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講,選老板是個體的風險投資。每個人的黃金年華,就那么幾年,押上自己的寶貴青春,賭一個若隱若現的錦繡前程。自然是,“國之大事,不可不察”。
什么樣的老板才是值得跟隨的?這一篇,我們就來聊聊這個。
一是,有能力。
這個能力是廣義的,即,能夠帶領部門或者公司走向成功。
邏輯容易理解,我跟著你,是因為有前途,能成事。你當了皇帝,我才能做大將軍;你成了上市公司董事長,我才能財富自由、身家千萬。
我希望我的老板是劉備、曹操和孫權,而不是劉表、袁術和嚴白虎。
看看建國前的黨史,你會很有啟發。長征初期,毛主席還只是個被冷落的邊緣人物,后來回歸政治舞臺,接著重掌權柄,最后成為了絕對的領袖,享有廣泛擁戴和至高的權威,為什么?原因很多,但有一樣是肯定的:逆天的個人能力。
“能力”是判斷老板好壞的第一要素。你越崇拜老板,你越容易跟隨走到最后。
一是,懂分享。
你要確信,如果成功,老板會分利益給你,而不是飛鳥盡良弓藏。
人性很容易在這個環節出問題。歷史上太多這樣的事,足夠寫一本《兔死狗烹案例大全》;日光之下無新事,同樣的故事,也在職場商場中循環上演,古今無異。
換一個角度,懂分享的老板更容易走向成功。
劉邦讓韓信打齊國,說打下齊國封你做齊王,韓信的動力就上來了;而項羽,“到了論功行賞,把官印揣在手里磨圓了都舍不得給部下”(“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說項羽是“婦人之仁”,高下立判。
俞敏洪拉人入伙做新東方的時候,每人負責一塊業務,各做各的,賺到錢交一部分給總部,其余各自拿去。裂土封疆,每個人的動力就上來了,老俞也合適。
從純粹利己的角度,合理的分享,能夠凝聚人心、激勵團隊,把事情做得更大,最終受益的還是老板。華為的任老板深諳此道:事情做起來了,切一小塊也很牛逼;事情沒做起來,股份全是你的又有卵用?
有情懷是好事,但情懷不能當飯吃。利益驅動才是做事業的基石,合理的責權利才能把事情做得穩定長久。至于老板可能出現的摳門、刻薄、無情、粗魯、狂妄、爆脾氣甚至私生活……這些很重要,但卻不是本題的關鍵:
若單論人品,喬布斯并不值得稱道,但誰能說他不是個值得跟隨的老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