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Costco和亞馬遜這兩家企業,在付費會員方面做的非常成功。而許多企業也在偷偷學習它們,但這不是學著收取會員費就可以了,而是要明白背后的邏輯。其實,它們本質上就是在經營會員,而不是經營商品。
一、草莽的會員時代
在線下百貨風頭正盛的年代,拿著一張VIP銀卡或金卡去百貨商城去消費似乎倍兒有面子,那時候女神的錢包里,塞滿了各家商場、服裝店、鞋店、美容店等各式各樣的會員卡,似乎要遠遠多過銀行卡。
但隨后幾年在互聯網免費模式降維攻擊下,線下哀鴻遍野,消費者直接把門店當試衣間,更別提多少人有興趣辦會員卡了?;ヂ摼W重新教育了消費者,別玩虛的,省錢省時,才是硬道理。所以各家都拼命融資、燒錢、補貼,雖然簡單粗暴、但確實效果好,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但這兩年,互聯網公司風口一轉——開始玩付費會員模式了。這應該受亞馬遜Prime付費會員的成功所啟發,畢竟亞馬遜作為世界電商領域創新的典范,他的一舉一動備受國內關注和跟進。根據其2017年財報,會員費收入為97.21億美元,全年訂單量超過50億件,Prime會員的平均消費額為2486美元是普通會員的4.5倍,成績斐然。
有了成功的先例,國內的電商紛紛跟進,一時付費會員大爆發,京東推出了PLUS付費會員,蘇寧推出了SUPER付費會員,網易考拉推出了考拉黑卡,新零售下的新生物種們:超級物種、每日生鮮、都推出了自己不同價位、服務政策的付費會員服務。
回到付費會員本身,美國叫訂閱模式(subscription model)。其實這個概念一點也不新鮮,我們很早就習慣了按期訂閱報紙,雜志,有線電視、移動話費等這些流媒體服務。某種程度上這些媒介信息流,無法擁有,或者說是無擁有價值,按時訂閱是最適宜的模式。
后來零售業把這個模式引入進來,特別是在高頻的個人消費品類應用較多,例如:紅酒、咖啡、甚至雪茄。相比較傳統銷售模式,訂閱模式對于培養顧客忠誠度,獲得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是個更好的選擇。
二、Costco和亞馬遜的燈塔效應
上述的零售訂閱模式,本質上還是沒有逃脫賣貨的范疇,真正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是,Costco好市多和亞馬遜,目前Costco付費會員和亞馬遜的Prime會員是全球最為成功的兩大付費會員體系,并且對行業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和推動作用。亞馬遜推出AWS云計算服務、電子書閱讀器Kindle、Amazon Go無人商店、智能音響Echo,激發了國內一波又一波的創業和投資浪潮。
付費會員作為一個商業模式創新,屬于典型的藍海戰略。
我們先看下Costco,它的銷售額在全球零商中是Top5,目前分析Costco的文章已經很多了,但兼顧到不同的讀者群體,我還是簡要描述下:Costco類似于我們在國內能見到的山姆會員店,只有花錢辦一張60美元的會員卡(最低級)才能入場消費。根據其2017年財報,商品收入大概是1260億美元,營運利潤41.1億美元,交稅13.3億美元,會員費收入28.5億美元,企業最后總利潤26.8億美元。
企業稅后利潤等同于會員費,也就是說Costco只掙了會員費,沒從零售中掙到錢。所以Costco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在經營會員,而不是在經營商品。
對Costco來說,它的目標人群是美國中產階層——橄欖社會階層的腰部人群,他們通常有良好的收入,愿意為品質買單,但負有較高的稅負和養娃養房的壓力,有省錢的需求,有限的時間,更希望用來享受生活和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無意義的消耗。
