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因分享而有價值》的上一個系列提到,有很多看似清晰而簡單,天天都掛在嘴邊的事情:品牌、市場、銷售… …他們的職能與分工?品牌管理的目標?組織?規劃?規范?營銷閉環如何從商業的邏輯落地與變現?等等這些問題,這次嘗試做一些解剖。人類的發展,從起源到今天乃至未來,在看似失控的表象背后,都有一些亟待被解讀的原罪,被形成的體系,支持并引領者各個領域可持續發展!
楊偉初:從業28年,歷任廣州4A主席單位副總裁、傳統及科技企業副總裁;擅長品牌廣告實戰咨詢、B2C&B2B企業品牌創建與管理系統;獲戛納、艾菲、金投賞、金麥獎等營銷傳播大獎;和團隊一起創造CCTV、德邦物流、美的、七匹狼、利郎、納愛斯、雕牌、超能、視源股份等成功案例。
在廣告咨詢行業的時候,經常對企業的規劃、預算、選擇不理解,在企業的時候,看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人面對市場的殘酷經歷的生死抉擇,雖然說,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但是,能否死個明白,活得亮堂?能否讓一個成功成為更多的成功?能否讓一次的失誤減少更多的失誤?
在品牌、市場、銷售這個領域,有人說:90%的企業把關系混淆,這話有點夸張,畢竟很多的企業不僅活下來了,而且還活得還不錯!我覺得大多的企業和工作應該都在做,只不過還沒有一個體系的整理和歸納,不成熟的靠自覺,成熟的是有默契!
我的理解是:品牌是形象的利益、創造溝通的體驗、經營用戶的關系,像宣傳部和統戰部;市場是營銷戰略規劃、實施方案和監控體系,為銷售部輸送準客戶的參謀和裝備供應部門;銷售是把一個在用戶看來不如競爭對手的產品以高于競爭對手的價格賣給客戶,而客戶還感激你的作戰部隊。2014年從寶潔市場部改名品牌管理部,溝通與營銷向體驗制造轉變。那厘清了品牌、市場、銷售的定義后,如何在各自的領域建立團隊、形成體系,為企業創造持續的效益?
一、有組織機制
品牌、市場、銷售,乃至上下游的合作鏈,在各自的專業和職能的基礎上,要有互動決策的組織機制來統合,光民主不集中沒決策,只集中不民主不全面。有效的溝通決策機制舉例:
二、有規劃也有變化
有同行說,市場如戰場信息萬變,唯一的不變就就是變,話是沒錯,但永遠只有變化而沒有規劃,團隊就會迷茫失焦,甚至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1、規劃的方法:營銷先到、傳播聯動;如:
2、規劃的前提:清晰的市場規劃;如:
3、規劃的落地:整合品牌營銷傳播;如:
三、有作業的規范
溝通是最大的成本,沒有好的溝通就沒有好的結果,甚至工作無法推動,決策溝通平臺的舉例:
2、改變運營思路:
每個果、都有因,我們每一個品牌、市場、銷售策略、行動的因,會影響我們收獲的成果,全運營管理的舉例:
3、夯實基礎研究;
有夢想、有方向、有直覺的大膽假設,我們還要有細心的求證,否則誰愿意為結果負責?策劃內容產出的舉例:
四、有統一的行動
營銷閉環不是一個新的說法,通常在商業邏輯上好像已經被驗證和解決了。但是,在企業,每一分收益的達成,都是協同的結果,品牌、市場、銷售僅僅是其中的環節,大家可以想想我們有沒有掉進過所有都準備好了,就是產品沒準備好的坑?有沒有躺過大家都通過了,就是銷售不愿意用的槍?我以我的經歷負責任的說:有!并遠遠不止這些!所以,一個都不能少,少了統一的行動,營銷閉環執行不暢、執行不了、無法達成效益的最大化,科技企業的整合營銷執行閉環模型舉例:
我感謝曾經培養我的咨詢機構、提供有營養的學習機構、信任我的企業和我一起經歷和不斷的研發解決方法、奮斗成長的團隊。我將在《知識因分享而有價值》系列的后續內容中和把所踩過的坑、受過的傷、悟到的因、練就的功和大家坦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