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了“迎接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融合”的演講。汽車產業正在把ICT技術定位為新的主導性汽車技術。徐直軍由此認為“隨著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出兩個行業本身”。
面對這一輪歷史性產業變革,華為明確了自己的戰略選擇,“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徐直軍指出“華為致力于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第一次來參加汽車行業的關鍵技術論壇。ICT行業和汽車行業越來越要走到一起了。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迎接汽車產業和ICT產業的融合”。
我這兩天參觀車展后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國產汽車在外部造型上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已經明顯感覺到這臺車可以買。華為做手機也曾經有過這個階段,把品牌遮掉時大家都覺得可以買。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中國的汽車走到今天,在保證基本的質量和安全方面已經非常不錯了,這也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汽車業正在發生變化,我們都在談論智能網聯汽車,我更喜歡多加兩個字,叫“智能網聯電動汽車”。這一轉變是中國汽車產業騰飛的機會。
有些人說,是彎道超車的機會,我這個人一直不喜歡講彎道超車,彎道很難超車,尤其我們的駕駛水平很差。我一直講變道超車,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對于中國汽車業來講就是變道超車的機會。
有人說是ICT產業進入了汽車產業,也有人說是汽車產業進入了ICT產業,華為公司身處ICT行業30多年,正在跟100多年歷史的汽車產業融合到一起,這也是我今天演講的關鍵。汽車業的前輩們,奮戰在汽車界的各界朋友們,融合到一起意味著,未來我們會經常見面了。
一直以來,華為所從事的ICT產業和汽車產業被認為是相對獨立的、差別巨大的兩個產業。我們研究發現,130多年以來,我們這兩個行業事實上一直在為同一個目標而奮斗,那就是“自由”。這里的自由不是講政治層面的自由。
ICT行業致力于實現人類社會溝通的自由。從1876年貝爾發明第一部電話到今年5G元年。人類的溝通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有線到無線,從話音到數據,從窄帶到寬帶,還在繼續變化,未來6G、7G 還會有8G。
汽車行業實現了人類社會出行的自由。從1885年卡爾奔馳發明第一輛可生產的汽車,到今天有10多億輛車每天奔馳在地球上。人類的出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今天,網聯化、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以及今天聽到的輕量化,成為汽車行業新的發展趨勢。ICT技術對于汽車行業越來越重要。從技術角度看,汽車行業正在進入ICT行業。這意味著,我們兩個行業不僅致力于“自由”這同一個目標,還將共享和發展同樣的使能技術。
因為這些新的趨勢,麥肯錫認為20年內中國的交通面貌將會煥然一新。有幾個數據,到2040年有55%的乘客里程將來自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汽車,這對傳統汽車不是個好消息。到2025年中國有20%的新售車將是電動汽車。
大家很清楚,中國的高速公路已經建了26萬6千個充電站,比歐洲和美國加起來還要多43%。去年上半年全球78.3萬輛電動汽車中51%的買家是中國買家,去年中國共銷售了120多萬電動汽車,中國已經是世界上領先的電動汽車市場。
麥肯錫認為,隨著汽車行業轉向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中國很有可能將占據主導的地位,但是方式大不相同。
面對傳統汽車走向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在傳統的汽車行業,特別是領先的汽車伙伴那里,大家都講到了一個詞“顛覆”。大家都說未來最可能顛覆的產業就是整個汽車產業,也有說未來最應該顛覆的產業也是汽車產業。一旦汽車產業顛覆以后,有很多東西想都不敢想,很多產業可能不存在了,很多新產業將會產生,我們的生活又將發生徹底改變。
改變并不意味著只有失去。正如馬克思普朗克所說:“當你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時,你看到的東西會改變”。
隨著汽車和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出了兩個行業本身。
大家回想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在已經離不開智能手機了。未來兩個產業融合,真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起來以后,很多東西不敢想象。
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到底會帶來哪些改變?今天先談談五個方面的改變:
1.
