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特別愛錢的人...
職場
發(fā)表時間:2017/12/11??
職場
發(fā)表時間:2017/12/11??
錢不是不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事。如果你看不見平臺、圈子、機會和成長空間,滿腦子想的只有每個月銀行進賬的錢,不淘汰你,淘汰誰?
對金錢的執(zhí)念,正在毀掉我們這一代人的遠見。
1.
先澄清一點,我對錢絕對沒有偏見,相反我是個特別愛錢的人。但我知道,人這一輩子,光有錢不夠。
生活里,經(jīng)常能遇到這樣一種人,喜歡抱怨生活苦、日子難,無論你怎么勸他想開點,出去走走,享受享受生活,她三個字就把你噎得說不出話:我沒錢。
一說起誰誰誰,今天又出國玩了一趟,明天又玩起琴棋書畫,她的第一反應永遠是:人家有錢啊。在他們的觀念里,一件事兒值不值得取決于能不能賺到錢。
前兩天,和一個老同學聊天,他說起自己的生活,一臉沮喪。剛畢業(yè)那兩年,他換了七八份工作,沒有一件做的長,后來把房子賣了,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做什么賠什么。
我問他,到底想干什么。
他回答:“什么賺錢,就想干什么。”
真讓人哭笑不得,這個世界上,除了騙子,誰敢拍著胸脯跟你說,這事兒一定能賺錢。
大部分人無非是看見了一小部分人賺到了錢,才恍然大悟,原來干什么都能賺錢。
親戚朋友里,很多人知道我在寫作,而且花了很多心思在這件事上。他們經(jīng)常來問我,覺得這行怎么樣。
過去,我經(jīng)常會說挺有意思的,和文字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容易,也挺有成就感的。可后來我發(fā)現(xiàn),常常是我噼里啪啦說了一通,他們最想知道的事情只有一個:賺錢嗎?
這個問題我真回答不了,有賺到錢的,也有沒賺到錢的。但賺了錢的,當初沒幾個堅信自己能賺錢的。無非是沒來由地喜歡一件事,又沒來由地總想把它做好。于是,做著做著就越來越好了。
總想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造價值,是這個時代的通病。我把這種心態(tài)叫做功利心。學知識的時候,人們問,它能變現(xiàn)嗎?交朋友的時候,人們問,他們有用嗎?
我沒法跟他們解釋,這個世界上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都是沒用的。
都說物質幸福的時代已經(jīng)過了,可人們對金錢還是那么執(zhí)著,和別人比吃穿住行,開什么車,在哪里買的房,去什么地方消費,去哪里旅行,卻不知道,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不是金錢,而是不被金錢束縛的心態(tài)。
對金錢的執(zhí)念正在毀掉我們這一代人的心態(tài)。
2.
當然,除了遠見和心態(tài),更可怕的是,在金錢的魔力下,人們連審美都沒了。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有閑階級論》,看完心情沉重。
凡勃倫在書中提到一個觀點,讓我覺得很可怕。他說,一件物品要想激發(fā)人的美感,不僅要美,還要很貴。因為當人們發(fā)現(xiàn)無法成功說服別人自己買了一件很美的東西時,只好用貴來證明自己的品味和地位。
所以,歐洲貴族們使用的器皿是由金屬本身的價格決定的,鋁貴,那鋁就好看。銀貴,那銀就好看。
再聯(lián)想到Prada售價185美元的曲別針,巴黎世家2145美元的紙袋,香奈兒5000塊錢的拖鞋,其實貧窮限制的不是人們的想象力,而是審美能力。
曾經(jīng)看過一個故事,紐約中央公園經(jīng)常出現(xiàn)街頭藝術家,販賣自己所謂的藝術品,其中有個老者,擺了個地攤賣涂鴉,每幅作品60美元。
一整個上午,都沒人光顧他。直到下午三點半,才做成了第一筆買賣,一位女士討價還價,花60美元買了兩幅。
這一天,他一共賣出8幅畫,賺了420美金,而那些買畫的人還不知道,他們占了多大的便宜。
這個賣畫的老人正是著名的涂鴉藝術家班克斯,曾經(jīng)入選過《時代》雜志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他的畫每一幅都超過3萬美元,最高價還拍出過110萬美元。
可同樣的畫,放在街頭,瞬間就變得廉價。
班克斯又一次用他的行為藝術深深地諷刺了世界一把。對金錢的執(zhí)念正在摧毀我們的審美。
3.
我們這一代人,剛剛脫貧,還沒致富,所以整天不是擔心窮回去,就是害怕自己富不了,再加上各種洗腦,有錢能使鬼推磨、貧賤夫妻百事哀,好像一個人的命途多舛、妻離子散都和錢有關。
可如果錢真那么萬能,那有錢人應該像活在天堂里一樣,還有什么理由,今天玩?zhèn)€抑郁,明天鬧個焦慮。
人經(jīng)常犯傻,沒錢的時候想得到,有錢的時候怕失去,以為有錢就能掌控一切,沒想到奮斗半生,金錢還是在背后默默冷笑。
三毛說過,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但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系。
其實,錢不壞,但很多時候,它沒用。
一旦認清這一點,就不會太執(zhí)著。不執(zhí)著就有了自由,一旦人有了自由,就能灑脫。穿得起幾千塊的大衣,也不嫌棄幾十塊錢的T恤衫。吃得下牛排,也不嫌棄路邊攤。坐得起豪車,也能擠地鐵。
更重要的是,哪怕你只能符合每句的后半段,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