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最重要的事 5招告別“低水平勤奮”
1. 學會說“不”
要學會直率或委婉地拒絕其他要求,對分散你的注意力的事情說“不”,這樣就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你去做那一件最重要的事了。學會拒絕能夠解放自己,這就是為優先事務留出時間的方法。
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公司,兩年間他將公司的產品由350個降為10個。也就是說,他要拒絕340次,更不用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拒絕的其他建議了。在1997年Mac-World軟件開發者年會中,他解釋說:“說到專注,你以為就是說‘是’,其實恰恰相反,專注是說‘不’。”
2. 接受混亂
專注于最重要的一件事時,混亂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們處理最重要的工作時,世界還在高速運轉著。你為優先事務傾注心力時,就必須讓其他事情退后。
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說:“你充滿激情時所做的任何事都會招致混亂。”所以,你應習慣混亂,并克服混亂。
3.從小事入手
盡可能地專注于小事,它能簡化你的思緒,讓你更清楚自己必須做什么。
一個行為依賴于另一個行為,一個習慣依靠于另一個習慣,一次成功依仗于另一次成功。只有將多米諾骨牌擺放正確,才會產生連鎖反應。堅持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只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會賦予你擁有成功與幸福的能力。
4.管理健康
身體是一個精密的儀器,一旦損壞,修理成本就會非常高。用健康做賭注,不僅不利于工作,而且很危險,畢竟一旦失去健康,你便失去了一切。
晚上睡夠8個小時。在重新啟動前,強大的引擎也需要冷卻和休整,人也一樣。睡眠能讓你的身體和思維都得到休息,這樣明天才能繼續保持高效率。那些你知道的睡得很少卻做得很好的人,要么是怪人,要么是隱瞞了真實情況。
5.近朱者赤
你周圍的人或許比你想象的更重要。從同事到親友,如果他們普遍不太滿意你的工作或對此不聞不問,那么他們的消極態度多少會影響到你,因為態度是會傳染的。你可能認為自己很強大,但沒有人可以強大到永遠不受消極態度的干擾。
哈佛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以及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副教授詹姆斯·富勒寫了一本書——《大連接》,著重討論我們的社交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實際上,人際關系與藥物使用、失眠、吸煙、飲酒、飲食甚至幸福感密切相關。例如,2007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的好友中有一人肥胖,那么你變得肥胖的概率就增加了57%。
結語
沒有什么事會注定成功,但總有些事情會從所有事情中脫穎而出,比其他事情更重要。在通往這個目標的道路上,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才能取得成功。這不僅能使你獲得成功與快樂,也會回饋給你更珍貴的東西——沒有遺憾。
倘若你能回到過去與18歲時的自己交談,或穿越到未來拜訪80歲時的自己,你想從誰那里聽取建議呢?
很多年前我開始試著思考這個有趣的假設:我想過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我拜訪了很多比我資深、比我有智慧、比我成功的人士。我不斷地調研、閱讀、尋求建議,最終參透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去衡量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價值,但其中最顯著的途徑就是看看自己是否一生無悔。換言之,忠于自己的信念,過你想過的生活,最終你可以無悔地說“很高興我去做了”,而不是“真希望我當時做了”。
布羅妮·韋爾在《彌留之際最后悔的5件事》一書中提到,她多年來照顧了許多臨終的病人。她問這些人有什么遺憾,結果發現排在第一位的遺憾就是:“沒有鼓足勇氣去過另一種生活”——那種只忠于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的生活。
成功人士通常會選擇生活在其成就的外部界限,他們渴望知道個人局限之外的世界。他們很清楚這種答案是最難找到的,但他們也明白,只有超越個人局限找到答案,他們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
實現夢想,追求富有成效的生活,基于我們對目標和優先事務的信念。不要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遺憾。所以,每天你都要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當你清楚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那么你的人生也就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