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企業高管論壇上,巴里韋米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查普曼對著臺下一千多名企業的CEO說:“目前全世界的健康危機,責任就在你們!”
話說得有點過,但職場健康問題確實緊迫。斯坦福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杰弗瑞·菲佛也在疾呼,看似高大上的現代辦公環境暗藏殺機:看不見的裝修污染、超長的工作時間、工作家庭沖突的心理影響……這一切都在無形中損耗員工健康。美國的醫療保健費用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和循環系統疾病。這種疾病與暴飲暴食、運動不足、濫用藥物、酗酒、心理壓力高度相關,而工作場所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看到996工作制爭議的持續引爆,你就知道中國的現狀也好不到哪兒去。更有媒體在渲染什么“90后被工作壓力逼迫得不愿意談戀愛了”之類的話題,似乎都在提醒我們,回不到過去田園牧歌的生存方式了。
既然回不去了,那就朝前看吧!科技有一個本事就是,在把事情變得矛盾重重的同時,始終帶著新的解決方案。在不遠的將來,物聯網技術或將徹底改造辦公場所。如果我們不得不工作,那就讓它變得更加愉悅吧。
1工作移動化
首先,物聯網普及之后,越來越多的人未必要去固定的地方上班,移動工作將更成為主流。有研究預計,到2025年多達1萬億種不同類型的設備將連接成網,全球37%的勞動力將成為移動工作者,在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這一數字會更高。移動辦公意味著通勤時間的減少、辦公室污染帶來的危害也相應降低了。
2可穿戴技術
可穿戴技術是另一個好消息。根據《工作場所生產力狀況報告》,五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可穿戴設備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他們愿意嘗試。對千禧一代來說尤其如此,66%的“00后”接受可穿戴設備沒有任何心理障礙。通過智能的穿戴設備可以輕松掌握員工的脫水狀態、體姿、體溫等指標,通過“久坐提醒”等方式,讓員工定期運動伸展,避免諸如深靜脈血栓等疾病。如果你超重或高血壓,可能每天還會收到服用藥物或步行20分鐘的提醒。在一些高風險行業,穿戴設備會有更大幫助,比如智能蓋帽可防止卡車司機在方向盤上睡著。
不想把設備穿在身上?那就植入身體。去年底, YY創始人李學凌發了個朋友圈,說自己在體內植入了芯片,他說這是里程碑的一天,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身體里植入芯片,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自己。其實,現在西方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為員工植入芯片了,當然不是強制性的。擁有芯片的員工可以便捷地通過門禁,支付午餐費用、使用復印機……
3實時物聯
物聯網還可以讓工作環境更切合你的需要。開窗還是關窗,空調冷一點還是熱一點,保持絕對安靜還是放一點音樂……這些都是辦公室里產生爭執的原因。智能系統可以搜集員工每個人的偏好,用算法設定一個能夠讓大家都滿意的參數值。你甚至可以在未來的辦公室里吃到現采現摘的綠色食品。某些植物可以在沒有土壤的情況下生長,物聯網系統能夠監測生長狀況、澆水周期、自動補充水分和酸堿。這些植物吸收空氣中的污染物,向空氣中排放健康的負離子和氧氣,一舉兩得。
當然,提升工作效率才是最要緊的。如今遠程開會可以用視頻會議工具,但總覺差點事兒。有了“視頻協作機器人”就不一樣了。設想這樣的場景:你是一家公司高管,要去視察全球的各個生產基地,過去你自己飛過去現場查看,才能角角落落都走到。今后你只需點擊軟件,喚醒在遠程的“機器人”,然后點擊地圖上你想去看的地方,機器人就可以代替你在那里移動,傳回你想要的畫面,還可以與當地的主管員工交談呢。
說了這么多,對于職場健康問題,你迫切要做的關鍵一步就是:現在放下手機,從椅子上站起來活動一下。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Haier_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