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零售的選址秘訣是?
重點布局社區、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和高校
經過分析,未來無人零售將重點布局社區、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和高校。
1.布局社區:重點滿足社區家庭生活每日必需和日常必需消費需求。
2.布局辦公場所:重點滿足辦公場所便利消費需求和即時性消費需求。
3.布局公共場所:重點滿足公共場所即時性消費需求。
4.布局高校:重點滿足高校集中消費和便利消費需求。
重點發展尋租模式:砍掉店員、不交房租
經過研究,未來無人零售能夠成功及大規模復制的秘訣是:重點發展尋租模式,砍掉店員,不交房租。
1.砍掉店員
一個無人店省去3個店員,算上五險一金一個月人力成本可以節省1萬—2萬元。
2.不交房租:以傭抵租
為什么無人店可以不用交房租?因為無人店的經營模式,可以像是每個小區里都有的飲水機和快遞柜,重點發展尋租模式,直接讓小區運營者“加盟”自己的生意——小區物業或保安公司出錢出地,無人店品牌運營商負責無人店運營,最后兩者分賬。
無人店和飲水機、快遞柜差不多,一般很少會受到業主的質疑,物業公司也可以做一個純收錢的甩手掌柜。對于物業公司來說,這是白來的錢,不賺白不賺。而區域性的物業公司,往往在同一個地區會有多個樓盤或一個樓盤的多期小區,談下一個物業公司,就相當于拿下一個片區,可以統一規劃布點和配送。
另外,無人店品牌運營商與物業公司簽約后,大多數小區只會引進一個無人店品牌,一旦被A品牌占領,就不會再和B品牌合作。為了能簽下更多的小區,實施蜂窩式密集布點排他戰略,無人店品牌運營商甚至可以打出“0門檻0加盟費”概念—只要加盟者在小區里(或公共場所)有地方放無人店,那就不用出一分錢,只需要簽個字就可以坐等收錢了,而一旦簽下來,就相當于將那塊原本小區里(或公共場所)誰都不能動的公攤空間商業化了,創造了商業價值。
如何看待無人零售的效率?
傳統零售視角:注重同業橫向比較邏輯
傳統零售企業判斷無人零售效率的慣性邏輯是:同業橫向比較法。
以無人便利店為例,其算法及過程大致如下:
步驟一、同業橫向數據比較
1.投入比較:
傳統夫妻店:50000/50=1000元/平方米;
內資便利店:150000/80=1875元/平方米;
外資便利店:400000/80=5000元/平方米;
無人便利店:200000/20=10000元/平方米。
2.產出比較:
傳統夫妻店:2000/50=40元/天/平方米;
內資便利店:5000/80=62.5元/天/平方米;
外資便利店:8000/80=100元/天/平方米;
無人便利店:1500/20=75元/天/平方米。
步驟二、根據比較結果得出結論
根據以上比較結果得出結論:
無人便利店每平方米的投入更高,但坪效對比傳統便利店并沒有優勢。
步驟三、根據得出的結論做出判斷
根據以上得出的結論做出判斷:
無人便利店只是噱頭,效率、成本和體驗都不具備競爭優勢,無人便利店模式還跑不通,因此更傾向和更推崇無人自動售貨機。
這是傳統零售企業判斷無人零售效率的慣性邏輯,而且持有此觀點的大有人在。歸根結底傳統零售企業人看到的是線性趨勢,爭取的也是線性增長。
新零售視角:注重事物迭代進化邏輯
新零售互聯網企業看到的更多是指數趨勢,其對無人零售前期的效率和必要的投入從來不設KPI,他們博取的是未來指數式的增長,做的是未來的生意。
新零售互聯網企業們非常堅信一點:任何市場都是先入為主的,短期投入可能比較高,但長期來看智能化和智慧化的無人零售一定是趨勢。
新零售互聯網企業具有以下三種重要和顯著的思維方式,并以此來看待和推動無人零售的效率迭代升級。
1.科技思維—突破難度最大
這個世界上,能徹底創造新事物的就是深科技,隨著信息的深化,基礎科技的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萌芽。從虛擬現實到納米醫療,從高速列車到人工智能。深科技的變革不是 1 到 n 的變革,而是 0 到 1 的變革。
科技突破難度最大,創業者需要長期的積累,面對全球的競爭和資本極大的投入,但高風險高回報。
2.故事思維—紅利最大
故事是性價比極高的經營利器,人類的大腦天生容易記住故事。故事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為故事總是能使人聯想起畫面,故事思維就是一種場景化、具象化思考的能力,講故事就是要讓產品跟用戶發生化學反應。
3.設計思維—重要性最高
設計,是跟心智對話的藝術。未來,用戶是否對你有感覺比用戶是否知道你更重要。所以,我們的主戰場會轉入到心智占領。這個時候,設計就變得很重要了。
綜上所述,西方世界長期沒有人口增長,卻連續經濟增長了過百年,他們已經用實踐證明: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是“創新”,而不是“人口增長”。傳統零售沉迷于獲取人口紅利,其實讓我們誤入歧途。人口紅利時代的終結,恰恰是中國經濟找回創造力的催化劑。一個時代的結束,必然會帶來寒冬,但這意味著下一個春天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