時,也通過辦公室的人類視角來挖掘貓主子們的世界。
這一定位既真實,也具備較強的差異性和趣味性。談到這一點,陳壘表示,“我們每天工作的真實環境就是這樣的,一邊是專門為貓生活所建造的貓咖,一邊是辦公室。這些視頻內容就改編自辦公室發生的生活日常?!?br>
在“隔壁有貓”的短視頻中,“貓設”鮮明。大頭蠢萌傲嬌,睥睨眾員工,總是大搖大擺地穿梭在工位之間搞破壞;胖暹羅大鵝,是個死纏爛打、樂于結交朋友的小跟屁蟲……這些獨特的魅力為貓的故事增添上了獵奇、有趣的色彩,能夠激發鏟屎官們源源不斷地主動腦補和追蹤故事的發展。
與此同時,跟一群貓工作、生活在一起,也反映了當下都市生活里大部分人的夢想。貓的傲嬌高冷讓繁雜瑣碎的工作充滿了意外和新奇,而貓的溫暖陪伴則給很多孤獨的心靈以慰藉。因為各種原因,很多人無法養貓,卻能夠通過“隔壁有貓”來滿足生活中的小憧憬。
圍繞這種“有趣、獵奇、治愈”的精準定位和人設,配合專業的短視頻團隊,“隔壁有貓”就有“靈魂了”,漸漸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和互動。
持續輸出優質內容,讓 “貓設”被感知
人設是短視頻的基礎,但它的最終完成卻要靠創作者與用戶的共同努力——整體規劃、優質內容持續輸出、與用戶的深度互動、合適的推廣,使更多用戶能夠真切感知、喜愛這種人設。
“隔壁有貓”這類耕耘萌寵垂直領域的賬號,本身占據了一定的優勢。貓具備萌屬性,在互聯網上具備極強的話題性,能夠為內容的長期輸出奠定基礎。在先天優勢基礎上,團隊也一直在不斷變化內容形式和風格,尋求更佳的表達方式。
好內容需要具備兩個點:一是讓人看得爽,二是激發人分享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隔壁有貓”團隊挖掘“新員工、上班偷玩手機、減壓”等辦公室熱門話題,以貓的視角講述這些有趣的故事;同時,也通過員工的視角看貓界“玩耍”與“混戰”,比如辦公室的大鵝和橘子之間經常上演“貓和老鼠”般的對決游戲,展現每一只貓獨特的個性和萌點。
同時,通過設置好的話題,增強粉絲互動和分享表達欲,如“我從來不欠別人的情”、“我為什么這么招人喜歡,至今天我才找到原因”、“像極了愛情”等,引發用戶的好奇。
最后,了解平臺屬性,最大化抓住平臺的被動流量。“隔壁有貓”團隊會積極參與抖音平臺的挑戰活動,比如#神奇動物大賽#等話題挑戰賽,將作品與美顏、吸精、蠢萌、吃貨等主題相關度及點贊量綜合排序評選,以此獲取更多平臺分發的流量和曝光。同時,在挑戰賽中,也可以看到其他萌寵IP視頻拍攝手法以及創意思路,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長期的運營與創新離不開日常的深耕,“團隊有各種素材群,大家會把網上看到的段子、生活中想到的點子、辦公室真實發生的趣事都攢在一起,定期討論,”貓來了CEO陳壘在談到“人設”的長期創意內容時分享道,“藝術來源于生活,只要真正喜歡和善于觀察貓,創意總會靈光乍現?!?br>

▲“隔壁有貓”參與抖音挑戰賽
作為一個尚年輕、頗具成長性的短視頻賬號,“隔壁有貓”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定位、人設和風格,吸引了一大批高粘性的用戶。站在短視頻風口上,以“貓來了”的IP矩陣為依托,憑借對貓奴群體長期洞察,“隔壁有貓”的價值將會得到不斷的提升和釋放。陳壘強調:“短視頻的形式越來越多,但我相信,無論怎么變化,優質的內容是根本。在這場越來越激烈的短視頻競爭賽道上,我們隨時隨地創造并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