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停地給別人貼標簽,其實你自己的身上也被貼滿了標簽,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當人們談起對某人某事的看法時,絕少能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偏見。
在職場中,無論是上級、下級,亦或同級,對彼此之間的看法不一而同,從而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猜測、質疑,乃至偏見。
我們對職場中的一些說法并不陌生,例如:
小李適合做一些執行性的基層工作,不要讓他思考太多;
老劉這個人不愿意帶新人;
我們那個總監,很強勢,千萬不要跟他犟;
我下面有個主管,干了十多年了,沒什么動力,求安逸;
......
這樣的說法很多,也許是真實的情況,也許變成了貼標簽,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偏見。
我們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來談談偏見是如何產生的。
人際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彼此之間的知覺,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是難以全面地評估一個人或者看待問題,從而容易對別人產生錯誤的歸因判斷,是不良職場人際關系的重要起因。因此,我們管理好自己的知覺,對避免偏見,營造良好的職場氛圍,非常重要。
用三個著名的管理效應來解釋偏見的產生,其實也是避免偏見發生要注意的方面。
1、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可以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我們把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次見面時彼此所形成的印象,稱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獲得的主要是從對方的表情、姿態、身材、儀表、年齡、服裝等方面的印象,這種印象往往成為人們認識的起點。但往往由于對方與自己采取了不同的風格,或者某方面是自己不認同的,就產生正面或負面的認識,偏見就萌芽了。
例如,有一次給一群民營企業家講授戰略目標分解的課程,學員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的創始人或者高管,年紀偏大一些。發現有一個很年輕的男學員坐在最后一組,頭發染了幾種顏色,也沒有著正裝,牛仔褲上還有幾個洞,這讓人很疑惑他是什么學員?這是不是一個富二代被老爸老媽逼來的?這種人能聽得懂、能認真聽嗎?還好,在形成對他的偏見之前,我們有了課堂作為緩沖,我發現這個學員一直很認真,練習也很積極,的確是個富二代,但已經開始接手家族生意了。穿著打扮,差點讓我形成了偏見。
因此,請記住,第一面的判斷僅僅是知覺,并不能進行完整的判斷,請將知覺保留在心里,不要著急下結論。
2、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以點概面”或者“以偏概全”。是指在觀察某個人的時候,由于他的某個特點比較突出,讓觀察者忽略了其他的優缺點,只是從這一點出發,做出對他進行整體的判斷,類似月亮表面的暈輪,看不清實質。俗話里說的 “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由于暈輪效應帶來的偏見。
美國心理學家Asch用實驗證明了暈輪效應,他首先給被試者看一張列有5種品質的表格(聰明、靈巧、勤奮、堅定、熱情),然后要求被試者想象出一個具有這5種品質的人。被試者普遍把具有這5種品質的人想象為一個理想的友善的人。接著阿虛把表格中的熱情換為冷酷,再要求被試者根據這5種品質(聰明、勤奮、堅定、冷酷、靈巧),想象出一個合適的人。結果發現,被試者普遍推翻了原來的形象,而產生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形象。這表明,熱情和冷酷這兩種品質起著暈輪作用,影響了對一個人的總體印象。
暈輪效應的產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缺少足夠的信息就做出總體判斷,或者是由于受到某種情感的支配而忽略了其它因素。
暈輪效應在管理中非常常見,例如某個下屬對上級總是熱情地打招呼,上級往往會認為這個下屬是忠誠的、聽命令的。反而有些下屬內斂一些,即使工作做得再好,也被上級認為積極性不夠。
之前見過一個領導者,他曾經很重視的一個員工居然辭職了,于是翻看這個員工的檔案,發現是XX省的人,XX大學畢業的,從此以后,這家公司再也不招聘XX省和XX大學畢業的員工了。這就是一種情感失衡導致的知覺偏見,典型的暈輪效應。
容易產生暈輪效應的人,最容易被傷害,因為某一個點而產生喜歡或者憎惡,經過一些事情之后看清楚了,自己也受傷了。
3、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最后給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對人具有強烈的影響。例如,快到季度末了、快到年底了,有些員工變得積極起來,沒有受過訓練的管理者極容易忘掉他過去的表現,而認為這個員工是積極的,這就是近因效應。為了避免這種效應的發生,要做好日常的記錄、績效檔案以及關鍵事件的記錄,從而能夠較為完整地判斷員工的狀態。
總的來說,由于各種效應的存在,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發生或多或少的偏見,但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隨時糾偏。太過于自我的管理者,往往更容易受到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和近因效應的影響。因為太過于相信自己的經驗,所以覺得自己的第一眼總是很準,往往容易失去發現人才、培養好苗子的機會。
當下的職場中,年齡跨度變得更大,人的個性和習慣都比十年前更多地被釋放出來,如何尊重別人的特點,客觀地評判職場中一個人的狀態,是領導力非常重要的表現之一。如果總是抱著自己的眼光和評判標準來看待別人,你就會活在自己的偏見里。
所以,建議朋友們進行一項小小的修煉,當你不自覺給身邊的某個人貼上標簽的時候,反問一下自己,他(她)真的是這樣嗎?我的評判準確嗎?理由是什么?是否充分?一個不斷能調試自己的固有眼光,不斷接受與自己并不符合的文化、方式方法的挑戰的人,一個能更系統而周全地做出判斷的人,更適合做當今的管理者。
如果你不停地給別人貼標簽,其實你自己的身上也被貼滿了標簽,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如果我們的管理活動中,少一些偏見,多一些包容,你的領導力則會與日俱增。
文章來源:胡言非語(微信公眾號hutalking)
下一篇:職場人都要經歷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