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埃里克·萊斯曾在《精益創業》一書中分享了他的觀點:用最簡單的方法創新,用成本最低的方法創新。
這種觀點和我關于微創新的看法如出一轍。我向來認為對商業模式的探索,應該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先做一點小嘗試,如果行不通就趕緊改,如果切實可行便可逐漸加大籌碼。
1. 拉斯韋加斯酒店:微小細節創造大量回頭客
在美國拉斯韋加斯的一家酒店,當顧客結完賬離開時,門童會順手遞給顧客兩瓶冰凍的礦泉水。
對于酒店來說,這兩瓶水的成本實屬九牛一毛,卻能給用戶帶來極佳的體驗感——從這家酒店開車到最近的機場大概需要40分鐘,中間幾乎沒有加油站和休息區,這就意味著沿途無法取得補給。
要知道,拉斯韋加斯靠近沙漠,夏季經常出現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顧客在前往機場的車程中無疑需要補充水分,此時這兩瓶水正好派上用場。
請注意一個細節:
酒店送出這兩瓶水的時間是顧客結賬之后,嚴格意義上說,這兩瓶水屬于酒店的饋贈。設想一下,如果顧客下回再來“賭城”,會選擇哪家酒店下榻?
鑒于行業的特殊性,無論是服務還是產品,一家酒店都很難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同業競爭極為激烈。
拉斯韋加斯的這家酒店僅為三星級,在酒店林立的“賭城”并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然而該酒店卻從“送水”這個細節入手,為客戶營造出一種溫馨、周到的感受,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回頭客。
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微創新。
很多人習慣將“微創新”和“顛覆式創新”對立看待,認為前者就是小打小鬧,而后者就要敲鑼打鼓。
在我看來,二者其實是一回事。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顛覆式創新一開始都是微創新,都是從一個微乎其微的點入手。
2. 佳能臺式復印機的突圍
世界上最早的復印機是美國施樂公司發明的,這一時期的復印機是典型的面向企業的產品,體型巨大,設置在專門的房間由專人維護。
后來,佳能公司縮小了復印機的體積,研發出世界上第一臺臺式復印機。
和大型復印機相比,佳能的臺式復印機有著無數的缺點,比如復印不清、浪費紙張等,但其做到了一點——將復印簡單化,從面向企業的產品走向了面向普通用戶的市場,這就是微創新的價值所在。
微創新往往很難讓大公司察覺到威脅,這也給了佳能公司完善產品的機會,臺式復印機開始一步步蠶食大型復印機的市場。
現在,施樂的這種大型復印機已經演變成快速印刷中心,而小批量的復印已經成為臺式復印機的專屬舞臺。
我們鼓勵創新和探索,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別是對很多創業公司和產品經理來講,他們懷揣巨大的理想,卻不具備一夜之間顛覆世界的資源。
所以,不妨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不斷地去做微小的改進,可能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效果,但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最后就有可能改天換地。
需要強調的是,微創新不是“山寨”也不是“抄襲”,實際上很多被認為極具創新力的產品,都是通過持續的微創新才變成最終大家看到的樣子。
3. 喬布斯的偉大之處: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我一直毫不掩飾自己對喬布斯的崇拜和敬仰,他憑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了手機市場的整體格局,在業界留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但無論是早期的iPod(蘋果的便攜式多功能數字多媒體播放器),還是后來的iPhone,這些產品都不是蘋果公司的全新發明,而是一次又一次微創新的成果。
iPod是蘋果公司在老式MP3基礎上進行微創新的產物,喬布斯創造性地為MP3提供了能裝進1000首歌的內存,讓iPod用起來比其他MP3產品更舒服、音質更好,這就是用戶體驗的創新。
iPhone也是如此,蘋果公司并不是第一家在智能手機上裝App的公司,但是蘋果手機的系統最流暢、外觀最好看,這些都是一次又一次微創新的結果。
喬布斯的偉大之處,并不在于他發明創造了多少新技術,而在于他能夠通過對已有技術的巧妙融合改進,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蘋果公司能有今日之成就,說到底是微創新的勝利。
事實上,所有偉大的創新性產品都是從微創新踏上征程,為用戶提供一種更方便、更簡單的體驗。由于切入點十分微小,巨頭起初并不在意,以至最后被一點一點地蠶食。
微創新實際上是一種方法論,是從用戶需求出發、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個思路,而不是閉門造車地研發某種跨時代的技術——這種技術如果找不到為用戶創造價值的使用場景,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微創新是大公司的軟肋,很多公司在做大之后離用戶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脫離“小白用戶”的需求。
用戶可不會因為一家公司研發了某種新技術,就選擇這家公司的產品。他們只會問一個問題:你的產品能幫我解決什么需求?
文章來源—— 周鴻祎著作《極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