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像可口可樂、杜蕾斯這樣的品牌,大家都很樂意和它們互動,反而到了地產品牌和樓盤項目上,大家就不樂意和它們互動了呢?
我們可以來簡單聊聊這其中的原因。
地產營銷,為什么沒人樂意和你互動?
(一)大家可以想想平常高頻消費的飲料、食品、服裝……既然是高頻消費、經常購買,接觸的機會本來就多,互動起來也有天然的優勢。
要是互動環節設置得很簡單、很有趣,參與的人自然就多。如果價格不貴的話,還可以馬上互動、馬上購買。而房子呢,別說30歲之前只消費一次,可能一輩子也就是消費個1-3次,接觸機會這么少,自然很難互動。
(二)整個地產產品的主力消費者年齡都偏大,而互動營銷玩得比較好的,例如可口可樂、杜蕾斯還有各種手機APP,主力消費群體都是85后、90后。
地產互動營銷的困局是:買得起房的人不樂意、沒時間和你互動,而有時間又樂意和你互動的人,又不買房。
(三)消費者都實在得很,不好玩的不會理、不有趣的不會轉。別說是地產互動了,就算是各種大品牌的互動營銷,做得不好的,一樣沒人理睬。
因為所有的廣告本身就是沒人愿意看的東西,你還不做得有趣、好玩,誰理你呀。
尤其是線上的互動,你的對手可不只是其他競品做的互動活動和廣告,而是所有占據消費者注意力和時間的各種網絡段子、大號文章、美劇韓劇日劇、綜藝節目、明星八卦……
(四)和幾塊錢的飲料不同,嘗一下不好喝沒關系,反正也就幾塊錢。但房子就不同了,試錯成本太高,首付都得幾十萬,喝半輩子飲料也喝不到幾十萬。
所以,你可能會因為一些品牌的互動營銷、明星廣告而去嘗試它的新產品,而不太可能會因為一個互動活動或廣告而去買一套房子。對于要住大半輩子的房子來說,互動營銷和廣告做得再好,都不如房子品質和價格來得實在。
(五)地產產品和日常消費品不同,日常消費品都是批量化、標準化生產出來的,你在上海買的可樂和在北京、深圳買的同一品牌的可樂,在質量、口味上都是一樣。
而地產產品卻不是這樣,你可能很信賴某一個地產品牌,但是你在深圳買的這個品牌的房子,和你在南昌買的這個品牌的房子,在產品質量、物業服務上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每一個地產品牌旗下都有N多種不同的產品系列,即便是同一個產品系,在不同區域不同城市都會誕生出完全不同的樓盤。
房地產,因“地”的不同,而“房”也自然不同。那么,消費者該如何去參與地產品牌和樓盤項目的互動呢?
有的時候,當一個地產品牌在努力通過全國型的互動營銷戰役來提升整體品牌的知名度和好感度的時候,冷不丁地在某個城市爆出的產品質量問題,就很有可能毀了這場精心策劃的互動戰役。
(六)日常的高頻消費品,如果產品不被淘汰的話,可以賣上幾十年甚至一百年。而地產樓盤則不同,視樓盤體量大小,銷售周期通常都在1-3年之間,個別的超級大盤銷售周期會更長一些。
如果只是賣個1、2年,但產品線又比較豐富,推售過程里要在不同產品之間轉換,便談不上有長期、持續的針對某一類消費者的互動,所以也很難在大眾傳播領域當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和很高的認知。
(七)很多開發商的營銷企劃人員都面臨著推廣周期短、銷售任務重等壓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什么方式見效快就用什么方式。
而互動營銷這個手段,在高頻消費品上拉銷量有時是挺見效的,但在賣房子這種低頻、大宗的消費品上,往往就沒那么給力了。
所以從效果來說,不少開發商是不太愿意做互動營銷的,尤其是花大錢去做。有時候做也只是為了趕個潮流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博個曝光度、刷下存在感而已。
(八)這個是很多開發商不愿意做互動營銷的真正原因,因為營銷推廣費用總是有限的,得花在真正的刀刃上。
而開發商通常所認為的刀刃,就是那些只有富裕階層才會經常接觸到的媒體,比如說高檔商圈的停車場廣告、航空雜志等。
(九)除了專業技能上的短板,還有一點導致了地產互動營銷很難做得好玩——試想一個背負著十多億、幾十億銷售任務的人,你能指望他會做出或者接受既輕松又好玩的東西嗎?
一切跟賣房無關、不能傳播產品賣點的互動和廣告,大概率都會被PASS。
上述原因,只是我個人對于地產互動營銷的一些主觀和片面的思考。寫這篇文章也不是為了唱衰地產互動營銷。
忘了是誰說過的雞湯:學習失敗比學習成功更為重要,因為成功的方法各有不同,而失敗的原因卻大體相同。
在互動營銷推廣領域,大家都見過不少或真或假的成功案例,但他人的成功無法照搬、復制,而且所謂的成功案例也不可全信。只有清楚了他人失敗的原因,才可以讓自己少掉陷阱、少走彎路。
既然已經了解了消費者為什么不樂意和地產品牌、樓盤互動,那么你心里對于如何做出有趣、有效的地產互動營銷大概也有了一二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