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二月初二春將始,生態營銷龍抬頭。昨日,樂視《生態營銷白皮書》正式首發,瞬間引爆營銷圈輿論。今天我們來聽聽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丁俊杰是如何解讀生態營銷,把脈營銷發展趨勢。
“生態”這個詞本身既定義了事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也蘊含了健康、和諧、平衡、自然、原生等內涵,而當“生態”進入到營銷界,進入到市場以后,意味著這個詞已經超越了本來的含義,不僅讓“生態”拓展了邊界,也讓“營銷”找到了新的支點。
如何理解生態營銷?生態營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跨界,更不是生態這個概念的轉場,生態營銷首先是整合營銷的升級。如果說,整合營銷解決的是在媒體渠道多元化和消費群體多樣化時代,多種傳播聲音的統一化、多種媒體的協同運作、多種信息的統一輸出的營銷整合,那么,生態營銷則強調的是各種傳播元素、各種媒介的入口、各種營銷渠道的整合及各種信息的和諧共生,這是生態營銷的首要含義。整合營銷更強調的傳播渠道的整合,而生態營銷,則是將用戶、平臺、入口、渠道、內容等等都變成了營銷協同的資源,讓整合營銷的資源更多,模式更多元,創意的想象空間更大。[NextPage]
生態是一個鏈條式的存在方式,生態營銷強化了時間概念與空間概念的統合。從空間來看,一個大自然生態中,大樹有大樹的偉岸,小草有小草的秀美,水邊的生態和山頂的生態不同,營銷要考慮不同空間的場景和適配性;而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各不同,營銷就要考慮時間的概念;用時間賦予空間的含義,將空間賦予時間的概念,營銷可選擇到達消費者的路徑就多元了,生態營銷就是不同的時間、空間和元素的整合。同時,生態營銷也強調了營銷過程當中的各種元素的內在的依存關系和外在的借力關系,內外的這種依存與借力,時間、空間和元素的協同和整合,讓營銷更有效,更高效。
生態營銷是營銷的扁平化體系的一種構建,讓營銷不再是金字塔式的傳播,而是演變為更加扁平化的傳播。生態營銷不再分大渠道和小渠道、主渠道和輔渠道的關系,強調的是各種渠道各司其職,在生態營銷的范疇之內,大小各有其位,強弱各有其能,強弱相互幫襯,相互協同,這是對產業鏈上各成員關系的一種重新構造,也是對于不同產業之間合作的創新模式,它從營銷的角度,豐富了產業的長度、增加了產業的厚度,拓展了產業的寬度。
最后,生態營銷是系統論、整體論在營銷領域的應用和落地。過去,我們對市場的理解,更多是去強調它的獨特性和分割性,而生態營銷更強調的是關聯性,例如,東部市場和西部市場,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市場,彼此不應該是單純的分割,更要尋找其中的聯系;不同品牌的定位之間,不同品牌的用戶之間,也不再是相互獨立的關系,而是可以尋找到共同的價值點,這進一步讓生態營銷可以幫助更多的品牌借助跨界的用戶聯營、渠道共享等模式來為營銷助力。
今天是一個營銷概念泛濫、甚至過剩的時代,因此,生態營銷這樣一個新概念的橫空出世,既為營銷增添了新的意義,也發掘出了新的場景,豐富了現有的營銷理論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