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 發表時間:2018/4/23 17:20:16??作者:dahe??
新媒體 發表時間:2018/4/23 17:20:16??作者:dahe??
在傳播日趨碎片化、社交化的今天,傳統廣告的效果越來越弱。消費者更希望找到與自身契合的品牌,在價值認同感中完成消費行為,進而實現自我滿足。
早在2012年初,可口可樂察覺到互聯網時代媒體變化的趨勢后,就認為其營銷方向也需要進化,并在“2020愿景計劃”中提出:要從創意卓越走向內容卓越。
怎樣才能做到內容卓越呢?我們先根據內容生產方進行較為粗淺的劃分,將內容營銷分為三類:
· BGC:企業生產內容
· PGC/OGC:專業/職業生產內容
· UGC:用戶生產內容
品牌需要不斷創造高質量的BGC和PGC/OGC,同時激發UGC,才能創作卓越的內容。
BGC是什么?
BGC(Business-generated Content)是企業生產的內容,即企業通過官網、官微、微信公眾號等自有媒體或免費的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圍繞自身品牌訴求自行制作的內容。
隨著品牌對內容營銷BGC理解的逐漸深入以及多元媒體渠道的形成,BGC對品牌傳播的目標也在逐漸升級:
介紹產品/服務。產品/服務是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營銷的本質就是出售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價值。能夠主動在企業自有媒體搜索查詢資料的消費者,最關心的是企業為其提供的產品/服務。通過自有媒體將企業所能為消費者提供的解決方案講清楚是BGC最先需要完成的一步。
成為權威專家。在通過企業自有媒體將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說清楚后,企業與其對產品/服務進行過度包裝,給消費者留下“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負面印象,不如以專業的身份通過自有媒體告知消費者該如何選購合適的產品,并合理的使用它。這樣為消費者設身處地著想,生產的內容能夠更有效地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更能在現今的自媒體時代誘導消費者自產內容,并進行分享,從而提高信息轉化率。
成為生活方式。圍繞企業為消費者提供的解決方案的特性,為消費者打造一種獨有的生活方式,使得企業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品牌在生產內容時,應當先了解消費者想找到什么信息,接著作為專家把這些信息放出來,最后讓他們找到并對品牌產生認同。
BGC的玩法變化
LUSH的產品視頻十分震撼人心
英國化妝品品牌LUSH的官網除了設計極具震撼的展示頁面,還將每個產品的制作過程拍攝成視頻,使消費者觀看到產品是如何一步步手工制作成的。LUSH將它為消費者提供的產品/服務清晰明朗地傳遞給消費者,從而圈粉無數。
紅牛媒體工作室拍攝了大量體育賽事、極限運動視頻
紅牛早期將內容營銷的重點放在了對其產品特性的宣傳上。在消費者提起紅牛都能想到“提神、功能飲料、運動飲料”后,紅牛開始將自身打造成戶外運動、極限運動的權威專家。
為此紅牛專門組建了媒體工作室,不僅能為紅牛提供平面、視頻等各類宣傳所需內容,其制作的體育賽事、極限運動等媒體內容還會供給世界各大媒體,掙得不菲的版權、廣告和點播收入。他們抓住了戶外運動、極限運動等本身所具有的“高溢價性”,火力全開、盡情做大做強。
可口可樂的全新官網“Coca Cola JOURNEY”
有著百年歷史的可口可樂在2012年11月徹頭徹尾地改造了1995年誕生的官網,并將其命名為Coca Cola Journey,目前已在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法國、摩洛哥、日本、俄羅斯及烏克蘭推出本土化內容。
可口可樂全球數字營銷經理 Ashley Callahan在2016年10月對外演講時提及這一舉措的目標:“聚焦在內容,把人帶進來,或是吸引他們再回來”。 透過改造官網,“可口可樂要藉由網絡力量打造一個收集故事,引發互動的中心(HUB)”。可口可樂的新官網著力于向消費者傳遞可口可樂對生活的認識,呼吁人們共享可口可樂帶來的歡樂時光,使得可口可樂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融入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讓更多的年輕消費者成為可口可樂的忠實粉絲。
BGC的下一步攻略
BGC的精髓在于制造內容而非廣告,從而觸達受眾并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但隨著內容大規模泛濫,想要做好內容營銷對品牌主而言并非易事。要想玩轉BGC,我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確保內容的相關性
品牌生產的內容必須與企業的目標、品牌、客戶的利益相吻合,而要傳達的信息也要與公司的使命與價值觀相一致。
動態地講述故事
在傳統的媒體上,說故事是靜態、單向的——就像電視和平面廣告,對你喊話,卻沒有互動的渠道。在社群網絡成為主流的今天,必須從靜態地說故事轉向動態地說故事。在與潛在客戶互動的過程中讓故事演化,與客戶以多種媒體形式展開對話。
創造可流動的內容
企業要制作人們樂意分享的內容,從而讓制作出的內容發揮最大的效果。在社群網絡使分享內容愈發容易的今天,富有感染力的內容不斷在消費者間流動,從而發揮出更好的效果。
要勇敢、有創意地創造內容
可口可樂最新的內容策略是以7:2:1的比例生產“流動的內容”:
70%的內容低風險、易產出、只占用50%時間。
20%的內容是革新現有的內容。
10%的內容營銷是高風險且可能失敗的。
在內容泛濫的今天,企業想要讓生產的內容引人注目絕非易事。在保證制作內容調性與企業吻合的基礎下,企業應當勇敢地制造出能夠流動的內容,將自身想要傳達的信息在對話中通過多種媒體傳遞給消費者。
結語
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的注意力愈發分散。越來越多的品牌和企業看到了這點,開始不斷嘗試通過社群媒體進行營銷。
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自制內容的方向應當聚焦于:一起創造話題、創造更有互動價值的內容、激發對話和討論、作出回應、利用對話增加品牌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