第一個方面,大家很清楚,以前我們看待整個手機的時候,就是個打電話的工具,加個短消息,后來被稱為功能機。在網上查一查,今天一臺傳統功能手機只要59元人民幣。而我們剛剛發布智能手機P30 Pro,其中一個配置價是5988元人民幣,也就是一百倍的區別。
即使按照均價2000-3000元每部,也不難看出,功能機到智能手機的轉變,使得手機產業的市場空間和市場價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原來你身邊所有可移動、可以帶得動的電子設備幾乎都被智能手機取代了,照相機、收音機、錄音機、Walkman、計算器、手電筒…等等,都不需要單獨買了。
車開始是個電動汽車,未來會走向完全自動駕駛,這在技術上完全是可能的。也就是說先買的是一輛純電動汽車,未來十年以后,它可能變成了一個徹底的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伴著你的不斷地成長,車也不斷在成長。
作為車企來講,我們可以通過持續地為消費者提升體驗,也帶來價值的實現,未來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是一個持續創造價值的平臺,也是為消費者帶來持續體驗提升的平臺,不再只是為了出行一個目的。
2.
第二個方面,未來,從每家有一臺車、兩臺車,轉變為每家擁有車和共享車結合,很多人都會認為家里有一臺車夠了,第二臺車可以去共享,使用共享出行服務,那時候就可以嘗試各種各樣的車。
3.
第三個方面,為什么車內的娛樂系統不能像手機一樣不斷升級呢?車廠的解釋是擔心安全,我認為我們手機放在車上也安全。
經過這一兩年,產業界達成共識了,以后汽車里的娛樂系統應該跟智能終端的產業鏈和生態鏈融合起來,汽車的娛樂系統在整個車的生命周期里,不會再一直不變,跟不上時代。
4.
第四個方面,從事汽車設計的人都知道,一個汽車現在有100多個ECU,信息交換也是傳統的總線技術,造成一個車里面線纜相當長,并且很復雜,成本也很高。
未來我認為,整個汽車的架構應該基于安全等級和升級的要求,將整個計算和控制整合成為三個功能域控制器。這樣未來汽車里面三個CPU就夠了,一百多個CPU不要存在了。
第一個CPU作為智能駕駛的大腦;第二個CPU把智能座艙,娛樂系統,車身控制融合在一起,而且共享智能手機生態和產業鏈。第三個CPU負責整車控制,也就是動力部分共享一個控制芯片。從一百多個ECU融合成三個域控制器,如果把這三個CPU做好,汽車的計算和控制問題就解決了。車內的網絡,未來也應該從CAN總線轉變為分布式車載網絡,這個網絡要更安全。
5.
第五個方面,原來主要是強調對生命安全的保護,由于智能網聯汽車已經連在網上了,所以它已經是整個網絡里面的一個設備。同時它又是一個超級計算系統,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僅僅考慮到對人的安全就不夠了,因為這個系統可能會受攻擊,可能會被滲透,會有網絡安全問題,以及引發各種問題。
華為經過30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努力,我們的愿景和使命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要把車也連接起來,把數字世界帶入車。
華為在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幾個解決方案:
第一,最傳統的連接,用4G、5G把車連到網絡里面去,華為已經為眾多車廠提供4G、5G通信模塊。
第二,我們提供MDC(移動數據中心),就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大腦,是一個計算平臺或智能駕駛的子系統。
第三,我們為開發者在華為云上提供自動駕駛云服務Octopus(八爪魚),包括數據處理、訓練、仿真、測試等。
第四,HUAWEI HiCar人-車-家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把整個智能終端的生態和車、家結合起來,真正把車打造成第三生活空間??傮w來講,華為定位就是,基于ICT技術,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過去幾年傳聞華為要造車和投資其它企業造車。我們不造車,也從來沒有投資過任何公司造車。我今天正式闡明華為的戰略選擇,那就是“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
造好有兩個含義,其一是造“好車”,其二是“造好”車,希望我們的加入能夠給整個汽車產業帶來活力,希望兩個產業真正地融合起來,迎接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到來,迎接真正自動駕駛的到來。
謝謝大家!(來源/微信公眾號huawei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