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 發表時間:2018/8/14 10:30:41??作者:heyunfei??
電商 發表時間:2018/8/14 10:30:41??作者:heyunfei??
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已經越來越趨向于對“超級會員”的爭奪。
從行業趨勢來看,電商平臺付費會員模式正愈發流行,付費會員制將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電商大升級。亞馬遜Prime會員、阿里88VIP、京東Plus會員、蘇寧SUPPER,各大主流電商平臺均在推廣付費會員業務。從集團戰略層面,阿里巴巴甚至把會員業務定位為集團“一號工程”。
多年來,“免費模式”一直被奉為互聯網行業的圭臬,如今,這種模式正面臨著被修正的時刻。之前的電商競爭是初級競爭,野蠻增長、水大魚大。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網民數量快速增長時期的紅利,已經不再有。接下來的玩兒法,就是如何把盡可能多的普通用戶,轉化為連接更為緊密的“會員”。正所謂,得會員者得天下,會員體系和會員經濟,已是互聯網企業繞不開的營收必修課。
那么,各大電商平臺到底是如何布局會員業務?能拉動多少營收增速?會員體系還能如何創造更大的生態增量?
電商平臺打響付費會員爭奪戰 誰能拔得頭籌?
>>亞馬遜:全球線上會員經濟“頭號玩家”
提到電商會員經濟,大多數人第一反應能聯想到亞馬遜Prime會員。早在2005年,亞馬遜就推出了付費會員業務,如今已成為亞馬遜的“現象級”產品,驅動亞馬遜營收源源不斷地增長。
13年間,Amazon Prime會員服務在不斷增加新權益,比如有專屬折扣,還有無限量的音樂影視、無限量照片存儲空間、超過一百萬本的 Kindle 免費電子書借閱,還組織了 Prime Day 促銷日,不過,亞馬遜最吸引用戶的權益,還是包郵服務。
作為美國版的“雙十一”,Prime Day在7月中旬掀起了全美購物熱潮。7月18日,亞馬遜宣布,Prime會員在今年的促銷日購買了超過1億件商品。
雖然Amazon Prime會員價一直在漲價,從最初的79美元/年,上調到了現今的119 美元/年,不過,依然阻擋不了用戶們的熱情,這也側面說明了會員制的成功。在7月16日,Prime Day的首日,新增會員數量就創下歷史之最。據悉,今年早些時候亞馬遜的Prime會員數量首次超過1億人。
>>阿里巴巴:從功能會員到生態會員
相對而言,阿里巴巴的付費會員業務有點“姍姍來遲”。去年,阿里推出88會員,把每年8月8日定為全體剁手黨的“法定狂歡節”——“88會員節”。今年8月8日,阿里宣布88會員升級為88VIP。
根據阿里介紹,“88VIP”全新會員計劃,是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涉及人群最多、權益覆蓋最廣的一次會員升級,幾乎涵蓋了阿里旗下所有核心服務,不僅可享疊加雙11折扣的全年“折上折”,還聯合了天貓上15萬個品牌當中的88個提供一系列復合權益;更自動升級為包括優酷、餓了么、蝦米、淘票票在內的年卡會員。
“88VIP”是縱橫阿里新零售生態的“一卡通”,區別于傳統會員體系,“88VIP”從功能會員升級到生態會員,從線上或線下的單一體驗,升級到跨時空跨場景的全方位體驗。
>>京東Plus會員:突破企業邊界提供更多會員權益
京東Plus會員也一直在漲價,進行高價值用戶的篩選。據悉,京東 PLUS 會籍價格,鉆石會員售價為148元/年,金牌用戶為168元/年、銀牌用戶為188元/年、新注冊用戶則為299元/年。
從權益角度,京東Plus會員擁有購物返10倍京豆、每月優惠券、運費券禮包、服飾9折、會員價商品、專屬客服、免費上門退換貨、專屬購物節、電子書暢讀、愛奇藝VIP會員等眾多特權福利。
與阿里的自建生態不同,京東選擇突破企業邊界,去提供更多會員權益。除了今年4月推出的“跨界”享受愛奇藝VIP視頻及娛樂服務,去年10月,京東PLUS會員和沃爾瑪山姆會員曾聯合開啟雙會籍權益。
為什么會員經濟 引得電商平臺“群雄逐鹿”?
