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的管理學的優(yōu)點和缺點。連德魯克自己都承認,他畢生研究的管理學其實只是整個浩瀚管理體系里面的皮毛,他說自己研究管理學的過程中,一直是從內部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得出很多精辟的管理理論。但是,他一直覺得很遺憾的是,其實管理應該是從外向內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和分析問題然后推理得出結論的,他并沒有做到所以覺得自己的管理體系并不完善,可能會帶給用戶很多的傷害。這位慈祥的老人在彌留之際請求大家原諒他不能很好的描述那些從外向內的全新的發(fā)現(xiàn)和領悟。
??事實上非但管理學是如此,世間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在常規(guī)上來說,我們都喜歡以自己為中心去看待問題,然后用自己的那一套東西去揣摩別人,進而得出結論還自以為是的認為這是真理。在商業(yè)上,很多企業(yè)鼓搗出一些產品然后就拿著錢砸廣告,結果是每況愈下或者收效甚微;在項目運作上,很多人搞出一堆產品就開始做市場,將希望寄托在“有能力”的業(yè)務員身上,總想依靠僥幸的運氣來做事情,贏得收益;在行政方面,很多人是以為自己可以放火就誤認為百姓都喜歡放火而不喜歡點燈;在教育方面,老師們偏執(zhí)的認為學生坐在教室里面都是來聽我講課的,固執(zhí)的認為只要將我的東西全部給他們就能夠鍛煉出一代人才,一直認為只要我按照書本上說的教學生就一定喜歡,就是對的;而家長們以為自己帶大了兒女們他們就一定得聽自己的,自己說什么他們就得聽從什么;在工作中,很多人自以為是的認為上級說什么就得做什么,上級誤認為自己說的就是真理;在溝通中,無數(shù)的人以為真理就在自己手里,總是拿著自己的那一套經驗去套弄別人,如果別人不按照這樣做差不多近乎于無知。。。。。。。
??實際上,這些都是極度極度錯誤的。商業(yè)中不揣摩用戶心理,能夠賣出去產品嗎?你知道他們喜歡接受什么不喜歡接受什么嗎?既然不知道那為什么你知道一開始就必須打廣告呢?那是你自己認為的?還是用戶真的需要的?教育方面,如果不知道學生想要什么喜歡做什么,能夠讓學生接受先進的教育嗎?能夠培養(yǎng)出什么人才來?父母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子女想什么想要什么而是一位的強迫,最后的結果必然是骨肉疏遠,是也不是?在溝通中如果不知道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是一味的拿著自己的二手經驗去教導別人,是不是會最終造成溝通不暢甚至絕交的可能??
??筆者身邊曾經發(fā)生過這樣的一些例子。
??一,做項目的糾結
??傳統(tǒng)觀念里面,很多人做企業(yè),經常是搞出一些產品,然后就開始投錢打廣告,在各個電視臺轟炸一番,然后再說渠道鋪設這檔子事。接觸過很多的做企業(yè)或者做生意的,稍微有點商業(yè)意識的人,基本上都這樣說,認為做了產品就做廣告,這樣項目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如果不花錢打廣告砸推廣什么的,基本上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做企業(yè)的方法。
??我們無從得知這些野路子理論是從何而來。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作為項目的運行者來說,這個主意一定是事先存在于他的腦子里面的,然后才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不然怎們會出現(xiàn)這些事情呢?
??筆者想說的是,項目操盤者是從哪里獲得的依據(jù)和經驗?是自己認為可以這樣做還是自己調查過非得要這樣做?我想這個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大多數(shù)人都自己自以為是的認為,這就是做項目的一般方法。
??而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數(shù)企業(yè)操盤者可能很少去接觸最基礎的市場,可能也并不了解用戶們到底需要什么,所以他們說出或者做出任何舉措基本上都是想當然拍腦袋主意。事實上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而這種事情能夠帶來的必然結果是,企業(yè)品牌遭到損害,有形或者無形的認知傷害和記憶聯(lián)想傷害,可能,看在錢的份上,很多人不會承認這個事實。
??事實上根據(jù)數(shù)據(jù)表明,有很多的企業(yè)因為不懂戰(zhàn)略而胡亂砸廣告將企業(yè)拖入絕境甚至滅亡。請大家翻翻中國企業(yè)的簡史,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
??還有我們更多更多做基層生意的朋友,摸著一個生意就開始在問這個怎么搞那個怎么搞,有點錢就開始刷廣告做DM做戶外,也不管是否適合,關于這一點大家是否有心得?上午在群里就有一個朋友在問這事。
??筆者想要說的是:干嘛你不試著自己去分析調查呢?從外而內的全面分析整理總結?這樣做了一遍之后,也許你就知道應該怎么做了,是不是?做企業(yè)的不也是一樣嗎?