Costco相比較于他的競爭對手如沃爾瑪,聚焦在中產人群的痛點,砍掉了大量無用的SKU,精選爆品商品,降低時間選擇成本,在顧客最在意的價格和服務上,主動將銷售商品的純利潤壓縮至幾乎為0,僅維持運營成本,售后服務上做到了退換貨不設期限,無后顧之憂。
所以,Costco實際經營的是服務,它突破了我們傳統的零售靠賣商品賺錢的認知,商品變成了經營的媒介,Costco通過商品和建立顧客關系。
現在我們來看下亞馬遜,眾所周知,亞馬遜作為一家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理論上全球只要有網絡觸及的地方,它都可以銷售商品。
但對電商來說,物流是用戶體驗致命的硬傷,在美國,由于高昂的人工費用,亞馬遜超過25美元以上免運費,并且要一周才能送達,但亞馬遜自己的物流2天就可以送達。
亞馬遜通過對Prime會員收取99美元會員費,對他的用戶群體重新做了一個分割。即對那些在意時間成本,而愿意付費的高價值用戶,提供全年無限制金額的2天送達配送服務。并持續不斷的打磨和優化這項服務,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包含音樂、電子書、云存儲、視頻等大量數字內容的超級服務。
Costco、Amazon參與的零售業競爭環境下的叢林法則:
Costco、Amazon參與的零售業競爭環境,在商品經營層上架構了一層會員服務層,將企業的經營業態提升到一個更高緯的環境下,聚焦于會員服務,從而避開了激烈的藍海競爭。
三、付費會員模式成功三原則
通過對Costco和亞馬遜的付費會員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原則。
1經營會員而非經營商品
這是該模式的基石,非常重要,通常以創始人的非凡遠景作為驅動力,才能持續走下去。
我們借用喬布斯的一段講話,其深刻的導出了其中的奧妙。
“然而你內心深處的真正動機是產品,不是利潤。蘋果公司以前的CEO斯考利就把優先次序完全搞顛倒了,他把賺錢變成蘋果公司的唯一目的。看起來二者似乎只有微妙的差別,然而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有事情都將變得完全不同:你雇傭什么樣人,誰將獲得提拔,開會時討論什么,等等,都變得完全不同。”
Costco的CEO西格爾,也曾親口對貝佐斯說:“我的策略經常體現在,每做一件事情都應該傳遞公司的核心價值。人們之所以選擇我們這個古怪的地方消費,就是因為我們可以給客戶帶來價值。我們一直在向客戶傳遞這種價值。”
就付費會員模式而言,其經營的本質是服務用戶,當一個公司從上到下所有的體系,在這個指導下運轉時,才可能取得成功,然而這需要相當的商業洞察和克制。
Costco的經典熱狗套餐,克制住了賺錢的沖動,25年以來從未漲價,一直保持在1.5美金,使得人們對他的信任一如起初。
亞馬遜在剛推出Prime會員時,經過一算賬,高昂的物流成本,將會虧得一踏糊涂,但貝佐斯還是力排眾議,一意孤行,在經歷過連續幾年的虧損后,才取得今天的成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海底撈經營的也不是火鍋,它本身是一家服務公司,以這個為經營核心,將權限下放給服務員,讓他們有權給顧客免單,送菜,或給客戶贈品,而不是首先考慮成本或掙錢,從而使得“海底撈,你學不會”。
2 10倍于持卡成本的價值體驗
只有做到了10倍于會員費的價值體驗,用戶才可能毫不遲疑的為會員資格買單。
對于Costco的顧客來說,花60美元辦一張會員卡,帶來的是如下收益。
· 超低價:任何商品的毛利潤率最高不得超過14%,超過14%的商品要報董事會批準,事實上Costco的實際毛利率只有7%。
· 超省時:這個時代,時間成為了最寶貴的資產。Costco的活躍SKU只有4000左右,只是是沃爾瑪的1/10。這樣降低了顧客的選擇成本,也降低了Costco的經營成本。
· 超省心:彪悍的售后服務,退貨沒有時間限制。人們一度在刷屏社交網絡刷屏,有人空酒瓶拿回來退貨因為“這酒喝了我頭疼”,還有人把用了10多年的 Sony 錄音機拿回來退了!