>>時機成熟,消費升級大勢正當時
比起亞馬遜,中國電商平臺在“付費會員模式”上的探索,足足晚了10年以上,這與大環境息息相關。在中國商超零售行業,“付費會員模式”不如美國流行,因為“付費會員”更適合購物需求強勁同時注重服務和品質的中產家庭。
此前,美國投行派杰(Piper Jaffray)曾調查,美國75%中產家庭購買Amazon Prime會員服務,遠超38%的平均水平。
今天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中國中產群體大幅增加,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新中產們,對價格變得沒那么敏感,而且他們越來越習慣付費買服務。正是因為此,電商平臺抓住這一契機推付費會員。
>>電商增長紅利日漸衰退,電商平臺開始挖掘存量用戶
眾所周知,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用戶紅利已經消失,電商行業也不例外。在2016年云棲大會上,馬云甚至提出“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
根據艾瑞數據,從2017年開始,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增速降到20%以下,增速會越來越低,形勢嚴峻。
對于已經擁有巨大用戶量的電商巨頭而言,用戶的增長變得不再容易。阿里巴巴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零售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5.52億,環比增幅為7%;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為3.018億,環比增幅為3%。
>>付費會員業務,吸引能花更多錢的消費者,提高用戶忠誠度,深挖用戶價值
整體而言,相比于普通用戶,付費會員無論在營收貢獻、成本控制方面,還是在品牌認可、口碑傳播方面,都比普通用戶更具價值。
在2005年最初推行Prime會員時,貝索斯也遭受了很多質疑,當時有人給亞馬遜算了一筆賬,假設快遞公司的單筆訂單成本是8美元,那么亞馬遜一年的運輸成本就會達到160美元,遠高于當時79美元的會員費,因此會讓亞馬遜很難達到盈虧平衡。
而后來的事實證明,Prime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外界認為是史上最劃算的一筆交易。加入Prime的亞馬遜用戶在亞馬遜上的平均消費額翻了一倍,這也讓亞馬遜在2005年接下去的幾年中快速甩開了競爭對手eBay。
研究機構Statista發現,亞馬遜Prime會員每年平均花費1300美元,而非Prime會員每年消費700美元。46%的亞馬遜Prime會員,每周至少在網上購物一次,相比之下,只有13%的非Prime會員每周購物。
關于亞馬遜會員業務,《華盛頓郵報》的首席數字官拉文德蘭曾這樣評價,“其實幾十美元并不重要,收費的目的是想改變人們的心理定式,以便它們不再選擇其他地方消費。”
說起高價值會員,就離不開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是指公司80%的利潤來自20%的客戶,其余20%的利潤來自80%的客戶。電商“付費會員”,正是高價值會員,愿意為了更高品質的體驗付出溢價,注重生活品質和自我實現。
>>一張通用的會員卡,鏈接和撬動整個生態圈
付費會員體系的打造,牢牢抓住了這批高品質、高忠誠度用戶后,電商平臺能夠基于生態,實現業務的交叉推廣。
Prime會員讓亞馬遜的飛輪效應,在全球各地發揮出最大的效能。亞馬遜不僅僅為Prime會員提供電商相關的服務,也借此在電子書、影音數字娛樂領域、物流、售后服務等得到前所有未有的發展。一定程度上,Prime會員服務正在成為驅動亞馬遜“飛輪效應”的加速器。
2018年2月,亞馬遜曾在線下推出了項新政策,Prime會員可享全食超市兩小時免費送貨。當亞馬遜有新的業務和產品上線時,這些亞馬遜的“忠實會員”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第一批嘗鮮者和宣傳者,幫助新產品跳過創新擴散中的那“危險一躍”。
當一個用戶因為認可平臺服務成為會員后,就更容易接受平臺加載的新業務。同樣,從阿里的新零售戰略來看,會員是新零售得以成立的重要一環,對于打通新零售各大產品線起著關鍵作用。
會員業務牢牢黏住了用戶,阿里可以面向這部分優質用戶,開展有的放矢的營銷活動,形成正循環。未來理想的狀態就是:阿里體系的會員不僅每天在上面點外賣,在淘寶天貓購物,也在上下班的路上聽蝦米,在優酷看視頻,每一天都生活在新零售的生態當中。
寫在最后
付費會員經濟的趨勢,已經非常明朗。人是最大的場景,也是最大的財富。抓住了互聯網高價值用戶,電商平臺的下一步,把人的價值最大化挖掘,抓住產業升級和生態融合的機會點,形成生態的完整閉環。
文章來源:媒介360 微信公眾號imedia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