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領域,近十年的制造廠商排位賽之爭風起云涌,其中衰落與崛起不僅與科技的使用強相關,還與品牌塑造、營銷有直接的關聯。從面向企業業務到面向消費者業務,華為通過極盡華為技術積累的智能手機攻堅了全球大部分區域,成為全球份額第三的手機廠商。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MO張曉云表示,華為用五年的時間實現了全球81%的品牌認知。可見,華為在技術之外,更加碼了品牌長遠的營銷戰略布局,才在較晚進入智能手機的局面中贏得領先。
天生志存高遠,華為用溫情故事詮釋品牌夢想
華為的全球化因為智能手機而大放異彩,但華為從1987年創立開始,就有了全球發展、全球銷售的發展思維,始于深圳小漁村的夢想一開始就是走向全球,成為全球化品牌。華為在名為《Dream It Possible》的宣傳片中,借一位擁有音樂夢想的女孩替代了華為,詮釋了一路克服困境,堅持不放棄,始終堅定志向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安娜的夢想歷程就是華為“Dream It Possible”的反映,華為通過這樣一個慣常存在的故事來展示華為品牌的本真——對夢想付出,就會有可能實現的機遇。華為通過形象比喻來親近消費者,傳遞它不只是卓越科技的擁有者,它還希望通過產品搭建起溝通的橋梁,與消費者實現更多情感聯結。
華為的全球化發展就類似安娜的成長歷程,面對著不同困境與環境,通過不同的努力方式實現最終夢想。安娜的舞臺從家庭琴房,到學校琴房,再到維也納大廳,一步步放大、華麗而且廣闊,華為品牌也通過步步為營的全球化營銷來實現夢想,從中國到世界,成為全球化的科技品牌。
從本土化到全球化,差異中有統一的營銷策略
全球不同地域的文化、膚色、歷史造就了不同的消費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營銷方式的運用,都要考慮地區性,因此,華為的本地化策略將應對這一復雜的發展局面。
在中國地區,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數字化到來,社交媒體興起,帶來了商業的深刻變化。新一代年輕人成為主力消費人群,他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完全發生變化,在很多方面追求個性、不同。因此,華為從產品研發到營銷,都靠近了這部分消費者,在推出了更適宜年輕人的nova系列之后,采用了年輕群體喜歡的張藝興、關曉彤代言,并贊助浙江衛視大型綜藝節目《夢想的聲音》,通過他們的參與、互動,拉近了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
在華為看重的歐洲市場,體育營銷的精準應用,以及體育代言人成為主打優勢。具體來說,在西歐市場,華為先后贊助了五大足球聯賽中諸多的傳統強隊,包括德甲多特蒙德、意甲AC米蘭、西甲馬競、英超阿森納、法甲巴黎圣日耳曼等,這些勁旅俱樂部無一不是當地用戶的精神象征;換到捷克市場后,華為的贊助對象也隨之換成了捷克冰球國家隊,在這個傳統的冰球強國,當地小孩普遍從三四歲就開始學習冰球,可以說這項運動已經融入當地人的血液中,華為的入鄉隨俗也因此頗為受用。另外,華為還簽約足球明星萊萬多夫斯基,在波蘭、東北歐地區提升品牌認知度。
在美洲新興增長市場,華為的體育營銷也十分奏效。贊助墨西哥美洲隊,美國老牌橄欖球隊都在當地引起了良好的反饋。
華為在區域之間采用不同戰略,但所有區域又有著內在的統一性。華為在歐洲、美洲、中國均有不同代言人,同時利用亨利·卡維爾和約翰遜·斯嘉麗的廣泛影響力,在全球范圍內借用粉絲擴大影響力,最大化利用名人效應,擴大品牌知名度與聲量。另外,體育營銷、娛樂營銷、口碑營銷也分區域執行,在全球來看,這種通過對本地優秀資源的利用,疊加本地化營銷影響力迅速擴散成為全球品牌價值的提升,最終體現出全球統一節奏的營銷成果。
跨界合作,打破蕃籬的全球化營銷
華為2016年發布的旗艦機P9成為跨界合作的成功產品,截止12月,發布8個月的P9全球銷量達到1000萬部。在年末,隨著第二代徠卡雙攝像頭的推出,跨界品牌合作的潛在營銷效應顯著突顯出來,實現了品牌的再次升級。在全球知名的品牌價值排行榜單Brand Z和Interbrand中,華為2016年分別升至50位和72位,增長迅速。
華為與徠卡在技術上合作取得產品突破性提升的同時,還在品牌營銷層面獲得了巨大的反饋價值。在歐洲消費者群體中,一家品牌的發源地、歷史、技術都是考量因素,在互聯網時代突飛猛進的國內企業在技術上進步快速,品牌歷史卻很短,通過結合傳統悠久品牌徠卡,華為在影像技術、制造技術、質量方面的優勢得以展現,跨界合作實現了“技術營銷”,還完成了高端品牌形象的提升。
另一個跨界合作同樣意義深遠,華為與保時捷設計合作,將品牌的高端基因成功顯現出來。在歐洲市場,工業革命造就的汽車領域成為技術集成的高地,保時捷設計高端的設計、時尚基因倍受追捧。在華為之前,保時捷設計與黑莓手機聯合設計款手機已經成為奢華、高端的代名詞之一。在智能手機時代,技術與屏幕尺寸成為主角,這直接導致了目前乏善可陳的設計風格,保時捷設計流線型的簡潔語言首次融入了華為Mate 9的曲面機身之后,美學與時尚結合的設計成為點睛之筆,成為徠卡之后,又一成功跨界合作案例。
與徠卡、保時捷設計合作,不僅完成了品牌上的提升、技術上的展示,更加接近了與目標消費者的距離。華為全球化的重點體現即海外市場,歐洲是戰略高地,而徠卡、保時捷設計都是身處歐洲的歷史品牌,有家喻戶曉的經典的故事,華為的聯合技術與品牌聲譽就完成了一次高起點的躍升,地區、文化、民族造成的品牌認同差異因為合作而自動消失。通過扎根于歐洲本地品牌的人文情感,打通了東西方品牌因歷史浸染造就的固有蕃籬,完成了華為真正徹底、堅固的全球化品牌之路。
在華為30歲的節點,品牌積累將成為下一發展階段的重要遺產,推進華為在新的歷史機遇上實現躍升。在邁向全球化發展、全球化品牌打造的歷史道路上,華為目前正處在創造歷史高點的進程中。相似的是,智能手機領域巨頭蘋果公司在30歲的路口也發生了重要轉變,在1996年迎回了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之后,蘋果公司在創建30年后的2007年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機,蘋果將品牌、設計領域遺產最大化變現,奠基了后來iPhone的成功。而華為的30年,在通信技術、制造領域的成熟經驗正在以一種類似的影響產生在智能手機上,成為它實現全球化營銷背后的堅實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