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發表時間:2019/6/27 9:02:22??作者:buyte??
資訊 發表時間:2019/6/27 9:02:22??作者:buyte??
“平臺不是一個人決定的,而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決定。”在6月25日的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共同對話,分享了對于“平臺和平臺經濟”的最新思考。
亞馬遜、Facebook、阿里巴巴等在內的平臺型公司正在成長為全球性力量,它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產生廣泛影響,這也使得“平臺和平臺經濟”的話題當下最為人關切。
平臺的所有者是誰?在張勇看來,平臺型公司并不是平臺的所有者,而只是在運營這個平臺。“我們只是平臺的一部分,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也在現場分享了GitHub的案例,“GitHub就是個免費分享的平臺。我不知道誰擁有GitHub,但全球科學家都在使用。”
張勇同時認為,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參與,平臺才更有效率。“效率不僅僅取決于平臺的運營者,更需要平臺上的所有人參與其中。平臺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組成的生命體。”
“從市場的角度,平臺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的平臺。如果沒有商戶,沒有產品,沒有產品名錄,大家為什么要到你這里來呢?”張勇說。“我們必須要和所有參與者在平臺上共同做生意。每個買家可能代表一個家庭,一個社區,每個賣家也不是單獨的賣家,而是整個鏈路的一環。”
“平臺不是某個人的平臺,而是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平臺。”張勇說,“平臺必須傾聽所有參與者的想法,找到一個能代表大多數參與者的解決方案。”
經濟學偶爾會被人稱作“憂郁的科學”,不過當天張勇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話現場,每個人的觀點都透露出強烈的樂觀氣息。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羅姆認為,“平臺經過自由發展,使得消費者、小生產商、小公司獲得更大的選擇權。正是技術和平臺賦能了小人物。”托馬斯·薩金特也曾表示,“數字技術能夠幫助我們在網絡平臺上創建信任”。
張勇也回顧了阿里巴巴的成長史。他認為,阿里巴巴一直在做的事情,正是在持續變革平臺經濟。“信息交換是阿里巴巴的第一階段,從‘相遇在阿里巴巴’到‘交易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自身的發展,也伴隨著平臺經濟的演進歷程。”
張勇認為,平臺是非常傳統的現象,在工業時代和遠古時代,人們可能會想到這一點,但很難實現。正是數字經濟時代創造了全球化的平臺,創造了更多的社會分工和新的就業機會。這是技術帶來的本質性變化。
2010年經濟學諾獎得主、倫敦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也呼應了張勇的看法,“我們現在說的平臺概念,300年前就有類似說法,只是賣家和買家有時候不在一個平臺。阿里巴巴在做的事情,則是用數字化的方式讓買家和賣家整合在一起。”
就在6月25日當天,阿里巴巴倡議成立的羅漢堂發布了“最關乎世界未來的十大問題”。 “誰是平臺經濟的受益者?”也成為當中熱度最高的問題之一。最終決定未來的可能不是這十個問題,而是所有人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文章來源/iwang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