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蕓蕓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占少數,中產階層工薪族、中下階層百姓仍占極大多數。在拿“純工資”的工薪族中,因為各人所從事的職業、所擔任的職務不同,收入會有很大差別,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在這場“人生經營”過程中,愈窮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要嚴肅而謹慎地去看待。由于工薪一族每月的收入都是固定的,拿的是“純工資”,資金的來源有限。
??食品、服裝、交通費、電訊費、醫療藥品費、教育費、水電氣費、房租、物業費等生活必需品支出,常被稱為“剛性支出”,是家庭維持生計起碼的消費。這些支出項目價格上的上漲,即便是看起來幅度不大的上漲,對低收入者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支出的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都用于此。就目前央行的調查顯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中認為“物價過高”的占16.4%,而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家庭中,這一比例達到45.5%。因此,正確使用這有限的資金,安排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就顯得越發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合理有效的理財計劃,便常常會出現“月首富月尾貧”的情況,弄得捉襟見肘不說,還會影響家庭和睦與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每一個家庭盡管其情況不同,但在花錢消費上卻大致相同,不外乎是衣食住行、撫養孩子、孝敬老人、儲蓄保險、人情往來等五大方面,其中又因其輕重緩急程度的不同,可將之分為必需、稍緩、機動三大層次,要視具體情況,具體區分加以對待,以達到更好地支配手中資金之目的。
??由此可見,工薪一族,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工薪一族的投資理財更是與生活休戚與共的事,沒有錢的窮人或初入社會又身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產等層次上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工薪一族”根據自身情況,不僅要學有理財意識,而且還應懂一些理財的方法與技巧。
??1、養成“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
??每個月領薪日是上班族最期盼的日子,可能要購置家庭用品,或是購買早就看中的一套服飾,或是與朋友約好去上一份“人情”……,各種生活花費都在等著每個月的薪水進賬。但許多不會理財的工薪一族在月頭領薪水時,錢就像過節似的大肆花,月尾時再苦嘰嘰地一邊縮衣節食,一邊再盼望下個月的領薪日快點到,尤其是初入社會經濟剛獨立的年輕人,往往最無法抗拒消費商品的誘惑。也有許多人是以金錢(消費能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或是補償心理某方面的不足,這就使得自己對金錢的支配力不能完全掌握了。
??面對這種情形,對諸多中低收入的工薪一族來說,要養成“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才是正確的理財法。實行自我約束,每月在領到薪水時,先把一筆儲蓄金存入銀行(如零存整取定存)或購買一些小額國債、基金,做到“先下手為強”,存了錢再說,然后再將日常生活必須支出的費用有計劃的分配和使用。這樣,一方面可控制每月預算,以防超支,另一方面又能逐漸養成節儉的習慣,改變自己的消費觀甚至價值觀。
2、理財時千萬不要輕視“小錢”
??工薪一族中的許多人看不上一分、一毛甚至一塊這樣的“小錢”,把眼光總盯在五十、一百的大票子上。殊不知,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要想累積資金,必須要從這些“小錢”的儲蓄開始。特別是對那些一般薪水僅夠糊口的“新貧族”,不論收入多少,理財應“從第一筆收入、第一份薪金”開始,即使第一筆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個人固定開支及“繳家庫”之外所剩無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投資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
??舉個例子,以一個月收入為3000元的工薪家庭來說,消費支出可大致分為衣食住行,約占總收入的2/5,即1200元;撫養孩子(包括學費)約占1/6,即500元;孝敬老人約占1/10,即300元;儲蓄保險約占1/5,即600元;剩下的400元可作為機動部分用作人情往來的花費,必要時也可作其它用途。