??也許,我們都太懶惰,所以總想著找現(xiàn)成的答案。
二,論證
??事實上,思考問題的正確方式是,首先從外部調查獲得足夠的數(shù)據(jù)或者例子作為佐證,比如用戶習慣,客戶人群特點以及客戶圈層分布等;然后根據(jù)自身情況和別人的情況做對比分析,找出其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將自己做準確定位,將自己和別人完全區(qū)分開,想出一個容易記憶的口號或者品牌名字用以植入用戶心智。再然后是圍繞定位做營銷規(guī)劃做行銷策略。
??但是,很多的做生意的人在進行項目的時候,基本上第一環(huán)是缺失的。這也造成了很多人做項目的過程中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就會有很多人在做項目的過程中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就有人在漫天價的說自己很茫然,自己找不到方向。
??其實很多人也是這樣的。總是在抱怨找不到機會,不知道應該怎么繼續(xù)下去,不知道應該怎么掙錢,為什么別人掙錢那么容易而自己卻是那么的難什么的,客觀的來說,這只是從他們自身出發(f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假如我們嘗試著從外部去看待這些事情,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比如說一群人在討論一個項目,準備一起做事情,然后某些人都沒弄明白或者想明白就在認為自己有吃虧了,然后自己害怕付出。。。說到這里,我們就有必要去思考了:現(xiàn)在你知道你為什么做事不成功了?知道你為什么找不到機會了?
??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內心的執(zhí)念我們的自以為是,擋住了我們前進的路。無論是管理還是項目運行,還是做人與做事,如果我們少一些想當然,少一些自以為是,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從外而內的思考,或許我們都會獲得很多很多。
三,有關思想
??客觀的來說,大多數(shù)國人都還停留在小學生的思維階段思考問題。為什么這么說呢?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做作業(yè),遇到做不起的時候,就翻到書后面答案的頁面,將答案悄悄的寫上去。其實,打心眼里說,我們根本不懂這個答案。
??為什么說國人都是小學生思維思考問題呢?大家注意觀察,上午在群里面有朋友就在問了,我準備做一個線下養(yǎng)生的店,我想知道營銷怎么做?用戶會不會喜歡?銷售情況怎樣?等等
??我不是說這個朋友該不該這樣提問題,我們就說這些個問題,就算有人能夠解答,他告訴了你,你又能夠知道多少?知道具體怎么用嗎?再說了,這些問題連自己都沒想清楚,你何必做生意呢?
??從內而外看,我們看到的是迷茫。也許有人說我是在問問題,是接納外部的思路。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我們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當任何事情立足于自我的時候,所有判斷都馬上失去顏色。
??而在這個時候,人們經常會表現(xiàn)為積極好學好問的態(tài)勢,但這并不是真的,而只是人們在給自己的自私自己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尋找一個合情合理的開脫而已。
??而在這個時候,人們最容易萌生丟個東西下去馬上就可以看到答案這樣的本末倒置的思維怪圈里面。人們已經忘記了,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就,是必須先付出再有收獲的。正是因為人們喜歡從自我出發(fā)去看待問題,所以人們才會變得那么蠢笨和愚不可及,才會變得那么茫然無措和可悲可憐。而這一切的根源,均來自于自己。可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并沒有多少人能夠想明白看穿,反而會自作聰明的嘲笑別人的勇敢,以為那是無知。
??人生,最痛苦的莫過于看不穿,看不透。看不穿自己,看不透自己。要知道,人生最終的走向,最終所能夠取得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因為自己所決定的。我們要想做得比別人好,比別人成功,那就先試著戰(zhàn)勝自己。學著或習慣于從外而內的看待自己,看待問題。也許到那一天,你就是上帝!
上一篇:電話營銷團隊激勵計劃