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作為文化主體保留至今。以傳統文化作為立國之基的中國,已在世界上發展了五千多年。古代工藝品價值不必細說,全世界各大博物館及收藏人士都以擁有中國工藝品為榮,近年來,仿古瓷、玉器、雕漆、竹雕、紫砂壺、景泰藍,這些當代工藝美術作品在不經意間已經躋身收藏市場,有些甚至紅得發紫,價值是不斷提升。
而在另一層面上,傳統工藝品市場并沒有得到良性的長足發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同樣處于經濟結構中的一分子,進行工藝品生產及銷售的廠商公司的生存現狀并不如意,在經濟發展下,不僅一些工藝品制作及技術失去傳承,且工藝品企業轉型多次,依然找不到自己的市場定位。不少區域性的工藝品市場不能形成品牌規模且沒有遠景規劃。那么,這其中倒底是缺乏哪些因素呢?其實作為民族的瑰寶和精粹,不管是文化和歷史沉淀厚重,工藝品的底蘊和內蘊都是最豐富的。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厚重和文化,才使工藝品的市場定位一直無法定性。長期以來取舍之間和突破創新糾結在一起,使工藝品市場面臨著幾大困境:
工藝品的文化傳承
多數工藝品有著深厚的文化沉淀,景泰藍、骨瓷、皮影、刺繡、紫砂、彩陶、青瓷、刀劍、鐵畫、根雕、石雕、玉雕等等,無不是國寶。特別手工藝的產品,即通過手工將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產品,更顯精雕細刻和文化功底。這就需要工藝品企業密切結合傳統文化,深度挖掘產品背后的文化價值,讓品牌核心價值與消費者的價值趨向一致。
時代在與時俱進,現代消費者的文化價值觀在發生著深層改變,不管是地域經濟,還是文化認知,經濟格局從區域經濟向全球一體化發展,過多的強調工藝品中的文化訴求的多元化,反而不能迎合消費者的價值需求,這一點需要重新定位,以符合時代發展的精神訴求(文化訴求)不斷詮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
質量與價值不對等
質量對于相對稀缺和富有收藏價值的民族工藝品來說尤為重要。“內行考碰,外行考蒙”,是工藝禮品行業內部人盡皆知的“明規則”,工藝品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暴利行業,只要有銷路,一筆成交就能賺好多。長期以來工藝品的市場需求都是在小方面需求的情況下形成,個體化標志明顯,因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缺乏行業嚴管。
例如,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崛起,民族丁藝品在旅-全球品牌網-游商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已具有相對獨立的體系,這本是好事情,但是近年來比較突出的是旅游團購現象,長期以來旅游工藝品依托旅游景區和路線生存,出于市場商業贏利目的,出現高價格,低價值的虛假冒偽劣工藝品,工藝品企業與旅游團體的雙重欺詐作為,已經嚴重影響了工藝品市場的健康的良性的方向發展。工藝品已經淪喪為“紀念品”和“水貨”。
沒有自己的展銷渠道
工藝品廠商瞄準國外市場的居多,但在金融危機之后,內銷面對國內市場的時候,才發現國內的工藝品渠道幾乎是一片空白。國內主流的工藝品銷售還是通過各地的工藝品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帶動路邊店、小店。到批發市場一看,是很便宜,但質量參差不齊;跑到商場去一看,又全都是很貴的高端品牌,工藝店專賣店又沒有品牌的號召力,形不成規模效應,國內市場缺少一個性價比高、體驗好的購物渠道。
此外,由于工藝品市場太注重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價值定位,對現代市場的營銷策略缺乏系統認識,太分的強調地域性文化,傳承文化和歷史價值內涵,使工藝美術市場處于分散的局面,沒有營銷策劃的整合和入市標準。也就是當下市場上魚龍混雜,精品與普通禮品以及低檔品難以涇渭分明的潛在原因。
相比,如宜興紫砂藝術品,在1980年后,治理流通渠道,規范營銷模式,選擇四家香港公司專營,分別搞展銷,印圖錄,編會刊,打廣告等。宜興紫砂陶藝家積極配合,創新花樣,提高質量,控制數量,顧景舟大師一年做壺不超過4把。營銷各方和諧運行。宜興市政府嚴格管治,不準在正常渠道外亂賣等,收到了更好效果。
下一篇:情人節營銷:誰更打動你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