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變局時期,無數的情緒在這個星球的上空翻騰。人們不知道誰的憤怒是真的,也不知道熙熙攘攘,到底是不是皆為利來。
大環境使然,無數的公司也在隱隱的慌張中“心有戚戚焉”。越是時局艱難的時候,越考驗公司領導人的定力,當然,也就越考驗公司公關部門的定力和操守,基于什么樣的價值觀體系去選擇高調、隱忍、戰斗還是退讓,的確需要細思量。
最近一段時間的公關界,注定成為未來很多年公關理論研究專家、公關品牌實踐者津津樂道的多事之秋。有死地而后生的案例,也有禍從口出的無妄之災。“時窮節乃現”,如何趨利避害,考驗的是公關總監們的胸懷和修養。
最重要的修養,可能有以下三條。
一、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易經》里這段話的意思,是與富貴之人相交,絕不諂媚奉迎,與貧賤之人交往,也絕不輕視褻瀆。
在眾多的公司,公關部都是一把手工程。這也是公司運營的切實需要。對于很多公關同學來說,如何處理好和公司最高負責人的關系,管理好公司高層的發聲,是一個大學問。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過,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會接受別人的批評,總是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喜歡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為自己辯解。普通人都是如此,何況公司高層乎?
所以,公關團隊作為公司管理層的頂級智囊團隊,與其說是在和各種輿情做著看不見的較量,不如說是在和人性的弱點在做斗爭。
面對外界的批評,面對各種的質疑,公司高層生氣的時候甚至失去理智的時候,公關團隊是一味迎合還是冷靜阻止,這就是修養問題。
同樣,面對公司的順境,面對公司業績的節節高,能不能勸說公司管理層把握火候,適可而止,不為日后的不順埋坑,也是公關團隊的修養問題。
一個公司的品牌是企業靈魂的出口,公關團隊就是這個靈魂的守護人。善惡,一念間。
二、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這同樣是來自易經的一句經典名言。每個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仁者眼里看到的只有仁,智者看到的只有智,君子看到的是品德修養,普通人看到的可能是是非,是八卦。
要想做到無論風云如何變化,都能做好企業靈魂的守護者,就要有寬容之心。真正懂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髓。
依舊是卡耐基說過的一句話,“思考時,要像一位智者;但講話時,要像一位普通人?!?span>
其實這也是公關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換位思考。站在不同的立場,不停地換位思考,老板怎么想,公司員工怎么看,政府層面會怎么看,消費者和普通民眾怎么理解,一圈想通了,很多從容的解決方案就自然而然出來了。
三、一陰一陽之謂道
很多國學大師都說,《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一陰一陽,似乎是宇宙萬物運轉的規律。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每個渺小的個人,莫不如此。
李彥宏曾經說過,百度離公司倒閉永遠都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任何一個公司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公司順利的時候,公關團隊要有憂患意識,主動幫助管理層去降溫,去預防心態爆棚。但在公司處在逆境的時候,公關團隊則永遠是整個公司里最積極樂觀的那一個。
再大的苦難,都是磨難。公司犯再大的錯,只要“向善”的初心不改,為國爭光、造福民眾的愿景不變,一切都會過去。
日夜交替,宇宙變遷,有定力的靈魂一定是最平和的。
謹以此文獻給無數公司靈魂的守護者們。
【作者簡介】
荀冠龍,速途網絡董事、首席運營官。擁有多年媒體運營經驗;致力于新媒體發展、公關營銷領域的前沿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現為多家大型企業的品牌傳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