我們做一個簡化的公式,以顧客最為感知的價格作為主要參數,由于好市多全場低價,不存在限制,所以可以理解為無限次交易數:
用戶價值=(無限次交易數×交易價×交易價差)?持卡成本
亞馬遜推出的Prime會員,對于哪些經常在亞馬遜購物消費的人群來說,79美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沒有人想要付運費,沒有人眼巴巴等一個禮拜才收收到包裹,而亞馬遜給出的是無?限?次?的?兩?日?內?送?達。
亞馬遜Prime會員用戶價值可以簡化為以下:用戶價值=(無限次交易數×運費)?持卡成本
最重要的是,公式里面的無限次交易數,越趨向于它,價值越大,持卡成本也就越趨向于零了。所以從這個我們也可以解釋,付費模式下用戶為什么存在報復性購買行為。
3迭代升級的利益刺激
在心理認知上有一個常態效應,即不正常的事情,經常發生你就認為他是正常的了。低價,很快顧客會習以為常,會變成常態的東西。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我家旁邊有一個潮州牛丸餐廳,爽口彈牙的的牛肉丸,份量十足的鮮切牛肉,多份的新鮮蔬菜,一大壺酸梅汁,而這一切,兩人餐只要98元,在深圳這樣一個城市,是一個非常驚喜的價格。即便如此,開了兩年后,從當初的客人滿座,到最終落魄倒閉。因為從驚喜變為常態,人們慢慢都失去新鮮感了。
而要打破常態效應,讓會員續訂服務,亞馬遜和Coscto各自有絕招。
亞馬遜則是利用自己技術和內容的優勢,不斷的推出各種免費的數字服務,如:
· 免費的Video視頻服務,視頻隨便看。
· 免費的電子書服務,電子書隨便看。
· 免費的Prime Music ,上百萬的歌曲免費聽。
· 免費的Prime Photos,無限量的照片隨便存儲...
并且這些服務還在不斷的迭代和優化。
而Costco最關鍵的是叫做珍寶商品的行動,不定期的售賣奢侈品:
· 包括10萬克拉的鉆石。
· 折扣奢飾品:LV,Burberry,Prada等的名牌包。
· 并且價格相當劃算,例如一個新秀麗的大行李箱,國內要賣大概9000人民幣,而Costco只要150美元,合人民幣900元。
憑著珍寶商品的持續推出,不斷給會員制造驚喜,Costco的會員的續訂率達到了90%
四、付費會員模式實施3策略
在《教父》中,當老教父維托·柯里昂自信滿滿的說到“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時,鑒于他手里握有的終極籌碼,我們就知道這個事情100%要成功。
在遵從付費會員模式成功三原則的前提下,必須做到有效的實施手段,才能保證100%的成功,我把它們歸結為以下3點。
1給出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
以亞馬遜中國來說,其Prime會員1年288元,其目標用戶顯然是喜歡海外掃貨的海淘族,大把的海淘族去日亞,美亞去淘貨,但海淘的運費及關稅非常讓人肉疼。
鑒于很多人對海購族的認知為零,我稍微做下鋪墊。以一個價值¥ 92.25元,美亞的一個Green Toys潛水艇為例。配送費用: 54.29;進口關稅: 17.44;訂單總計: 163.98??梢钥聪?,配送費+關稅幾乎趕上商品的價格了。
那么亞馬遜中國Prime會員的是如何營銷的,海-淘-全-年-無-限-次-免-郵,顯然給到了海淘族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我們可以用心理認知學上的確定性效應,來解釋它——人們普遍在生活中需要確定性,即使付出很高的成本。堅定的拒絕不確定性,哪怕它有再高的概率。
亞馬遜中國Prime會員的全年無限次免郵,給了會員一個非常明確的心理暗示——只要你買,亞馬遜100%給你免郵。
2設計一個無法抗拒的策略
打動用戶之后,下一步關鍵是讓用戶付費,但付費轉化還是存在一定阻力的。畢竟很多用戶一想到給孩子買奶粉,交房租,給車加油還是有些小猶豫的。亞馬遜設計了2個策略來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第一是免費體驗,自動轉換,第二個是化整為零,按月付費。
我們看下免費體驗,自動轉換是怎么做的。
(1)申請免費30天試用。
(2)綁定一張銀行卡。
(3)確定免費試用。
這里的聲明條款是關鍵,估計大多數人不會認真閱讀的。
(4)試用到期后自動從卡里扣取年費。
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策略,即在試用前要綁定一張銀行卡,如果用戶在試用到期前忘記取消免費試用,就會自動扣款,轉為付費會員。
化整為零,按月付費:美亞年費是99美元,改為月付只需要10.99美元,其實按一年整體算下來,月份成本是高于年付成本的。但對于購買頻次不高的人群,還是多了一個選擇項。
3制造一個口碑相傳的手段
Costco的手段是會員在購物時,可以額外帶一個人,這樣就有機會吸引到新用戶到店去購物,一旦體驗到好市多的好處,新用戶很可能就直接轉化為好市多的會員了。
亞馬遜的手段是共享賬戶,也就是你的Prime會員可以給你的朋友、家人共享。通過添加被邀請人亞馬遜賬號,可以讓被邀請人享有同樣的Prime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