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明確的是接受一個新的工作,談薪水只是求職的一個環節而已,而薪酬談判的核心就是明確自己的期待和市場情況。
很多職場人跳槽后,本來興高采烈上班,結果入職后發現其他同崗位同事工資比自己高,瞬間跌入谷底。要是發現自己同事工資比自己低,就開始我心飛翔。
對于你值多少錢這件事情,是市場能給到的價格,你對市場的了解,加之你的談判技巧等多方面因素決定。說到底,就是你期望工資的滿足程度+你對市場價格的了解程度兩個因素決定。
如何知道市場價格呢?
我過去工作就是薪酬架構設計,每年都會參加行業薪酬調研,所以比較了解各行各業的市場情況,也會比較清楚企業設計薪酬價格的底層邏輯——工作本身讓我實現了薪酬方面的信息對稱。
對于一般的職場人,要了解市場價格,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積累同行業人脈,認識和結交同行,或者親戚,朋友,學姐學長,老師等人脈資源;
鏈接行業薪酬專家,比如同行業HR和行業資深獵頭;
利用搜索渠道,比如智聯招聘,知乎等等…
完全可以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薪酬調研的小機構,平時注意積累和搜集市場數據。通過以上渠道你可以大體了解市場薪酬范圍,然后設定好自己的底線價格,市場價格,理想價格。
通常來說,底線價格 ≤ 市場價格 ≤ 理想價格。
比如,根據你了解市場某職位薪酬范圍是10000-11000左右,那么你應該報多少合適呢?在給企業方報價的時候,先自己回答一個問題,低于多少我不會接受?
低于10000你去嗎?去。
低于9000你去嗎?去 ——這就是你的大致底線價格。
低于8000你去嗎?不去,不去,不去。
那么,在談判環節報12000-13000就是比較明智的價格,也就是高于市場價格的你的理想工資,而你的底線價格大體是9000-10000。
最重要的是通過面試來試探市場對你的反饋,總結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在市場上值多少錢。
薪酬談判是否有策略?
有。
很多人的跳槽的時候都不清楚市場的情況,正好有獵頭或朋友介紹1-2個機會,就挖空心思想談個理想的offer。
這種想法是比較幼稚的,因為你并不了解市場對你的反饋,報價也是瞎報,高低也不清楚。
策略之一,通過面試積累經驗,檢驗自己在市場上的價格。
成熟的職場人,在一個崗位工作一年半到兩年上就應該主動到市場上看看機會,檢驗下自己目前的工作內容、能力和經驗在市場上是否有價值,市場的真實反應如何?
同時可以嘗試報理想價格,看市場給到自己的真實反饋。當然,我的經驗都是在機會眾多的一線城市。小城市機會也不會特別多,圈子小,嘗試太多,容易壞了名聲。
我們通過面試,可以積累面試經驗,增加自信,了解市場價格。總之,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
策略之二,跳槽之前設定好合理的找工作時間,盡量手里有offer去談offer。
很多人跳槽的時候都是在本公司做不下去了,可能是跟領導鬧翻了,或者把客戶得罪了,或者和同事撕逼了,還有的人是常年不升職加薪,太委屈了,狠下心找工作。
這樣的心態去找工作,可以接受的時間長度都很短,忍不住就裸辭,從談判心態上來說,基本上給錢就走。
從跳槽時機的角度來說,最好在職業上升期或者在公司風光一時的時候離開,這時候你在市場上會獲得最高的溢價。
另外,可以給自己設定合理的跳槽時間,比如用6個月左右的時間找到合適的機會,先找幾家公司練練手,不要一開始就投自己的理想企業,練手差不多了再投。
如果在練手的過程中拿到幾個offer,可以先hold住,拿著offer和理想雇主談offer。
練手的好處是可以在理想雇主面試環節表現出最佳狀態。通常獵頭和企業都會在面試環節問你手頭是否有其他offer,希望了解你的求職進程。如果候選人說,我手里已經有幾個offer,自然有底氣,這就是談判的重要籌碼。
注意說自己有offer的措辭,可以說,坦白講,我目前有兩個offer,但都不是特別滿意,我更希望能到××公司工作...... 因為......我希望....
我曾經負責公司審批升職加薪等流程,現實情況是很多優秀人才被獵頭挖之后,拿著offer提辭職,因為是人才嘛,領導和企業自然會count offer來挽回,那么就順利在企業內部實現升職加薪。
這樣的人才通常都是在企業的核心崗位的高價值人才,而那些高替代性的普通員工,你的去留真的沒有人在意。因為市場檢驗了你,給出了標價,企業惜才,你有價值,或者領導正好需要你,就會給到你想要的。
策略之三, 先發制人,高開低走,附加協議。
市場上的中高端職位,獵頭和企業方對候選人的薪酬都是open的,所謂open,就是根據候選人目前的package(整體薪酬包),根據市場情況,對其能力進行評估,給予一定的合理漲幅。
1、先發制人:
在面試的最后環節,企業方會拋出關鍵問題——你期望的工資是多少?我建議“先發制人”,在了解了市場價格的前提下,所以當然是我們先報出理想價格。
我們先報,主動權就在我們。況且我們心里知道企業價格和我們能接受的底線。比如,底線9000, 市場價格10000, 理想價格12000。那么,當企業問你的期望工資的時候,你就直接說12000。你有80%的可能拿到11000的offer。而候選人通常會犯的致命錯誤是在報價的那一刻突然慫了。
自降身價,比如明明心里想好了理想價格是12000,面試官問出問題的那一刻,嘴就不聽使喚的報出10000。企業經過第二輪談判開出9000的價格,直接擊穿到你的底線價格,好吧,那就接受吧。這樣的場面和談判過程——非常常見。
2、高開低走:
所謂“高開低走”,也是給企業一點斡旋的空間,當然也有一些情況,基于你報出的價格在企業的薪酬架構里屬于低價位,企業也不會和你討價還價,直接給你offer。
市場上大部分情況是企業會和候選人進行談判,也就一輪到兩輪。你提出一個報價,企業說OK,或者說稍微調整下期望。僅此而已。
3、附加協議
如果你的期望就是12000,企業談判中說只能給你11000,你可以嘗試談判和企業協商,是否可以在合同中寫出,在半年內11000,如果勝任工作,過了某時間或完成某項目將工資調整到12000。
這就是附加協議的例子,你可以根據求職中的實際情況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