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風潮下的困惑:建設智能工廠如何選擇合作伙伴?
資訊
2019/08/07 08:52:20 1226閱讀
資訊
2019/08/07 08:52:20 1226閱讀
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完成智能工廠建設工作,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幫助企業理清思路,加速進程。那么制造企業該如何選擇智能工廠建設的合作伙伴?
IT管理工作的痛苦之處想必搞過信息化的人都深有體會,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猝不及防之間很多原本熟悉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巨變,新技術、新概念、新潮流時時刻刻在影響著IT的決策。當新事物開始慢慢影響你的工作甚至生活,你將如何選擇呢?逃避?探索?盲從?…… 無論你是否接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材制造、機器學習、工業物聯網……這些黑科技正一步步為中國制造的創新提供源動力,制造業的大變革時代已經來臨了。 ○ 大張旗鼓自動化設備的改造,生產過程始終不“透明”,收效甚微?
○ 投入大量機器人,一個工位或一條產線的效率高了,其他工序卻堆積、停滯不前?
○ 需要的數據很難獲取,大量的數據依舊無法自動從機器、系統中抓取并集成分析?
○ 先進技術五花八門,各種理論鋪天蓋地,什么是適合自身的智能制造?
○ 層層倒逼之下,為了智造而智造,如何可以落到實處,帶來實效?……
在和未來相遇之前,不如搞清楚這些“黑科技”的本質,找到一同戰斗的“伙伴”,正面迎戰。
今天筆者想就很多制造企業關心的智能工廠的話題展開。 通常理解的智能工廠應該具備設備互聯、廣泛應用工業軟件、充分結合精益生產理念、實現柔性自動化、注重環境友好并實現綠色制造以及可以實現實時洞察這六個基本特征。
那么,建設智能工廠需要從基礎設施、智能裝備、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工廠管控等不同的層次展開布局。企業需要完成的建設工作包含方方面面,例如:
● 實現設備與設備互聯(M2M),通過與設備控制系統集成,以及外接傳感器等方式,由SCADA(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實時采集設備的狀態,生產完工的信息、質量信息,并通過應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條碼(一維和二維)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追溯。● 還有,廣泛應用MES(制造執行系統)、APS(先進生產排程)、能源管理、質量管理等工業軟件,實現生產現場的可視化和透明化。
● 再則,結合企業的產品和生產特點,持續提升生產、檢測和工廠物流的自動化程度。● 再就是,從生產排產指令的下達到完工信息的反饋,實現閉環。通過建立生產指揮系統,實時洞察工廠的生產、質量、能耗和設備狀態信息,避免非計劃性停機。● 通過建立工廠的Digital Twin(數字孿生),方便地洞察生產現場的狀態,輔助各級管理人員做出正確決策等等,總而言之,建設智能工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需要持續不斷的建設與創新。 同時,光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完成這些復雜的工作,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幫助企業理清思路,加速進程。那么制造企業該如何選擇智能工廠建設的合作伙伴?筆者認為,關鍵點并不是天花亂墜的概念,也不是五花八門的路線圖,而是企業自身的現狀與需求。這兩個因素決定了企業智能工廠建設的起點。中國制造某些行業自動化水平是較高的,比方說化工行業。那么這些行業的強項是自動化,因此如果在管理基礎和軟件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還是“重硬輕軟”可能就會出現付出達不到預期的情況發生,因此在選擇智能工廠建設切入點以及合作伙伴的時候筆者更建議其傾向于自動化領域公司以外的廠商,取長補短。但是,如果企業自身自動化水平不高,但設備的自動化改造、控制系統集成應用能很大程度上改善企業現有狀況提升效益,那么從設備這一基礎切入,尋找好的自動化領域公司輔助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另外,眾所周知的是工業軟件公司的優勢:工業軟件貫穿從設計、工藝、生產、銷售等核心業務環節,深入企業業務,作為從CAD、ERP等基礎軟件開始接觸信息化的中國制造企業而言,這部分廠商也是制造企業非常青睞的合作者。另一類的合作伙伴也是近年來企業非常熱衷的,那就是從大型制造企業IT部門獨立出來的公司,相同的背景、同樣的經歷、豐富的實務經驗,對于業務的駕輕就熟都是重要的砝碼。
從總體的市場來看,工業軟件領域的廠商的綜合優勢更強,但其他領域的廠商也正在迅速的成長占領智能制造的市場,沒有最好的廠商,只有更適合自己的。就企業而言則還是需要根據需求選擇合作者,“痛”哪里“治”哪里,“缺”什么“補”什么,這樣就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但原則是選擇具有智能制造支撐能力,智能工廠構建實力的公司。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e-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