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領(lǐng)導(dǎo)關(guān)系、同事關(guān)系、朋友關(guān)系,都需要自己首先活成一個正能量的人。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所接觸的人中,必然會有與自己合得來或合不來兩種類型的人。對個人而言,可以選擇融合或不融合。但對企業(yè)管理人員來說,就絕不能不合則棄。與上司、同事相處,如果自己不能積極主動地改變不合的狀態(tài),工作就不可能順利進行。那么,我們的管理人員如何應(yīng)對合不來的下屬呢?
記得曾經(jīng)在一次活動交流中,我們有遇到一位某銀行分行經(jīng)理,他向我們表述了自己當時的困惑:
我相信任何管理人員都有過類似我目前的狀態(tài),那就是:部門中有幾個無法合得來的下屬。
我經(jīng)常如此自問自答:“我為什么老是覺得他很不順眼?與我格格不入?……我是個部門領(lǐng)導(dǎo),絕不能帶有色眼鏡看下屬,更不能偏袒任何人。”
我也經(jīng)常設(shè)法與這些人接近,盡量做到“一視同仁”的地步。
但是,事實告訴我,他們雖然表面上裝得平靜無事,工作上也相當賣力,我們之間卻似乎有一條看不見的鴻溝,相處之中仍然令人覺得“很尷尬”……。
任何人都有“投緣”、“意氣相投”的對象,也有與此完全相反的對象。
管理人員對某個下屬有了“合不來”、“格格不入”的感覺時,對方一定對你也有類似的感覺,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那么,如何把化解這份“尷尬”?作為管理人員,一般說來,年齡都比下屬大,在主觀意識上,應(yīng)該有所意識地主動去和這種下屬接近,我們就需要重新調(diào)整心態(tài)和思維,特別注重下列的一些改善要點:
一、改變觀念
世上絕不可能人人都與你“投緣”,你也必須與不投緣、合不來的人共事、打交道。
因此,對不合的下屬,你必須改變觀念:
例如:“我好像與他合不來,但是,就為了這個緣故,我才有了與這種人打交道的修煉機會,在處人處事的經(jīng)驗來說,這不是極珍貴的機會嗎?”
如此把觀念做一百八十度的扭轉(zhuǎn),你對這個下屬就不復(fù)再有任何“偏見”,也等于沖破了你自己的“殼”,向另一種可能性挑戰(zhàn),意義之大,自非尋常。
二、剖析對方
通常,與我們合不來的人,他的短處映在我們眼中會顯得特別醒目。這是人性的弱點,除非你有克制的能力,否則誰也免不了。
那么,你對合不來的下屬,要需要養(yǎng)成“多看他的長處”這種習慣。坦率地承認他的長處,致力于不看他的短處。
最重要的是從他的身上找出與你共同的地方,如此一來,你對他就更有一份“親切感”,對拉近雙方的距離有莫大的好處。
三、積極接近
以雙方共通的部分為“接觸點”,拿它做為共同的話題,與他交談。
例如:“聽說,你很喜歡莫扎特的作品,真巧,我也是莫扎特迷呢。最近,市面上出現(xiàn)一套莫扎特作品集,你知道這個消息嗎?……”
四、活用下屬長處
任何人若被置于可以發(fā)揮自己長處的狀況下,都會情不自禁地奮發(fā)努力。
在“如魚得水”的情況下,下屬整個人都會變得開朗,能力也得以大展,人際關(guān)系也會變好。
除此之外,下屬對管理者有如此“識人之明”更會懷抱“感激之心”,因而圖以工作成績回報。對下屬個人也好,部門也好,這都是好現(xiàn)象。
五、想通彼此的關(guān)系
人與人的交往,可以深到肝膽相照,也可以淺到“只認識而不打招呼”,其間的狀態(tài)真是不一而足。
與你合不來的下屬,你能努力接近到什么程度,難免有個“最后的界限”。只要你確實盡了心力,縱然效果有限,也不必心懷“尷尬”的煩惱。
小結(jié)
每個人都需要一份正能量,就如復(fù)旦女神陳果教授的演講所述,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識別,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會相互欣賞,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成為知己好友。
不管是領(lǐng)導(dǎo)關(guān)系、同事關(guān)系、朋友關(guān)系,都需要自己首先活成一個正能量的人,有自信、有包容、有理解、有熱情、有感恩,無時不刻散發(fā)著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用自己的能量去溫暖不同等能量時,一定會起到影響和改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