??零錢、小錢的力量就象“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視,工薪族要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如此才能為聚斂財富打下一個初級的基礎。
??3、理財能力來源于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
??事實上,任何一項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學習與實際經驗才是重點。理財能力也是一樣,也許具有數字觀念或本身學習商學、經濟等學科者較能觸類旁通,也較有“理財意識”。工薪一族也同樣要對自己的理財能力在先天不足時,要進行后天的學習,可以跟自己身邊會理財的朋友、同事學習,也可以通過書籍、網絡進行學習,并根據自己的實踐領悟。
??現代經濟帶來了“理財時代”,五花八門的理財工具書多而龐雜,許多關于理財的課程亦走下專業領域的舞臺,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勤儉儲蓄的傳統單一理財方式已無法滿足一般人需求,理財工具的范疇擴展迅速。配合人生規劃,理財的功能已不限于保障安全無慮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滿足。
??4、理財同樣要理時間,既要“開源”還要 “節流”
??有時候,對于工薪一族而言,對于合理的管理時間,就象會理財一樣,既要“開源”,也要“節流”,這樣做就是為了節省時間,提高辦事效率,從而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理財。因此,在很多時間與場合下我們說“時間就是財富”這一點也不為過。
??工薪族要“賺”時間的第一步,就是全面評估時間的使用狀況,找出所謂浪費的零碎時間,第二步就是予以有計劃地整合運用。先列出一張時間“收支表”,以小時為單位,把每天的行事記錄起來,并且立即找出效率不高的原因,徹底改善。再來,把每日時間切割成單位的收支表做有計劃的安排,切實去達成每日績效目標。“時間是自己找的”,當你把“省時”養成一種習慣,自然而然就會使每天的二十四小時達到“收支平衡”的最高境界,而且還可以“游刃有余”的處于“閑暇”的時間,去從事較高精神層次的活動。
?5、進行謹慎和適當的“投資組合”
??隨著人民幣波幅的加大,匯率的提高,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可能性也加大了。有些保守的人,把錢都放在銀行里生利息,認為這種做法最安全且沒有風險。也有些人買黃金、珠寶寄存在保險柜里以防不測。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上述幾種人都犯了理財上的大忌:急于求成,“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缺乏分散風險觀念。
??對于工薪一族而言,理財時的“節流”固然重要,可“開源”則更為關鍵。所以針對目前的情況,進行必要的投資是很必要的。最普遍的不外乎有銀行存款、股票、房地產、期貨、債券、黃金、共同基金、外幣存款、海外不動產、國外證券等。但會理財者、善理財者最高明的做法就是運用“投資組合”,將資金分散至各種投資項目中,而非在同一種投資“籃子”中作組合。
??(1)現在也有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與儲蓄賬戶直接掛鉤,即在儲蓄賬戶余額達到認購起點以后可以自動劃撥認購,在月末本金及分紅自動劃回儲蓄賬戶,實現每月循環投資,更利于沒有時間精力管理‘錢袋’的工薪族進行理財。
投資股票型基金等一些更穩健的理財工具來增加家庭的證券資產,通過這種方式既可分享本幣升值股市向好的成果,又能規避很多非系統風險。
??(3)也不妨買些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現在銀行推出的美元理財產品年利率一般在4.5%左右,高于人民幣一年定期存款2.25%的利率。
??(4)還有目前的一些企業或金融機構發行的“基金”,工薪一族也可適當進行投資,也可進行指數投資。
??中低收入的工薪族在進行投資時,需要的就是這種“投資組合”的綜合運用,對于自己不十分熟悉的領域,在投資時一定要向較專業人士咨詢清楚,或者自己在學習了解后再進行,以使自己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感覺到理財這門“高深學問”中所蘊含的無限樂趣。
??當然,理財不是算術題,可以將之套入現成的公式求解。事實上,對于工薪一族而言,每個人,各個家庭的具體情況千姿百態,出現的各類消費需求又千變萬化,不可能一刀切地按照某一“經濟公式”進行死板的運算,教學上講究活學活用,理財中亦然。
??事實上,工薪族只要根據自身的收支情況,細心核算,認真規劃,是不難找到最適合自己理財的“經濟公式”的。試著去做一下,就會發現——你通過理財也可以把生活安排得一樣出彩!
下一篇:互聯網創業兩大錯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